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諸子散文的特色臣聞 吏 議 逐 客 , 竊 以 為 過 矣 . 昔 繆 公 求 士 , 西 取 由 余於 戎 , 東 得 百 里 奚 於 宛 , 迎 蹇 叔 於 宋 , 來 丕豹 、 公 孫 支於 晉 . 此 五 子 者 , 不 產 於 秦 , 而 繆 公 用 之 , 并 國 二 十 ,遂 霸 西 戎 . 孝 公 用 商 鞅 之 法, 移 風 易 俗 , 民 以 殷 盛 , 國以 富 彊 , 百 姓 樂 用 , 諸 侯 親 服 , 獲 楚 、 魏 之 師 , 舉 地 千里 , 至 今 治彊 . 惠 王 用 張 儀 之 計 , 拔 三 川 之 地 , 西 并 巴、 蜀 , 北 收 上 郡 今陛 下 致 昆 山 之 玉 , 有 隨 、 和 之 寶 , 垂 明 月 之 珠 , 服太 阿 之 劍 , 乘 纖 離 之 馬 , 建 翠 鳳 之 旗 , 樹 靈鼉 之 鼓 . 此數 寶 者 , 秦 不 生 一 焉 , 而 陛 下 說 之 , 何 也 ? 必 秦 國 之 所生 然 後 可 , 則 是 夜 光 之 璧 不飾 朝 廷 , 犀 象 之 器 不 為 玩 好, 鄭 、 衛 之 女 不 充 後 宮 , 而 駿 良 駃 騠 不 實 外 廄 , 江 南 金錫 不 為 用 ,西 蜀 丹 青 不 為 采 . 所 以 飾 後 宮 充 下 陳 娛 心 意說 耳 目 者 , 必 出 於 秦 然 後 可 , 則 是 宛 珠 之 簪 , 傅 璣之 珥, 阿 縞 之 衣 , 錦 繡 之 飾 不 進 於 前 , 而 隨 俗 雅 化 佳 冶 窈 窕趙 女 不 立 於 側 也 . 夫 擊 甕 叩 缶 彈 箏搏 髀 , 而 歌 呼 嗚 嗚 快耳 者 , 真 秦 之 聲 也 ; 鄭 、 衛 、 桑 閒 、 昭 、 虞 、 武 、 象 者, 異 國 之 樂 也 . 今棄 擊 甕 叩 缶 而 就 鄭 衛 , 退 彈 箏 而 取 昭虞 , 若 是 者 何 也 ? 快 意 當 前 , 適 觀 而 已 矣 . 今 取 人 則 不然. 不 問 可 否 , 不 論 曲 直 , 非 秦 者 去 , 為 客 者 逐 . 然 則是 所 重 者 在 乎 色 樂 珠 玉 , 而 所 輕 者 在 乎 人民 也 . 此 非 所以 跨 海 內 制 諸 侯 之 術 也 . 臣聞 地 廣 者 粟 多 , 國 大 者 人 眾 , 兵 彊 則 士 勇 . 是 以 太山 不 讓 土 壤 , 故 能 成 其 大 ; 河 海 不 擇 細 流 ,故 能 就 其 深; 王 者 不 卻 眾 庶 , 故 能 明 其 德 . 是 以 地 無 四 方 , 民 無 異國 , 四 時 充 美 , 鬼 神 降 福 ,此 五 帝 、 三 王 之 所 以 無 敵 也. 今 乃 棄 黔 首 以 資 敵 國 , 卻 賓 客 以 業 諸 侯 , 使 天 下 之 士退 而 不 敢 西向 , 裹 足 不 入 秦 , 此 所 謂 「 藉 寇 兵 而 齎 盜 糧」者 也 . 夫物 不 產 於 秦 , 可 寶 者 多 ; 士 不 產 於 秦 , 而 願 忠 者 眾. 今 逐 客 以 資 敵 國 , 損 民 以 益 讎 , 內 自 虛 而外 樹 怨 於 諸侯 , 求 國 無 危 , 不 可 得 也 . ******************************************************** 文體:形式為應用文(書);內容為論說文。 課文大意: 本文選自史記李斯列傳,是李斯上給秦王的奏疏,用以論述逐客的不當。秦王政十年(西元前二三七年),韓國派遣一位名叫鄭國的水利工程師,到秦國做間諜,企 圖說服秦王修築一條長達三百里的灌溉用大渠,以消耗秦國的戰力。