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對中國男人來說,談婚論嫁,最煩惱的就是到底應準備多少禮金。但對印度鄉鎮女性來說,近來就新增了一項特別的「嫁郎條件」——就是對方家中一定要有廁所。
全國近半人沒廁所 婦女田野解決
印度約有6.6億人(接近一半人口)家中沒有廁所,不少女性被迫在公廁或在田野「解決」,十分不便,除了怕被偷窺,亦容易散播多種疾病。每年有不少婦女因為忍著不如廁,令肝臟和腎臟出問題。興建自家廁所對不少印度農鄉女性來說,可說是夢寐以求。自從印度北部的Haryana兩年前推出「沒有廁所,沒有新娘」宣傳運動以來,當地已興建了140萬個廁所,其中一部分由政府資助興建。女權運動家讚揚計劃是場「革命」,令印度的貧窮地區擁有廁所。

男多女少 選婿揀擇
印度人傳統以來都將女孩視為財政負擔,因為她們的嫁妝往往要上父母一生的積蓄(女孩的父親往往要付巨額嫁妝給襯家)。不少印度人當知道懷的是女兒時,即使違法都會暗中墮胎,希望下一胎生男。這不但令印度男多女少,亦令女性及她們的父母對未來女婿更加揀擇。她們都希望未來丈夫,能幫助她們走出公廁。育有18歲女兒的貧民區婦人帕迪(Usha Pagdi)直言:「我不會讓我的女兒接近一個沒有廁所的男孩。」
印度男士對此亦無怨言,為了廁所加倍努力工作。當地電台節目和廁所廣告,亦因應潮流創出不同口號,例如「無廁所,就無我願意」或「無廁所,就不用旨意娶老婆」。
經濟發展速 中產女性抬頭
印度的電視及互聯網,都在傳播正在膨脹的印度中產階級女性形象——居於市郊、有浴室的寬敞住宅,以及一個個穿著莎麗服到辦公室上班的印度女性。隨著印度經濟高速發展,女性的地位亦得急速提升,從前騎在父親或丈夫電單車背的印度女性,現時都在開她們的小房車了,她們對另一半的要求亦愈來愈多,而廁所則成為她們的首項要求。22歲希望盡早結婚的男生哈爾帕說:「我要努力工作去負擔建廁所。」
因設計便宜環保廁所而獲得今年斯德哥爾摩水資源獎的印度人巴札克(Bindeshwar Pathak)說:「這是個不流血革命……開始時,談論廁所仍是文化禁忌。但現在改變了。以前我媽媽常常早上4時起來,去找個地方靜靜去廁所……我經常告訴政府:若印度要成為世界強國,首先需要廁所。」
華盛頓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