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長江三峽工程對中國大陸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影響






【大紀元610日報導】(中央社台北十一日電)中國大陸在長江三峽興建大型水利工程,投入上千億資金,移民上百萬,對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相當影響。不過由於三峽大壩出現裂縫,安全性受到質疑,而水庫的淤泥及淹沒的古文物等,則是難以解決的問題,使三峽工程的效益大打折扣。


據新華社報導,三峽工程建成後,水庫回水到達重慶,形成深水航道,平均水深為 七十公尺 ,最大水深 一百七十公尺 ,水庫平均寬度約 一千一百公尺 ,回水區流速減少百分之五十,船舶每馬力拖載量因此增加至七至十噸,外運貨物單向通過能力增加至五千萬噸,是原來長江航道的五倍,船舶運行周期將縮短一半左右。因此,長江航道條件將出現根本性轉變,行船耗油將減少,載重噸位可望增加,萬噸級船隊可以直接停靠重慶,長江航運具有價格優勢。蓄水後長江航運的成本將比目前降低百分之三十六左右。


而在防洪方面,長江三峽水庫蓄水至 一百七十五公尺 時,防洪庫容達 兩百二十一億五千萬立方公尺 ,相當於四個荊江分洪區的容積,據稱可以直接控制荊江河段九成以上的洪水。此外,長江三峽工程也可供發電。三峽電站二十六台七十萬千瓦水力發電機組全部運行時,三峽水電站的年均發電量將達到八百四十七億度,三峽水電站將和華中、華東地區已建、在建和將建的火力發電廠和水電廠結合提供能源


http://www.epochtimes.com/b5/3/6/11/n327111.htm


由長江三峽大壩工程綜觀其對大陸整體發展的影響


長江,是中華之魂魄;三峽,是長江之精氣。


1994年,三峽大壩正式動工。20029月,三峽庫區開始漲水,135米 以下完全淹沒,


2009年三峽大壩完工,三峽庫區形成,千古三峽風貌將完全改變。


三峽水利工程總經費2039億元,淹沒13座城市,移民約113萬人,淹沒1208處歷史遺跡。


長江三峽包括瞿塘峽,巫峽,西陵峽,全程192公里 。隨著世界第一大壩的出現,許多    


                                                      古跡名勝成為千古絕唱。                     ------ 旅行家雜誌 
 
 


1.  背景介紹


o       長江:長江又稱揚子江,長約6,380公里,發源於青海省格拉丹冬雪山,自四川省宜賓市以下始稱長江。從上游順流而下,匯聚了岷江、嘉陵江、烏江等百川千流後,奔流入東海。是中國最長的河流,也是僅次于非洲尼羅河(6,695km)和南美洲亞馬遜河(6,440km)的世界第三大河。長江及其支流沿岸共居住了4億多人口。


o       三峽:三峽西起四川重慶,東至湖北武漢,全長193公里 ,依序為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峽大壩於2009年完工後,這個地區的景觀將有很大的改變,許多城鎮與古蹟將永遠成歷史。在長江上興建水庫的計劃於1919年由 孫中山 先生首先提出。


o       三峽大壩工程:所謂的中國三峽大壩工程即是在長江上興建水庫。這項工程為世界上最浩大的水利工程。大壩的蓄水池長約500公里 、面積約15萬英畝,發電量可達180億萬瓦,電力足以供給偏遠的省份,而且還可以防洪以及便捷長江上游的水運。


o       長江水利委員會:成立於1950年,是水利部在長江流域和西南諸河的派出機構。政府授權該機構行使水行政管理的權利,並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管理整個流域的水資源。另外,長江水利委員會也負責整個流域水源開發、利用、管理和保護的工作;並指導、檢查、協調和監督所有區域的水源設備。


o       歷史古蹟


1.瞿塘峽北岸懸崖峭壁上的古棧道,從奉節鐵柱溪至巫山青蓮溪,全長65公里。古棧道始建於清光緒14年(西元1888年),歷時三年建成,其工程之艱巨,難以用語言形容。三峽工程截流蓄水後,這條棧道將全部淹沒於水下。 


