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東區男女最失衡 灣仔區最富有觀塘收入最低




網民有云「來生要做港島人」,若生活快樂度只以金錢衡量,港島人確叫香港其他地區居民望塵莫及。政府統計處最新發表數據顯示,港島四區去年住戶月入中位數全躋身全港最高的五強,灣仔區更蟬聯全港收入最高地區,4萬港元的住戶月入中位數較最窮的深水埗區高近一倍。至於去年全港住戶月入中位數為25,200港元,較前年微升200港元,升幅僅0.8%,跑輸去年2.3%的通脹率,大埔及北區入息更錄得明顯跌幅。香港陰盛陽衰亦有加劇趨勢,男女比例失衡擴大,當中以東區情況最嚴重。
統計處今(31日)出版《2016年按區議會分區劃分的人口及住戶統計資料》報告書,雖然灣仔區議會及東區區議會去年重新分界,但無阻灣仔區居民繼續富絕18區。不過,去年灣仔區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為4萬港元,雖與前年相若,但已被第二位、住戶月入中位數較前年錄得一成三驚人升幅,多了4500港元增至39,500萬港元的中西區愈逼愈近,五強中唯一非港島地區的西貢區則續排第三位,31,500萬港元的入息中位數較前年下降1500港元。
未知是否真的「人到四十一支花」,住戶月入中位數最高的灣仔區,人口年齡中位數亦最高,達44歲,高於全港平均年齡中位數的42歲;在25至54歲男性群組中,灣仔區的勞動人口參與率達95.9%,同樣冠絕18區。
若以排名計,九龍城區由前年的第12位升至去年的第8位,「進步」級數最多,20,600港元中位數亦升了逾一成一。整體而言,去年全港住戶月入中位數為25,200港元,僅比前年微升200港元、即0.8%,未能跑贏通脹。
稍令基層感安慰的是,榜末的三區,深水埗、觀塘及葵青雖排名不變,但三區住戶月入中位數均見上升。入息最低的深水埗區僅及灣仔區一半的20,600港元,但已較前升一成一,尾二的觀塘區及尾三的葵青區,住戶月入亦分別較前年升4.5%及3.4%。至於住戶收入排名一度向上的大埔及北區,去年同告下跌四級,北區月入中位數為21,500港元,比前年急跌逾一成二,排名跌至尾四的第15位。
香港陰盛陽衰亦有加劇趨勢,男女比例失衡情況去年擴大至每1000名女性只有921名男性,若把外籍家傭也計算在內,更是每1000名女生對853名男性;各區中,以東區的男女失衡情況最嚴重,想挨近「男女平等」,或許要到離島區,兩性比例為每1000名女性對976名男性。
去年全港總人口增至724.9萬多人,較前年增長0.4%,而男性人口佔總人口數目四成六。沙田、觀塘及元朗依次為全港三大「人氣」最高地區,人口數目介乎61萬至65.7萬多人。
由於今日出版的統計數據不包括社團院舍住院人士及水上居民,故數據與今年2月公布的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數據有差異,但相同的是,兩項統計均顯示香港男女比例失衡加劇。今次報告,每1000名女性只有921名男性,較前年進一步減少了2名男性,最失衡的東區更是每1000名女性只有890名男性,較前年少了13名男性。
全港女性人口中,從未結婚的逾100萬人,「剩女」比例最高地區是中西區,區內從未結婚女性佔三成九,其次是灣仔、南區及葵青區。男性人口方面,從未結婚男性有96萬多人,觀塘區有最多的近9萬名「獨男」。不過要注意的是統計中的「獨男」與「剩女」,是以15歲或以上人口計算。
2016年性別比率(撇除外傭)差距最大首五位
排名/地區/男性人口與每1000名女性對比率
1.東區/894
2.黃大仙/909
3.沙田/911
4.九龍城/913
5.葵青/917
2016年家庭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
排名/地區/所有住戶(港元)
1.灣仔/40,000
2.中西區/39,500
3.西貢/31,500
4.東區/31,300
5.南區/30,700
6.荃灣區/29,200
7.離島區/28,900
8.九龍城區/26,900
9.沙田區/26,800
10.大埔區/26,200
11.油尖旺區/25,800
