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那年的7月1日,惡戇法將實施,心中早已有準備有一天會被迫叫停。結果由辛丑年至今,已停止悼念合共3年了。😰😨😣😱😭😳😕

No photo description available.No photo description available.No photo description available.No photo description available.No photo description available.No photo description available.No photo description available.No photo description available.No photo description available.No photo description available.No photo description available.




這些年在香港,日常的年月早已和公共事件扣連甚深。每年6月4日晚上,數以萬計的人們風雨不改,聚集香港維園,點燃燭光,高呼口號,唱起《自由花》、《血染的風采》等歌曲,呼籲平反八九民運,悼念當年遭遇血腥清場而死亡的人們。

維園地處香港銅鑼灣,是香港面積第二大的公園,毗鄰維多利亞港,擁有廣闊的中央草坪、四個籃球場等設施,它處於鬧市之中,旁邊就是中央圖書館和皇仁書院。年復一年,人們盤腿坐在這籃球場,在大都會的高樓之中點燃一片燭海的畫面,已成為香港一道標誌性的城市景觀。來參與六四燭光晚會的,除了本地不同世代的市民,常常也有來自中國大陸的人們,來自海外、想了解六四事件或香港文化的人們。

「愛國」、「香港獨特性」和「普世價值」,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李立峯於六四30周年接受端傳媒專訪時,總結了六四記憶得以在香港歷久不衰的三項要素。隨著歷史演進,後兩個特點無疑更佔上風,平反六四的目標漸行漸遠,但在政治空間急速緊縮的香港,在繁華商業區自由地喊出「釋放民運人士、平反八九民運、追究屠城責任、結束一黨專政、建設民主中國」等大會口號,不斷測試又印證著這個城市的自由尺度。而自2019年6月爆發的反修例運動之後,六四集會更衍生出為香港而抗爭的意義。

來到2021年,自由空間大幅縮緊。連續第二年,警方以防疫為由,禁止支聯會在六四週年日舉辦遊行和晚會,媒體援引消息人士指,由於集會被禁止,當晚在維園附近身穿黑衣或點燃蠟燭,都可能被視為和集會有關。此前,支聯會多名核心人物被判刑、入獄。支聯會本開放六四紀念館,僻有獻花處讓人們自行悼念,但6月1日,食環署赴館地執法,指經營已8年的六四紀念館未有領取公眾娛樂場所牌照,屬無牌經營。

在支聯會核心人物入獄之前,端傳媒深度專訪:


32週年,香港六四悼念者的哀歌



2019年6月4日,在修訂《逃犯條例》的陰霾下,出席六四30週年燭光晚會的市民站坐滿六個維園足球場及草地,支聯會宣佈晚會人數逾18萬。集會主題為「人民不會忘記」。






2019年6月4日,在修訂《逃犯條例》的陰霾下,出席六四30週年燭光晚會的市民站坐滿六個維園足球場及草地,支聯會宣佈晚會人數逾18萬。集會主題為「人民不會忘記」。

月黑風高之下,今年維園,燭光未明。在一片燭海可能徹底消失之前,端傳媒搜集整理了歷年維園集會現場的珍貴相片,回溯31年,人們的維園之約。

六四燭光多少,成香港政治氣候儀


每年燭光晚會的出席人數,往往受當時政治氣氛所影響。翻看支聯會公布的數字,多年來的六四晚會人數有著巨大波幅,最少只有3.5萬人,最多則超過18萬人。

在八九民運過後的1990至95年間,集會人數急速下降,由90年15萬人高位跌至95年僅3萬5000人的歷史低位。李立峯認為,這與當時香港社會面對不可逆轉的現實,傾向解決如何面對九七主權移交問題有關。

2009年,六四20週年,集會人數重回高峰。支聯會秘書蔡耀昌指,2008年見證汶川地震與北京奧運,香港人的中國身分認同走到高峰;同一時期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川震暴露「豆腐渣工程」等中國社會政治問題,也提升了港人參與六四集會的意欲。其後兩年,受劉曉波被捕入獄、司徒華逝世等事件影響,晚會人數亦長期處於高位。



2014年6月4日,六四事件25週年,維園燭光晚會出席人數創了歷年的新高,大會宣布出席人數為18萬人。學生領袖在台上舉起「希望在於人民,改變始於抗爭」,同年人大就香港政改的831決定,觸發持續三個月的雨傘運動。






