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9日(五) 梵蒂岡 Vatican→羅馬(Rome)(鬥獸場、許願池) →白露里治奧天空之城(Civita di Bagnoregio)
所有照片顯示的時間是香港時間。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QbS7xjrTfE&w=560&h=315]
遊覽次序: u 梵蒂岡 Vatican→v 羅馬(Rome)(鬥獸場、許願池) →w白露里治奧天空之城(Civita di Bagnoregio) |
梵蒂岡 (Vatican)
梵蒂岡面積0.44平方公里,只有臺北的中正紀念堂兩倍,香港迪士尼樂園占地1.26平方公里,梵蒂岡是其1/3,香港的面積就是1,098平方公里梵蒂岡的面積就是0.44平方公里,香港相對就等於約2495個梵蒂岡,她只消一個小時就可以走遍!
交通運輸
梵蒂岡只有一個直昇機場,而對外的交通方面,空運則需要使用意大利的國際機場,陸路只有一個火車站,但載貨不載人。規模如此小,但卻有自己的電台、郵票、報紙,同時梵蒂岡也是全球天主教的權力與行政中心,也是天主教会最高领袖——教皇的居所所,她是十多億天主教教徒心中的聖城影響力並不輸給世界上任何一個強勁的國家。
聖伯多祿大殿是世上最大的天主教堂,於1626年建成,整個工程歷時120年。參與建築設計和工程建造的,有著名的建築師與藝術家布拉曼特….
內部組織
機構的設立:教宗為管理整個教會,設立各類機構,其中有:
十個聖部:教義部、主教部、東方教會部、禮儀部、聖職部、修會及在俗團體部、萬民福音部 (亦稱宣導部)、冊封聖人部和教育部。
三個法院:聖赦部、最高法院、聖輪法院。
八個處:教廷經濟主計部、教廷秘書處、教廷遺產管理處、教廷官廷管理處、教廷統計理處、
三個秘書處:促進基督合一秘書處、非基督徒秘書處、無信仰者秘書處
廿八個委員會:教友正義委員會、正義和平委員會、法典正確解釋委員會、東方教會法典委員會、大眾傳播委員會、拉丁美洲委員會、移民質觀光委員會、一心委員會、家庭委員會、神學委員會、重訂聖經通行本委員會、考古委員會、歷史科學委員會、意大利教會檔案委員會、意大利宗教藝術委員會等。
國旗
梵蒂岡的國旗由黃、白色組成,黃色代表和平、白色代表仁愛,中間繪有兩把交叉的鑰匙,象徵聖伯多祿和他的繼承者教宗治理全世界天主教的神權。
文教及宣傳
梵蒂岡有自己的官方日報,即《羅馬觀察報》(L’ Osservatore Romano),此外還有英、法、德、西、葡及波蘭6種語言的週刊;宗座文件與新聞報導月刊、拉丁文與修道院季刊等。
郵政組織
梵蒂岡擁有自己的郵局,斤發行的郵票為仕世界集郵人士所喜愛。其郵政傳遞迅速,是意大利郵政局所望塵莫及的,所以許多意國人喜歡由梵蒂岡郵局付郵,以求速達。
1979年2月11,是梵蒂岡與意大利簽訂拉特朗協定50週年,梵蒂岡發行一套7枚紀念郵票,由教宗碧岳十一世至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其中一枚有梵蒂岡的領土。
聖彼德大教堂
西元64年,耶穌十二門徒彼得,被當時羅馬皇帝尼祿迫害,倒釘在十字架上殉道。西元325年,君士坦丁大帝為了紀念彼得,就在其陵上建造一座長方型的會堂,就是聖彼得大教堂的前身。1506年,教宗朱利斯二世決定重建聖彼得大教堂,前後經歷多位文藝復興時期,頂尖的建築師和藝術家參與設計,長達120年的重建,於1626年完工。這座世界上最大的教堂,也是梵蒂岡的象徵。(下)
整座聖堂長約187公尺,內部寬敞挑高,共有11間小祭室與45座祭壇。精彩的地方有:米開羅基朗的《聖殤像》,這是一座聖母悲傷抱著耶穌遺體的大理石像,他將聖母哀傷欲絕的神情表現得栩栩如生。值得注意的是,米氏那時才24歲。
在大教堂前的廣場,就是著名的聖彼得廣場,由貝尼里所設計,始建於1667年,花了11年的時間才完成。聖彼得廣場可以同時容納20萬人聚會的巨大廣場。整個廣場用284根圓柱組成。
聖彼得廣場中央有一條方尖碑(obelisk)。它是古埃及的傑作之一,是古埃及崇拜太陽的紀念碑,也是除金字塔以外,古埃及文明最富有特色的象徵。方尖碑外形呈尖頂方柱狀,由下而上逐漸縮小。羅馬城擁有世界上最多的方尖碑,其中包括8座古埃及方尖碑、5座古羅馬方尖碑,以及眾多的現代方尖碑; 在2005年之前,羅馬還有一個古埃塞俄比亞方尖碑。(下)
羅馬人用特殊的重型貨船來運送方尖碑,沿尼羅河順流而下到達亞歷山大港,並從那裏越過地中海運到羅馬。最後在現場使用大型起重機將其豎立起來。
個人感受或經歷:
早上0918至1049,離開了 Hotel Roma Tor Vergata,車程37分鐘便抵達全球的天主教中心——梵蒂岡。由於進入梵蒂岡的國境是不需要辦跨境手續,甚至沒有國界特徵例如鐵絲網,所以抵達也不知道,直到領隊叫我們下車,我始知進入了梵蒂岡的國境。