 2.石寶寨,被建築專家列為世界八大奇異建築之一。亦是我國僅存的穿鬥式木結構建築,是我國南方民間建築技術的一座標誌性建築,具有不可代替的價值。三峽庫區建成後,當庫區水位達175米 時,石寶寨寨樓樓門將淹沒193米 ,寨樓一層臺階有025米 在睡眠以上,到時玉印山將成為四面環水的古道,石寶寨將臨水而立。 


3.白帝城,原名子陽城,西元25年公孫述正式稱帝,自號“白帝”,並改子陽城為白帝城,西元37年,東漢光武帝劉秀髮兵攻蜀,公孫述不敵,戰死。蜀人為紀念“白帝”,在白帝山上修建了一座廟宇,並供奉白帝像。三峽水利工程竣工後,水位將抬高。白帝城將四面為湖水環繞,成為天然小島,遊船可直駛城中,完全改變了一面靠山,三面環水,背倚高峽,前臨長江的氣勢和風貌。 


4.秭歸,是詩人屈原的故鄉,位於長江北岸屬香溪寬谷地帶的臥牛山麓,四周城牆環繞,形似一個傾斜的葫蘆,具有濃厚的古典建築風格。


將隨著三峽工程的興建而沉入水底


5.另外還有例如龍門石窟,將會受到威脅,四川豐城鬼都將成為鬼島,白鶴梁將沉入水中。 張飛廟和屈原祠將會遷移重建。 
 二、 大壩藍圖




    • 大壩概述:三峽工程壩址位於湖北省宜昌市三汁坪,距下游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    38公里,壩區總面積15.28平方公里,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三峽工程主要由大壩,水電站,通航建築物等三大部分組成。洩洪壩段位於大壩中部,水電站廠房位於洩洪壩段兩側。永久通航建築物均布置於左岸(面對長江下游,左邊為左岸)。大壩為混擬土重力壩,壩頂全長約2309米 ,壩頂高程185米 ,水電站分設左、右岸兩組廠房,分別安裝14台和12台水輪發電機組,單機容量70萬千瓦,總裝機容量1820萬千瓦,年平均發電量846.8億度。三峽工程動態總投資預計為2039億元人民市。工程總工期17年,分三個階段工程1998-2003年,為二期工程,水庫正常蓄水位175米 ,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總庫容達393億立方米。 長江三峽工程竣工後,將發揮防洪、發電、航運、養殖、旅遊、保護生態、淨化環境、開發性移民、南水北調、供水灌溉十大功能,其中尤以前三項為最大效益。

    •  

    • 發電的效益:水利水電樞紐在大壩建成、水庫蓄水後,大壩上游水庫內的水位與大壩下游的水位,就形成了一定的水位差。具有一定水頭和水量的水流,通過壓力鋼管沖動水輪機,和水輪機在一根主軸上的發電機也就跟著轉動起來,即發出了強大的電力。三峽水電站總裝機容量1820萬千瓦,年平均發電量846.8億千瓦時。它將對華東、華中和華南地區的經濟發展和減少環境污染起到重大的作用。無論從裝機總容量來看,還是從多年平均年發電量來看,在一定時期內,都將是世界上第一大水電站。

    • 防洪興建:三峽工程的首要目標是防洪,可有效地控制長江上游洪水。經三峽水庫調蓄,可使荊江河段防洪標准由現在的約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

    • 航運方面的價值:三峽水庫將顯著改善宜昌至重慶660公里 的長江航道,萬噸級船隊可直達重慶港。航道單向年通過能力可由現在的約1000萬噸提高到5000萬噸,運輸成本可降低35-37% 

三、 建設後三峽大壩的優弊利害




    • 三峽庫區從宜昌三斗坪到重慶江津,淹沒面積達632平方公里,涉及20個縣(市、區),100多萬人口。如今的三峽水面以下掩蓋了的文化史蹟和曾經如詩的兩岸風光已不復見,然而三峽大壩自尚在藍圖時期就被討論的生態的威脅以及環境的破壞還有移民安置問題,在建設後這些顧慮更是眾所注目的焦點。