事被察覺,很多秦國的宗室大臣便向秦王進言,將留在秦國的外來人才,一律驅逐出境。由於李 斯也在被逐之列,就寫了這篇文章,結果使秦王取消了逐客令。 段落大意: (六)自「秦王乃除逐客之令」至「復李斯官」 (二)“我聽說官吏們商議驅逐所有客卿,我私下以為這是錯誤的! (三)“從前秦穆公招募賢士,從西戎取到了由余,從東宛得到了百里奚,從宋迎 來了蹇叔,從晉求來了丕豹、公孫支,這五個人,都不生在秦國,而穆公任用他 們,結果兼并了二十個諸侯國,成了西戎地區的霸主。孝公用了商鞅的新法,移風易俗,人民因此富足,國家因此富強,老百姓都樂於為國家出力,各諸侯國都 對秦國親近服從,秦國戰勝了楚國、魏國的軍隊,攻取了千里之廣的土地,直到 現在仍然安定強盛。惠王用了張儀的計策,攻取了三川的土地,西面兼并了巴國、蜀國,北面攻占了上郡,南面取得了漢中,吞并了楚國境內的許多少數民族,控 制了楚國的鄢、郢二城,東邊據有成皋的險塞,割取了肥沃富饒的土地,於是離 散了六國的合縱,使它們都尊崇、侍奉秦國,這功勞一直延續到如今。昭王得到了范雎,廢掉穰侯,驅逐華陽君,強化了朝廷的權力,限制了私家的勢力,漸漸 地吞并諸侯各國,使秦國建成了帝王的事業。這四個君主,都憑借了客卿的功勞。 由此看來,客卿哪里辜負了秦國呢!假設這四個君主拒絕而不接納客卿,疏遠賢士而不任用,這就是使國家沒有富足的實力,而秦國也沒有強大的名聲了。 (四)“現在您陛下得到了昆侖山的美玉,擁有隨侯珠、和氏璧,垂挂著明月珠, 佩帶著太阿劍,乘坐著纖離馬,樹立著翠鳳旗,擺設著靈鼉鼓。這几種寶貝,秦 國不出產一種,而您陛下都喜歡用它們,這是為什么呢?如果一定要秦國出產的然後才可以用,那麼這種夜光璧就不能裝飾在朝廷,犀牛角和象牙制的物器就不 能做您的玩物,鄭國、衛國的美女就不能充滿在您的後宮,而且駿馬抉提【“抉 提”二字俱應為“馬”旁】不能擠滿在您的馬廄,江南的金錫不能用來做器具,西蜀的丹青不能用來做顏料。用來裝飾後宮的珠寶、充滿台階下的姬妾、娛樂心 意的器物、悅耳目的音樂圖畫等,如果一定要秦國出產的然後才可以用,那麼這 些嵌著宛珠的簪子、鑲著珠子的耳環、東阿白絹做成的衣服、錦繡的飾物就不能進獻到您面前,而且打扮時髦、艷麗苗條的趙國女子也不能侍立在您的身邊了。 叩打瓮、缶,彈奏竹箏,拍腿打拍子,唱著嗚嗚的歌曲來娛人耳目的,才真正是 秦國的音樂呢。鄭、衛、桑間的確音樂,以及韶虞、武象,是別國的音樂呢。現在您不要聽敲瓮而要聽鄭、衛的音樂,不要聽彈箏而要聽韶虞的樂曲,象這樣做 的原因是什麼呢?還不是為了使心情愉快、看得舒服罷了。現在您用人就不是這 樣,不問是非,不論曲直,凡不是秦國人都趕走,凡是客卿都驅逐。這樣做就是重視美女、音樂、珍珠、寶玉,而輕視人民了。這不是用來統一天下、征服諸侯 的辦法呢。 (五)“我聽說土地廣大的糧食才富足,國家強大的人民才眾多,武器精銳的戰士 才勇猛。因此,泰山不舍棄土壤,所以能形成它的高大﹔河海不排除細流,所以 能形成它的深廣﹔君主不拒絕庶民,所以能顯示他的德厚。因此,地方不分東西南北,人民不分本國別國,春夏秋冬都很美好,鬼神都來降福,這就是五帝、三 王無敵於天下的原因。現在您竟然拋棄百姓以資助敵國,拒絕賓客以成就別國諸 侯的事業,使天下的賢士,退避不敢向西邊來,裹足不肯進入秦國,這就叫借武器給敵人而送糧食給盜賊啊。 (六)“物品不出產在秦國的,可寶貴的很多﹔賢士不出生在秦國的,而愿效忠秦 國的很多。現在驅逐客卿以資助敵國,損害人民而有益仇人,國內自己搞得很虛 弱而國外又結怨於諸侯,想求得國家沒有危險,是不可能的啊。” 老師評分: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