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12年3月29日)因申請澳門身分證而「過大海」,十一時多已完成基本程序,一切等待批核。餘下的時間主要是觀光和共晉午餐。
由於趕不上9:00那班船,船公司著我們改乘9:30船。
在船上雖很睏,但不能入睡,不是味兒。
下船後馬上乘的士到申請身分證的身分證明局(位於南灣大馬路804號的中華廣場,電話:853-28370777 及853-28370888,email:info@dsi.gov.mo)
職員檢查過爸爸的身分證、我的出世紙、身分證和父母其他文件後,再打右手食指指模,便可離開。職員說,30天內會書面通知結果。
加思欄花園(又名南灣花園)(葡文:Jardim de S. Francisco)(上)
位於澳門東望洋新街以及兵營斜巷交界,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公園,其歷史價值已為澳門政府所評定。它的由來與卡斯蒂利亞(西班牙)方濟各會會士於 一五八零年二月二日 建立的聖方濟各修道院相關;這座花園的中文名稱為"加思欄花園",也就是"卡斯蒂利亞人的花園"的意思。
一八六一年,修道院被拆卸,在原址興建了現今的加思欄兵營,而原來的綠化區則成為對外開放的花園。花園由蘇雅士(Matias Soares)設計及監工,由現今的南灣大馬路向上至東望洋新街,共分三層。花園過去四周築有圍牆,並加建欄杆,每當入夜便會重門深鎖。
一 九二零年,花園前方一帶開始進行填海工程,黃土代替了綠水,園圃漸漸遠離大海。一九三五年,開闢加辣堂街,花園的面積遂大為減少,園內的音樂台亦在那時被 拆卸。儘管如此,仍保留一片綠化園地。今天,曾作為酒吧的八角亭還巍然立於花園的一端;這座中式亭子現已成為小型公共圖書館,由澳門中華總商會負責管理, 是本澳較佳和較多讀者的圖書館之一。而附近兩棵古樹-樟樹和榕樹亦甚有觀賞價值。
拾級而上,便到達花園的最高處,那裡中央有一座三個噴咀的噴水池,此外,還有兒童遊樂場和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陣亡戰士的圓形塔樓。這座建築物現為澳門傷殘人士協會會址。美觀的綠色欄杆沿石級扶手修建,圍繞著花園的最高處,直達東望洋新街的入口。
加思欄兵營(下)
澳門聖保祿學院(Colégio de São Paulo)建於1594年,附屬之天
主之母(Mater Dei)大教堂落成於1603年,後於1835年大火後
只餘教堂前壁,俗稱「大三巴牌坊」(下)
聖母踏龍頭天上出現了一個大異兆:有一個女人,身
披太陽,腳踏月亮,頭戴十二顆星的榮冠
隨着天上又出現了另一個異兆:有一條火紅的大龍,有七
個頭,十隻角,頭上戴着七個王冠( 默12:1-3)(下)
魔鬼以一個女性形像(巴比倫淫婦)被擊
倒,並刻有中文:「鬼是誘人為惡」偉大的巴比倫!淫亂
和地上可憎之物的母親(默17:5)
偉大的巴比倫陷落了!陷落了!那曾使萬民喝她那荒淫烈酒的巴比
倫陷落了!(默14:8)
然後死亡和陰府也被投入火坑,這火坑就是第二次死亡( 默20:14)
以後再也沒有死亡,再也沒有悲傷,沒有哀號,沒有苦楚,因為先前的都已
過去了(默21:4)
無原罪聖母像及在兩旁讚頌、奏樂和獻香的天使,左右兩側
分別有生命的水泉(默7:17)和七燭燈台(默1:12)及生命樹
(默2:7;22:2)(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