    • 三峽大壩對生物的影響:

    •    有關三峽的生物多樣性問題,一直爭議不斷,曾有專家認為以前由於長江三峽水流較急,一些鳥類幾乎無立足之地,水庫形成後,寬闊的湖面和溫暖的氣候將為鳥兒們搭築起一個「天堂」。同時,水庫把各條河流的食物「攔截」,使庫裡的魚兒們生活得更富足。  
         三峽工程對長江魚類的多樣性會有很大影響。"大壩蓄水後,水文條件變了,由於魚的適應性不同,這對適應緩流環境的魚類比較有利,對適應急流等極端環境的魚類比較不利。從三峽地區的魚類總量上看,目前瞭解到的實際情況是,也有很大下降,但這有可能是很多原因造成的,在截流之前就有這個趨勢,倒不一定完全是由於壩。專家認為,衡量魚類的數量有許多不同的指標,諸如捕撈產量、單位捕撈強度的捕撈產量,平均分佈等,並且還要根據時間和地點而改變,所以很難用一個單一的指標來表示。  
          葛洲壩的修建阻斷了中華鱘的洄游路線,直接導致了中華鱘(見附圖)數量的銳減。三峽大壩會不會造成同樣的結果呢?長江流域的洄游魚類主要有中華鱘、鰻鱺、刀魚、松魚、鱸魚,河豚等。中華鱘要洄游到金沙江,但葛洲壩修建後就只能洄游到葛洲壩了,其它大部分洄游魚類只洄游到鄱陽湖以下,在水利工程的影響範圍以外。  
         從保護魚類的角度看,當然是保持魚類的原始生存環境最好,但修水庫是很複雜的問題,決策不能只決定於魚類。  
         長江有190種特有魚類,其中90%在上游。水庫可能使某些種類增加,但會侵害特有種類,不利於生物多樣性的保持。 

    •         附圖:中華鱘 
        


  • 三峽大壩對交通的影響:

          三峽工程斷航後開始的翻壩運輸將面臨新的考驗。


    三峽蓄水不會造成斷航,有人擔心蓄水後,三峽大壩下游會出現斷航甚至是枯水。三峽工程專家說,無論是三峽大壩的上游還是下游,在蓄水期間,一切的航行都正常進行,不會出現所謂的枯水情況。這是因為,為了保證下游航道的水深,必須保證上游有每秒3410立方米的下洩流量,而蓄水後,從上游到達大壩的水流量要遠遠高於這個下洩流量。所以這樣一來,既可保持下游航道的暢通,又可以起到蓄水的作用。


   三峽蓄水後將保證船舶過壩安全三峽蓄水後,上下游水位落差高達幾 十米 ,從壩下60多米的水面,要上升到壩上135米 的江面,船舶到底如何行走?修建三峽雙線五級船閘的武警水電部隊總工程師朱俊華將其形象地比喻為:「大船爬樓梯,小船坐電梯。」據介紹,雙線五級船閘分南北兩線獨立佈置,相當於陸路上的雙車道。船上下大壩分開通行,每條線上有五個閘室,總長6442米 。比如,船從壩下往壩上行船時,先進入五閘室,入口處的閘門關閉後,船閘自動充水,將停舶在閘室內的船舶往上抬升,待該閘室內的水位與四閘室平行時,打開閘門,船上到四閘室。如此反覆,船像爬樓梯一般不斷攀升,直至到達壩上水面,完成過閘過程。  
 


    另外一種船舶過壩方式,是通過升船機完成,相當於人坐電梯。升船機將在未來的6年內建成。屆時,噸位較小的船隻將通過升船機一次性提升過壩,通過時間比走雙線五級船閘要少。據瞭解,所有船舶過閘無需交費。 



  • 三峽大壩對自然環境的影響:

