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甫抵步,熱情的蒙古人便趨前向我們敬酒
內蒙古格根塔拉草原
蒙古包大家見得多,但「戰車式蒙古包」(下圖)
就真的第一次見!大家仲可以親身體驗入住這種特色蒙古包。此團特別安排前往牧民家訪,品嚐奶茶、奶酪,感受大蒙風味。加上可以在草原上欣賞成吉思汗子民的蒙古風采(賽馬、馬術表演及摔跤表演)及於庫布其響沙灣玩滑沙。
格根塔拉草原旅游區位于烏蘭察布盟四子王旗查幹補力格蘇木(蘇木鄉),在呼和浩特北約150公里處。被國家旅游局評為首批4A級景區
格根塔拉大草原
地址: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查幹補力格蘇木
電話:(86)0474 544 8000
網址:www.gegentala.com.cn
炒米是蒙古人的主食,一般都會加入黑豆和黃豆,泡尠奶茶一起吃。
(下)品嚐蒙古式奶茶。探訪蒙古家庭時,主人家熱情地款待我們,並且準備了豐富的蒙式點心招呼我們。
(上下)探訪蒙古家庭
蒙古人稱堆積物為“敖包”,譯成漢語就是“土堆”、“石頭堆”。古代蒙古人為了易於辨別方位,常在自己夏營地和冬營地的高處壘起石頭堆,以作標誌。在行軍打仗時也以石頭堆作地形標誌。在當時,蒙古人中薩滿教盛行,薩滿教沒有寺廟,便把敖包當做山神、河神的神位、神座。於是人們對敖包產生敬仰之心,出現了祭敖包習俗。
敖包祭包括血祭(殺牛宰羊)和火祭(焚燒各種祭品),邊獻祭邊叩拜,主持人唱祭詞,歌頌天神地神、山神河神,表達對神靈的崇敬與謝意,祈求神靈的保佑和恩典。接著就進行摔跤、射箭和賽馬比賽。
摔跤、射箭、賽馬是蒙古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體育娛樂活動,俗稱“額林·高如本·那達慕”即“男子漢三項競技”。說是“男子漢三項競技”,其實很早就有女人參加。它是群眾性的、全民性的娛樂活動。從產生時間上看,“男子漢三項競技”比那達慕早,它們生成並依附於古代人狩獵、遊牧生產生活活動之中。後來為了自娛自樂,也為了娛神取悅,才把這三項競技拿到敖包祭上進行,於是敖包祭與那達慕結下了不解之緣。這就是蒙古族那達慕形成的總的過程。
馳馬漫步大草原,人們可親身體驗塞外風情!
技巧嫻熟的馬術表演
山羊的白毛
下午在湖畔休憩的小羊已變成我們的晚餐了
蒙古族肉食品之二是烤全羊。這是從元代宮廷燕饗繼承下來的一種整羊宴。在 清代頗受清廷青睞並稱“詐馬宴”,常招待蒙古王公。清乾隆帝曾大發詩興,作詩讚美此宴。“詐馬”即蒙古語“珠馬”或“招木”的異譯,指的是用蒙古族傳統的屠宰法殺之後,熱水煺毛,去掉內臟,收拾幹凈的白條綿羊烤制的一道名菜。其色、香、味、形俱佳,是蒙古肉食中最講究烹調技藝的上乘大菜。
烤全羊的制作法簡單說來,即把“珠馬”白條綿羊帶頭蹄用特備的裝置吊好,再將各種調味品放入預先切好的切口和腹腔內,然後在表皮上涂一層食用油,再裝入特制烤爐中烤制。大約烘烤三個多小時,便是一只外皮酥香,味美肉嫩的烤全羊了。按照一般規矩,宴席上五道菜後,才把烤全羊置于大盤端來,請賓客觀賞之後,再把它端回去,按皮和肉分別切成片或塊重新上桌供食用。吃時可隨意用合葉餅,夾著肉和大蔥、甜面醬等佐料吃,卻也別有一番風味。
蒙古小吃
蒙古家庭門外的傳統蒙古包
下列數幀照片是我們居住的現代化蒙古包
蒙古族傳統名菜,為招待貴賓或舉行重大慶典時的盛宴特製的佳餚。一般選用草原上膘肥、體重40斤左右的綿羊宰殺後,去毛帶皮腹內加蔥、薑、椒、鹽等佐料整體烤制而成。烤完以後,羊形完整,羊跪在方木盤內,色澤金紅,羊皮酥脆,羊肉嫩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