close

賈誼(前200年-前168年),西漢時期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東)人。西漢政論家、文學家。由於當過長沙王太傅,故世稱賈太傅,賈生,賈長沙。【洛陽少年,才華洋溢】 賈誼從小才學過人、精通詩書,18歲時就寫得一手好文章,聞名郡里,被以愛才著稱的河南郡守吳公賞識,招爲弟子。後吳公上調,賈誼也被吳公推薦做了博士。

在陳述秦滅亡的原因時,賈誼發表了著名的《過秦論》,指出秦滅亡的原因是「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震動滿朝文武。【少年得志,鋒芒畢露】
賈誼21歲就當上了博士,深得漢文帝賞識,一年後又被提升爲太中大夫,和許多悲劇性人物一樣,鋒芒畢露,難免引起某些人的嫉妒,埋下了隱患。另外,賈誼雖才高,但不懂人情世故,不知權衡輕重,從他人的利益出發,迫不及待的提出許多改革措施,賈誼設計了一整套漢代禮儀制度,以代替秦制。漢文帝打算擢升賈誼並採用他的方案,遭到官僚與王族階層反對,只得作罷不考慮現實面。後來賈誼建議爲了強化皇上的權利,讓列侯離開京城,回到他們的封地去,結果得罪了列侯,招致後禍,並於公元前177年被貶為長沙王太傅。

【人緣不佳,遭人誹謗
】前面說過,賈誼年紀輕輕就得皇帝賞識,招致小人的嫉妒,又大力提倡改革,侷限在自己的觀念中,做人處事不夠圓融。結果上下左右均在文帝面前誹謗他,久而久之,文帝覺得他人緣不佳,便把他調出京。後雖重召回長安,但仍沒有再重用。致使賈誼沒能施展他的政治抱負。漢文帝堪稱一代 明 君,卻連他也無法重用賈誼,可見賈誼真是有連才能無法掩蓋的缺點。

【鬱鬱寡歡,英年早逝】 賈誼被調離京後,深感委屈,慨歎人心險惡,哀傷自棹,一蹶不振。賈誼對貶謫不滿,又聽聞長沙氣候潮濕多雨,以為自己會早死。他心情悲觀失望長沙因為他和屈原的影響而被稱為「屈賈之鄉」,賈誼在長沙的故居也一直被保留下來,相傳南北朝時還遺留他挖的井、他的石坐床和親手栽種的柑樹。到了宋代他的故居被改建成賈誼祠。

明清時更在祠中增祀屈原,改為屈賈祠,至今仍是供人憑弔的古蹟。
後來賈誼作了梁懷王劉揖的太傅,梁懷王不慎墜馬身亡。賈誼本無責任,但他害怕文帝追究,又追悔自己疏忽,沒盡太傅的責任。從此更加鬱鬱寡歡,哭泣不已。一年後竟傷感過度而死,時年33歲。 


著作


賈子新書十卷,共五十六篇:

政論散文:《論治安策》、《過秦論》、《論積貯疏》 
辭賦:《吊屈原賦》、《鵩鳥賦》、《惜誓》、《旱雲賦》、《虛賦》



賈誼的政治、對外、教育如下:

ü     御外策略:匈奴是秦漢時期的北方強敵,他主張對匈奴問題採取積極態度有:甲.帝者戰德;乙.備戰備荒;丙.設置專門官吏司匈奴之責;丁.以夷制夷;開放關市並移民邊疆。以下是賈誼的主張精選


一餌,賜以華服車乘以壞其目;二餌,賜以美食珍味以壞其口;三餌,賜以音樂婦人以壞其耳;四餌,賜以高堂華宇以壞其腹;五四餌,召幸之相娛樂,親酌而手食之以壞其心。――《匈奴》


卒然邊境有急,救十萬之眾,因何以饋之矣?――《論積存疏》


陛下何不使能者一試理此,將為陛下以耀蟬之術振之。為此立一官,置一吏,以主匈奴,誠能此者,雖以千石居之可也。――《匈奴》


將必以匈奴之眾,為漢臣民,制之令千家而為一國,列處之塞外,自隴西延至遼東,各有分地以衛邊,使備月氏灌窳之變,皆屬之直郡,然後罷戎休邊,民天下之兵。帝之威德,內行外信,四方悅服,則愚臣之志快矣。――《匈奴》


夫關市者固匈奴所犯滑而深求也,願上遣使厚與之和,以不得已,許之大市。使者反,因於要險之所多為鑿開,眾而延之,關吏卒使足以自守。――《匈奴》


ü     教育方針:賈誼是第一位提倡教育乃國家之本的思想家,並且在實踐中累積了寶貴的經驗,其教育理論涵蓋了胎教、學校教育、及成人教育等多方面,極大地豐富了我國古代教育思想,具有實現指導的意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米俐 的頭像
    米俐

    淮鹽荔枝米俐

    米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