    蓄水前的庫底清理工作包含了垃圾糞堆、病菌處理、工礦企業有毒物質幾項。這些物質若不能清理徹底便連帶影響了長江中下游地區,往後的水質保護、安全發電和傳染病問題。


    以大陸環衛部門的分析結果:有機質含量在2%至12%之間,鉛、砷等重金屬含量約在0‧05%至0‧7%之間,若在三峽成庫前不清理,則長江將要接納相當於約20萬噸的化學耗氧量和數千噸重金屬等污染物。垃圾堆放場產生的滲液對水質的影響將達100年以上。還有另一項危險來自傳染病。根據調查結果,重慶段長江水質中大腸桿菌的指標在洪水期比枯水期更高,這是因為暴雨、洪水把岸邊的廁所、生活垃圾、醫院廢棄物沖入江中所致。若不能完善清庫,建後的水質就堪慮。三峽地處傳染病、地方病高發區,還有庫區城市裡密集的鼠群若不滅絕,往上流竄將成鼠疫。這些殘留在庫底的污染源不清走,就是三峽潛在的「生態殺手」。



  • 三峽大壩對生態氣候的影響:

  •     蓄水後的三峽大壩可能破壞了長江流域的自然生態,其中以泥沙和河道的影響最為嚴重,建壩阻斷的天然河道進而使流態發生變化,導致壩址上游泥沙淤積,大壩的運作後的河湖海洋關係的改變也直得關切。不但如此,清庫工作的不完善和建庫前砍伐的大量林木產生的有害氣體,也會對大氣造成污染。擴大的水體和水面也將改變水汽分佈帶,連帶地也影響颱風行徑方向。主因是長江三峽大壩引進副熱帶高壓長時間徘徊在長江中下游,而且降雨量也比往年要高出許多,也讓颱風來襲時所造成的災情更加嚴重,這也就是為什麼台灣和日本不斷受到颱風侵襲。 


  • 三峽大壩對附近居民的影響:

    在建壩前的移民問題,在建設後這些移民更是無處容身,不論是心理上移民對故土的眷念或者是經濟層面的生計困難,還有由於大工程中龐大數額的款項流轉中因貪污等弊端導致的安置問題。可以由當地報紙的投書中看到:


為了三峽大電站,百万移民作貢獻; 
為了移民大搬遷,中央特定條例和文件; 
內容豐富很規範,同時發放了移民款; 
地方政府不照辦,一萬零八就是(所有的)錢; 
地方政府貪污犯,空挂銷號也做得來; 
移民遭殃中央受騙,強行銷號掙大錢; 
不得已,我們來到壁山縣,含淚打工盼青天!


    這是官僚中官官相護的醜態,建設後安置移民的問題仍然蔓延。成千上萬的居民被迫遷移,政府說他們的生活將比以前改善,事實上只有公務員及共產黨工才是受惠者,因為他們優先獲得配備房屋。這從大陸的三角形地位劃分,底為農中為工人上尖為黨員和軍人的次序是可以想見的。一般老百姓就不見得好過了,對於一輩子都種田的老農民而言,沒有其他的專長,被迫遷移的結果便頓失所依。



  • 三峽大壩對文化遺產的影響:

 


      中國幾千年來的文物流變,在長江流域的文明發展、景觀遺址千百世代的開展著,但自二期水位在二00三年六月一日,承載著所謂億萬中國人夢想的三峽大壩一百三十 五米 蓄水開始,埋葬了重慶市的涪陵、豐都、石柱、忠縣、萬州、雲陽、奉節、巫山以及湖北的巴東、秭歸等地。長江三峽一些人們熟悉的景物將從此沈睡在煙波浩淼的高峽大湖湖底了。


古城以一種新的面貌在未被淹沒的高地重新塑造,移民大多維持著舊有的生活方式,但也逐漸融入了新現代的氣息,新城中新舊交融的氣息蓬勃著,但若要追尋昔日古城的文化風貌也僅剩殘跡餘骸片片。 


圖:標誌175公尺 
 


四、  今昔對照


    以下是被淹沒的幾個小城鎮介紹:



