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隨著中國經濟實力和國際地位的提高,華文在外國的受歡迎程度也有了顯著提升。在有深厚華文基礎的新加坡,有識之士卻在為國人對華文興趣低落而擔憂。新加坡《聯合早報》10日發表署名文章,表達了對這種現象的憂慮。文章摘錄如下:

  內閣日前改組,陳惠華升任總理公署部長,兼任財政部第二部長與交通部第二部長,新加坡有了第一位女部長。關心政壇的也許還記得內閣中幾年前也曾有過一位社會發展部的女代部長薛愛美博士,不過說到正部長,陳惠華女士的確是第一位。

  新加坡今天的成就離不開李光耀內閣資政那一代人的高瞻遠矚,日前,李資政在講華語三十周年的大會上,又一次呼籲會講華語的父母儘量在日常生活中用華語 同子女交談。不知道資政的再一次努力是否喚醒一些仍迷茫的國人,是否能挽救新加坡華文,又是否能為新加坡的未來打造出一片新天地。

  期待是美好的,現實仍是殘酷的。講華語運動的調查就發現:講華語的家庭自1990年的 70%一路下滑,到現在只剩40%的家庭仍以華語作為主要用語,反之,講英語的家庭卻從當年的26%增至今年的60%。可以想像如果沒有這一年一度的講華 語運動熱烈推動和政府的不斷鼓勵,新加坡的華文怕早已消聲滅跡了。

  新近看到的一件事就很能反映新加坡人對華文的真實心態:不久前參加聖淘沙環球度假村的一個建築研討會,業主和設計代表先用英文發了言,最後是主承包 商:一家中國公司總經理的發言,他的華語發言簡單明瞭,卻在發言後引起了一片輕微的嬉笑聲,會後一位新加坡朋友也不屑地對筆者說:看看他們的素質!

  這就是華文在新加坡的真實地位。在一些新加坡人眼裡,在公共場合講華文就是一種低素質的表現,他們忘了或不願承認:無論華文英文都不過是交流的一種工 具,並不能真正代表一個人智商和能力,他們也忘了正是他們認為素質低的這間公司用行動證明著他們的能力:要用一年半的時間,完成聖淘沙環球影城建築面積 25萬平方米的這一龐大工程,這是新加坡諸多外國和本地公司遠遠所不能及的。

  不過,他們也看到了這二十多年中華的崛起和巨龍的騰飛,會說英文於是成為他們最後一件可以自傲或遮羞的衣物。正是因為有這種心態,新加坡的華文才會步 步走向消亡;也許正因為這種心態,也逐漸埋滅新加坡再次騰飛的希望。新加坡這個世紀的優勢:不在於他們會說英文,更在於他們也會說華文,新加坡是東西方都 能信任而聯繫雙方的橋樑。這是新加坡偉人們看到的並正試圖去做的。



閱讀詳情: http://www.backchina.com/forum/20090411/info-759079-1-1.html#ixzz3VmoXLjCF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米俐 的頭像
    米俐

    淮鹽荔枝米俐

    米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