12.元朗區/22,800
13.屯門區/22,500
14.黃大仙區/22,000
15.北區/21,500
16.葵青/21,200
17.觀塘/20,800
18.深水埗/20,600
資料來源:《2016年按區議會分區劃分的人口及住戶統計資料》
統計處今(31日)出版《2016年按區議會分區劃分的人口及住戶統計資料》報告書,雖然灣仔區議會及東區區議會去年重新分界,但無阻灣仔區居民繼續富絕18區。不過,去年灣仔區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為4萬港元,雖與前年相若,但已被第二位、住戶月入中位數較前年錄得一成三驚人升幅,多了4500港元增至39,500萬港元的中西區愈逼愈近,五強中唯一非港島地區的西貢區則續排第三位,31,500萬港元的入息中位數較前年下降1500港元。
未知是否真的「人到四十一支花」,住戶月入中位數最高的灣仔區,人口年齡中位數亦最高,達44歲,高於全港平均年齡中位數的42歲;在25至54歲男性群組中,灣仔區的勞動人口參與率達95.9%,同樣冠絕18區。
若以排名計,九龍城區由前年的第12位升至去年的第8位,「進步」級數最多,20,600港元中位數亦升了逾一成一。整體而言,去年全港住戶月入中位數為25,200港元,僅比前年微升200港元、即0.8%,未能跑贏通脹。
稍令基層感安慰的是,榜末的三區,深水埗、觀塘及葵青雖排名不變,但三區住戶月入中位數均見上升。入息最低的深水埗區僅及灣仔區一半的20,600港元,但已較前升一成一,尾二的觀塘區及尾三的葵青區,住戶月入亦分別較前年升4.5%及3.4%。至於住戶收入排名一度向上的大埔及北區,去年同告下跌四級,北區月入中位數為21,500港元,比前年急跌逾一成二,排名跌至尾四的第15位。
香港陰盛陽衰亦有加劇趨勢,男女比例失衡情況去年擴大至每1000名女性只有921名男性,若把外籍家傭也計算在內,更是每1000名女生對853名男性;各區中,以東區的男女失衡情況最嚴重,想挨近「男女平等」,或許要到離島區,兩性比例為每1000名女性對976名男性。
去年全港總人口增至724.9萬多人,較前年增長0.4%,而男性人口佔總人口數目四成六。沙田、觀塘及元朗依次為全港三大「人氣」最高地區,人口數目介乎61萬至65.7萬多人。
由於今日出版的統計數據不包括社團院舍住院人士及水上居民,故數據與今年2月公布的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數據有差異,但相同的是,兩項統計均顯示香港男女比例失衡加劇。今次報告,每1000名女性只有921名男性,較前年進一步減少了2名男性,最失衡的東區更是每1000名女性只有890名男性,較前年少了13名男性。
全港女性人口中,從未結婚的逾100萬人,「剩女」比例最高地區是中西區,區內從未結婚女性佔三成九,其次是灣仔、南區及葵青區。男性人口方面,從未結婚男性有96萬多人,觀塘區有最多的近9萬名「獨男」。不過要注意的是統計中的「獨男」與「剩女」,是以15歲或以上人口計算。
2016年性別比率(撇除外傭)差距最大首五位
排名/地區/男性人口與每1000名女性對比率
1.東區/894
2.黃大仙/909
3.沙田/911
4.九龍城/913
5.葵青/917
2016年家庭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
排名/地區/所有住戶(港元)
1.灣仔/40,000
2.中西區/39,500
3.西貢/31,500
4.東區/31,300
5.南區/30,700
6.荃灣區/29,200
7.離島區/28,900
8.九龍城區/26,900
9.沙田區/26,800
10.大埔區/26,200
11.油尖旺區/25,800
12.元朗區/22,800
13.屯門區/22,500
14.黃大仙區/22,000
15.北區/21,500
16.葵青/21,200
17.觀塘/20,800
18.深水埗/20,600
資料來源:《2016年按區議會分區劃分的人口及住戶統計資料》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