我們下車的室內停車場空氣並不混濁,而且清潔整齊,甚至有飲料售賣機,是香港停車場望塵莫及的。(下)
之後,我們沿著扶手電梯上聖彼得廣場,就發生了一段小插曲,就是不幸遇上領隊所言的鼠竊狗偷,但慶幸的是,她們只是把年捕團友的拉鍊打開,錢財並沒有損失。這些鼠竊狗偷是吉普賽人,他們沒有什麼謀生技能和接受良好的教育,唯有世世代代當鼠竊狗偷。
領隊介紹過歷史沿革後,和我們約定集合時間後,我被天台的「公仔」所吸引¸。殊不知西哥哥笑我並不 Pro (專業),那是聖人,梵蒂岡天台主要放十二宗和教會早期的聖人。
得知大殿正在舉行彌撒,所以不能進去了。不過,聖彼得廣場設備齊全,在大殿外放了數排長長的椅子,並掛上超級巨型的電視,方便眾人一同參與彌撒。
適逢今日是聖伯多祿和聖保祿雙聖人節日到訪此堂,遺憾未能望彌撒,甚至只是進內參與,也緣慳一面。然而,慶幸的是這裡是天主的伯殿,也是紀念伯多祿的地方,在這一天探訪教會的基石,可真別具意義。
今天是聖伯多祿及聖保祿宗徒的節日,雖則他們的被歸化過程不同,但他們對主耶穌基督的忠誠,及對師傅的臨別要求:「你們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傳福音」都是不怕難辛,盡心盡力甚或捨棄生命地去完成,最終使教會茁壯成長。而教會是由信徒所組成的。請讓我們牢牢記着聖保祿宗徒對我們- 作為為主的追隨者- 在福傳事業上的提點:「效法我如同我效法基督一樣」。(格前11:1)
聖伯多祿和聖保祿兩位宗徒曾因信仰而身陷牢獄,不少國內教會人士亦如兩位聖宗徒一樣,堅持信仰的原則,被迫失蹤、被監禁、被虐打、受到不人道的對待;而一宗又一宗非法祝聖主教事件,在不尊重教會人士的信仰、良知及人身自由下,已經或將會繼續發生。
有關伯多祿的簡單介紹
‘耶穌再給聖伯多祿宗徒說:你是磐石,在這磐石上,我要建立我的教會’瑪 16:18。
耶穌來到了斐理伯的凱撒勒雅境內,就問門徒說:「人們說人子是誰?」他們說:「有人說是洗者若翰;有人說是厄里亞;也有人說是耶肋米亞,或先知中的一位。」耶穌對他們說:「你們說我是誰?」西滿伯多祿回答說:「你是默西亞,永生天主之子。」耶穌回答他說:「約納的兒子西滿,你是有福的,因為不是肉和血啟示了你,而是我在天之父。我再給你說:你是伯多祿(磐石),在這磐石上,我要建立我的教會,陰間的門決不能戰勝她。我要將天國的鑰匙交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束縛的,在天上也要被束縛;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被釋放。」
瑪竇福音 16:13-19
有關保祿的簡單介紹
斐利伯經文1:21-23 | |
1:21 | 在我看來,生活原是基督,死亡乃是利益。 |
1:22 | 但如果生活在肉身內,我還能獲得工作的效果:我現在選擇那一樣,我自己也不知道。 |
1:23 | 我正夾在兩者之間:我渴望求解脫而與基督同在一起:這實在是再好沒有了; |
反省 (一)
保祿因被囚而作的反省,最後提到「我或生或死」(1:20),似乎在顯示保祿突然之間發覺擺在眼前的死亡臨近的可能性,比任何他曾經嘗過的人身安全受到的威脅更大。所以,在他的默想當中,他深入地對比了生與死的意義。我們可從中獲益:反觀自己看待生命與死亡的態度。
反省 (二)
作為早期教會的兩大奠基人,聖伯多祿和聖保祿以不同的風格和特色,將源自基督的同一福音真理從耶路撒冷一路往西,經小亞細亞,傳到了羅馬,並雙雙在這裡為主殉道。今天,教會紀念這兩位宗徒的同時,一方面提醒我們,基督教會絕非一個由人手所建的機構,而是由耶穌所建立,由宗徒傳下來,並為天國作證的信眾團體;另一方面也督促我們繼續在世界上為此使命而努力奮鬥。特別是當我們看到今日人類社會依然受諸多邪惡勢力的捆綁時,就更應該牢記耶穌對伯多祿——教會的磐石所囑託的,要去抵抗邪惡,釋放各式各樣的“俘虜”。
(© 澳門樂仁出版社 Claretian Publications Macau 供稿)
我們當然不忘拍照,以留作日後紀念。親耳聽到教宗的聲音,音調比較濃厚。我對西哥哥說,現在和教宗的距離,比和香港的距離更接近哩!
(參考具體資料:梵蒂岡的經緯度是41°54’8.1’N 12°27’26.1’E,香港: 22.3193° N, 114.1694° E)當時,我和教宗的距離只是咫尺之遙,但跟香港卻相差9200多公里。
與此同時,有一隊儀仗隊,吹喇叭和打鑼鼓,似在慶祝,而且隨隊有神父灑聖水,好不熱鬧。
大殿的兩側是圓廊,右邊的圓廊坐滿不同國籍的旅客,甚至有穿著越南民族服裝的婦女和非洲人,突顯民族融和。
梵蒂岡不失有購物店,而且分別有豐儉不同的購物店,適合不同需要的旅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