  • 在 六月一日 下閘蓄水前,庫區水位將從 八十公尺 提升到 九十八公尺 ,蓄水準備第一天,有千年歷史的秭歸茅坪舊鎮就此淹沒。

  • 茅坪舊鎮位於長江西陵峽的茅坪河與長江匯合處,始建於三國吳景帝永安三年(公元二百六十年),這個三峽第一鎮距今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建制史。為了因應三峽蓄水的變遷,當地政府在 一九九六年九月二十八日 就將茅坪舊鎮全部拆遷完畢,整體遷入秭歸新縣城,成為秭歸縣新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400多年歷史的“江上明珠”石寶寨是長江上著名的風景名勝,石寶寨下的石寶鎮歷史上就是商貿繁華的所在。在浩浩江水漫過石寶老街之前,古鎮已被夷為平地。從上個世紀末開始興建的石寶新鎮幾乎失去了所有古鎮的痕跡,在這個日漸現代化的新城裡,古鎮的人們過上了新式的生活。


圖:新鎮的城門彷彿維繫著過去和現在


5.     結語


   三峽大壩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水利工程,牽涉的範圍極廣,除了環境、生態的問題外,還牽涉到歷史、人文、居民、工程、軍事等等的問題,從2002年大壩出現裂縫引發的恐慌,到最近美國軍事報告指出兩岸戰爭爆發時可攻擊三峽大壩所引起的緊張,都指出了中國的發展,尤其是三峽大壩的建造,不只在中國大陸造成了影響,也在世界各地引發了熱烈的討論。世界各地人們都在觀望著中國在大壩建成後的經濟發展與其在文化、歷史上的影響。


  綜觀歷史,我們很難找到能夠與大壩建築工程相似的工程建築,它建成後可形成一50 0公里 以上的人工湖泊,其總蓄水量是桃園石門水庫的127倍。這樣的建築工程除了幾千年前的埃及金字塔與中國的萬里長城外,在現代的世界中很難能夠找到與三峽大壩相提並論的例子,但是大壩的實際意義卻又遠超過金字塔與萬里長城,後兩者一為信仰上的象徵,一為抵禦外來的攻擊,但是大壩除了能提供龐大的供電量外,還能夠作為觀光景點,並一併解決了中國幾千年長江氾濫的困擾,解除了中國長久以來面對的民生問題,因為長江一旦氾濫,必會影響到長江沿岸的居民。但是卻也破壞了中國幾千年來的人文重鎮,中華文化燦爛的一業,導致許多古蹟淹沒或被迫遷移,對整個中華文化帶來不小的衝擊,未來我們就只能通過詩上的詩句來感受長江三峽的壯麗景觀。


  放眼望去整個世界,我們看到中國大陸在做著一件偉大的水利工程,單就水利工程而言,三峽大壩造出了50 0公里 以上、庫容為39 3億立方米 的人工湖,雖然比起排名前三位的地跨贊比亞與津巴布韋兩國的卡裏巴水庫、俄羅斯的布拉茨克水庫和埃及的阿斯旺大壩。它們的庫容分別達到1840億立方米、1693億立方米和1480億立方米來得小,但是它將三峽結合起來形成一大水壩,卻也是前無古人,我們無法通過對過去的認知來衡量現在的三峽大壩未來對於中國人民乃至全人類影響,畢竟三峽大壩的影響力要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情況下才能顯現出來。 


  現在我們姑且不論大壩後續的管理問題與其對生態、對環境造成的破壞,三峽大壩對於中國大陸有其正面的影響,至少三峽大壩的供電量號稱能夠照亮半個中國,也提供了龐大的就業機會於廣大的中國人民,在三峽大壩建好後,它將續中國的萬里長城後另一中國的地標,這對於中國大陸發展其經濟有正面與長遠的貢獻。這就像其他國家的偉大建築一樣,建築代表國家,國家表現建築風格,並且帶來可觀的收入般。就好像美國的自由女神像、英國的白金漢宮、法國的艾菲爾鐵塔般,想到中國,就想到萬里長城和三峽大壩,只不過三峽大壩比起其他國家的象徵性建築,卻有過之而無不及。除了兼顧觀光事業外,還能提供電源給廣大的華中地區,能夠幫助華中地區發展起來。