2014年6月4日,六四事件25週年,維園燭光晚會出席人數創了歷年的新高,大會宣布出席人數為18萬人。學生領袖在台上舉起「希望在於人民,改變始於抗爭」,同年人大就香港政改的831決定,觸發持續三個月的雨傘運動。

近年當中,在香港爆發大型社會運動的2012、2014與2019三年,同年稍早的六四晚會均有逾18萬人參與。不過,在雨傘運動落幕之後的數年,香港本土思潮崛起,社會曾激烈辯論六四集會的形式與意義,部分人因而選擇杯葛維園晚會。2015年,晚會人數自2009年以來首次不足15萬,直到2018年也未能重回高位。

傘運過後,質疑聲音漸增


六四集會能否吸引年輕人參與、傳承歷史記憶,在近年一度成為備受關注的議題。隨著香港本土思潮崛起,支聯會開始被批評將紀念六四與愛國綱領綑綁。

傘運之後,本土派對六四晚會的挑戰變得愈加有力。2015年起,香港大學學生會宣布自行舉辦悼念活動,不以學聯名義參與維園晚會;2016年,本是支聯會創會成員之一的學聯宣佈退出支聯會,各大專院校學生會亦自行舉辦六四晚會。

2015年時任港大學生會會長馮敬恩曾就「另起爐灶」紀念六四作出解釋,指主因是不滿支聯會「建設民主中國」的綱領,不認同每年呼喊一次口號就是建設民主中國;2017年,中大學生會宣布不會舉辦或參加任何六四相關活動的聲明當中,更直斥支聯會的悼念「不思進取,行禮如儀」,意在「消費六四」。

至2019年最近一次正式的六四集會,11間大學學生會已是第4年缺席。

國安治港,燭光會否熄滅?


自2019年6月反修例運動爆發以來,香港局勢急劇轉變。港區國安法實施後,47名民主派人士因參與立法會民主派初選被控以國安罪行,多個組織、平台被建制力量指可能違反國安法,可能遭受取締,其中包括多年來組織和平遊行的民陣,以及支聯會,香港能否繼續舉行六四集會成為焦點。



2020年6月4日,警方首次以疫情為由禁止集會,為歷史上首次,一眾民主派人士「自行」到維園悼念。圖中包括羅冠聰、黃之鋒、何桂藍與岑敖暉等坐在維園足球場上點起燭光。其後警方控告他們參與六四維園集會涉干犯「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其中4人承認「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於2021年5月6日被法院判囚4至10個月不等,這是首宗因出席六四晚會而被判刑的案件。







去年六四三十一週年,警方基於疫情,30年來不批准六四集會,支聯會發動「Plan B」,多名民主派人士與大量民眾自行進入維園悼念。事後26人被控,包括8名支聯會常委,佔支聯會14名常委中的多數。早前,支聯會主席李卓人及副主席何俊仁已因前年2019年反修例運動中的多宗案件而被判刑,分別入獄20個月和18個月,而涉及去年悼念六四活動的案件,將於6月11日提堂。

與此同時,建制陣營紛指支聯會「結束一黨專政」的綱領涉違國安法。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田飛龍更撰文表示保安局應要求支聯會刪去相關綱領,如果拒絕更正可參考「香港民族黨」的做法予以取締。

今年,香港警方同樣以疫情為由反對支聯會的六四晚會申請。5月29日,上訴被駁回後,支聯會宣布停止宣傳六四集會,其常委、成員及義工都不會在六四當日以組織名義到場;唯副主席鄒幸彤表示將以個人名義恪守「已有32年的約定」,「在大家都能看到的地方,點起燭光」。



2015年6月4日,雨傘運動後首場六四燭光晚會,由於本土意識增長,晚會的主題為「立足本土守住香港」,支聯會宣佈集會人數為13萬5千人。






2015年6月4日,雨傘運動後首場六四燭光晚會,由於本土意識增長,晚會的主題為「立足本土守住香港」,支聯會宣佈集會人數為13萬5千人。




2012年6月4日,維園燭光晚會共18萬人出席,破歷年紀錄。






2012年6月4日,維園燭光晚會共18萬人出席,破歷年紀錄。




1997年6月4日,維園晚會上的「國殤之柱」。譴責六四屠殺的「國殤之柱」在1997年雕成,並在當年六四晚會完結後移送香港大學。其後每年六四洗刷「國殤之柱」成為港大學生會的傳統。






1997年6月4日,維園晚會上的「國殤之柱」。譴責六四屠殺的「國殤之柱」在1997年雕成,並在當年六四晚會完結後移送香港大學。其後每年六四洗刷「國殤之柱」成為港大學生會的傳統。




2012年6月4日,當年被坦克輾斷雙腿的民運人士方政從美國順利入境香港,並到場參與維園晚會,方政致辭時表示,見到維園的燭光感到非常震撼和感動,並感謝港人23年來的堅持。






2012年6月4日,當年被坦克輾斷雙腿的民運人士方政從美國順利入境香港,並到場參與維園晚會,方政致辭時表示,見到維園的燭光感到非常震撼和感動,並感謝港人23年來的堅持。




2011年6月4日,維園燭光晚會現場首次掛上一幅當年北京學生在天安門廣場集會的印畫布幕,參與的人彷彿置身在當年廣場的集會上。






2011年6月4日,維園燭光晚會現場首次掛上一幅當年北京學生在天安門廣場集會的印畫布幕,參與的人彷彿置身在當年廣場的集會上。




2017年6月4日,維園六四燭光晚會主題為「平反六四 結束專政」,其中一名小孩手持燭光。






2017年6月4日,維園六四燭光晚會主題為「平反六四 結束專政」,其中一名小孩手持燭光。




2007年6月4日,「平反六四,支持維權」燭光晚會,有5萬5000人出席。






2007年6月4日,「平反六四,支持維權」燭光晚會,有5萬5000人出席。




2006年6月4日,時任支聯會主席司徒華在維園燭光晚會上致悼辭。






2006年6月4日,時任支聯會主席司徒華在維園燭光晚會上致悼辭。




2009年6月4日,六四事件的二十週年,維園燭光晚會的口號是「毋忘六四.繼承英烈志,薪火相傳.接好民主棒」。支聯會公佈入場參與人數是歷年新高的15萬人。






2009年6月4日,六四事件的二十週年,維園燭光晚會的口號是「毋忘六四.繼承英烈志,薪火相傳.接好民主棒」。支聯會公佈入場參與人數是歷年新高的15萬人。




2003年6月4日,支聯會將維園燭光晚會的主題定為「毋忘六四,反對廿三」,大會宣佈共五萬人出席。






2003年6月4日,支聯會將維園燭光晚會的主題定為「毋忘六四,反對廿三」,大會宣佈共五萬人出席。




2010年6月4日,維園燭光晚會加入了「釋放劉曉波,支持零八憲章」和「反對政治打壓」兩個主題﹐大會宣佈共11萬3千人出席,晚會過後,中大學生會與逾千市民護送民主女神像進入中大,豎立於大學火車站對出的大學廣場。






2010年6月4日,維園燭光晚會加入了「釋放劉曉波,支持零八憲章」和「反對政治打壓」兩個主題﹐大會宣佈共11萬3千人出席,晚會過後,中大學生會與逾千市民護送民主女神像進入中大,豎立於大學火車站對出的大學廣場。




1997年6月4日,香港回歸前最後一場六四維園燭光晚會,主題為「戰鬥到底」,當晚有5萬5千人出席。






1997年6月4日,香港回歸前最後一場六四維園燭光晚會,主題為「戰鬥到底」,當晚有5萬5千人出席。




2017年6月4日,有市民穿著「人民不會忘記」背心,手持燭光悼念六四,支聯會宣布共有11萬人參與晚會。






2017年6月4日,有市民穿著「人民不會忘記」背心,手持燭光悼念六四,支聯會宣布共有11萬人參與晚會。




2003年6月4日,時任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陳日君參加維園燭光晚會。






2003年6月4日,時任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陳日君參加維園燭光晚會。




2018年6月4日,「悼六四、抗威權」燭光晚會上,支聯會常委與年青人燃點火炬步向舞台。






2018年6月4日,「悼六四、抗威權」燭光晚會上,支聯會常委與年青人燃點火炬步向舞台。




2018年6月4日,支聯會舉行「悼六四、抗威權」燭光晚會,大會宣佈有11萬5000人參與。






2018年6月4日,支聯會舉行「悼六四、抗威權」燭光晚會,大會宣佈有11萬5000人參與。




2014年6月4日,六四維園燭光晚會上,學聯常委羅冠聰、學生代表與支聯會常委一同步向台上。






2014年6月4日,六四維園燭光晚會上,學聯常委羅冠聰、學生代表與支聯會常委一同步向台上。

(特此鳴謝《明報》提供部分六四現場照片。)

原文鏈接: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10603-photo-victoriapark-june-4-candlelightvigil/

端傳媒:https://theinitium.com/misc/abou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米俐 的頭像
    米俐

    米俐的部落格

    米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