  雖然三峽大壩能夠提供中國長遠計劃發展電力的供應,但是,相對於其他宏偉的建築計畫,三峽大壩卻面對了更多的問題,除了歷史古蹟沉沒、遷移重建,人民被迫遷移一事不說,三峽大壩也嚴重影響了長江沿岸的生態環境與長江的地質構造,使到長江地區的一切人文生態,環境生態發生重大改變,雖然三峽大壩可作為觀光景點而帶動整個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但是長遠來看卻沒人知道它將會對長江沿岸造成的生態破壞,且每一個水壩都會面對河泥淤積的問題,而且長江所攜帶的河泥量也不少,長久下去必定會面對河床變高、防洪庫容減少的問題。


所以先進國家如歐、美、日等都已拋棄這一落伍的思想,改變策略以應付水患的威脅,而不再只倚靠水壩來調解水患,中共政府的一意孤行究竟會帶來什麼影響,其結果也許將會在半世紀以後出現,到時不只影響到中國的整體發展,也會衝擊到整個世界大環境.


  施工品質低劣也是長江三峽大水壩的一大憂患。根據中國大陸水利部大壩安全管理中心日前完成一項有關水庫安全的研究調查報告指出,滲漏是最容易演變為「管涌垮壩」的因素;目前大陸各地共有一萬六千座小型水庫有滲漏問題。這座長江三峽大水壩也不例外。由於施工品質不佳,再完工注水期間發現了八十條裂縫,這些裂縫都是由上至下的垂直裂縫。雖然,中國大陸的官方強調說,這些裂縫對安全沒有影響,但是有關專家卻表示,滲漏是最容易演變成水壩崩垮的主要原因。而長江這方面的問題卻又是最大的問題,未來的問題沒人能夠保證,而中共也面對著貪污腐敗,企圖修飾門面的問題,所以三峽大壩未來的安全性還有待觀察。


  總得來說,三峽大壩雖然對整個中國大陸帶來了很大的破壞,不僅僅是生態上的,還有文化上的,但是它卻也是一大建設,正所謂因為有大破壞,才會有大建設,人類歷史上也不斷的重演著這樣的歷史,只不過以前是戰爭的重複出現,但是現在不同了,以前通過戰爭大破壞帶來的建設,改成了三峽大壩的建造,雖然同樣的造成了環境與人文上的破壞,但是卻也造成了永久的建設。比起其他只為了一己私欲的破壞行動,例如阿富汗塔利班政權壞滅巴米揚大佛,建造三峽大壩更能夠發展中國大陸的經濟,也更符合世界的趨向。


  也許我們因該以更樂觀的態度來看待這一將來會對整個世界起重大變化的三峽工程,一起來期待三峽工程的成功與新中國的崛起,不然這世界經濟必然會因為中國的失敗而重演1930年代的世界經濟大蕭條,倒時世界經濟又將從新開始,可能比起現在歷史古蹟被迫遷移,人文環境的改變還來得大,我們又將掉入歷史的循環中。 


六、  參考資料


http://www.airoc.org.tw/km-portal/front/bin/ptdetail.phtml?Rcg=100001&Part=0015


http://big5.ctrip.com/Destinations/Sight.asp?Resource=4298


http://tourinfo.sh.cn/tour/intro/7852-4711.html


http://emag.ncnu.edu.tw/article/200311/%AA%F8%A6%BF%A4T%AEl%A4j%C5%F2%A4u%B5%7B.pdf


http://tpws127-2.chjh.tp.edu.tw/retire/enjoy.htm


http://www.threegorgesprobe.org/big5/index.cfm?DSP=content&ContentID=4136


http://past.people.com.cn/GB/jinji/222/10814/index.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米俐 的頭像
    米俐

    米俐的部落格

    米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