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日報專訊】暑假臨近,又是畢業大軍湧出職場的時候,青協過去研究發現,每10名青年中,至少7人有創業夢,但除能力外,是否有當老闆的性格,亦影響創業路。
80後港女中三起幫人補習,兩年後月入1萬元,大學時更倍增,如今年屆25歲,已當上兩間公司的老闆,皆因其「向前衝」性格,正是做老闆的最佳材料,而現時有測試可評估性格是否適合當老闆。
「有一個夢想,可以盡量做就去做。」25歲的林苑莉由中三開始為小學生補習,中五開始半工讀,一半時間都補習,月入近1萬元,但代價是日睡3、4小時,甚至捱病,都只為應付家用。
月賺2萬 為教學生開補習社
由於補習能改善學生的成績,令她萌生「大學畢業就開補習社」的念頭。在浸大唸化學時,她的補習事業更瘋狂,主攻小組補習,月入近2萬元。
然而,現實告訴她,創業要資金,故畢業後先於廣告公司任職1年,又同時在補習社兼職,方便了解「行情」。
「向前衝」和「想做就做」的性格,令她計劃初期「沒有想過多少學生才夠營運」、「沒理會自己是否合適」,又赫然發現補習社數目與便利店一樣多。可是她沒放棄,連續3次鍥而不捨申請青協10萬元貸款資助,連同自己5萬元積蓄,終成立小學補習社。
25歲的林苑莉雖然已擁有兩間公司,每日要工作至深夜,但創業心未了,計劃為補習社開分店。 (車耀開攝)
「保A」課程宣傳 半年回本
開業後苑莉努力擴充客源,「洗樓」派傳單、Facebook、設計「保A」課程等方式宣傳,迅即在半年內回本。開業近兩年,她計劃今年下半年於沙田或將軍澳開設分店。
此外,她1年前與人合夥開設網上廣告公司,現有10多名員工,本地飲料商及日本服裝品牌都是其客戶。
另兩名29歲青年陸宗賢及胡啟騫,8年前尚未大學畢業,便已成立科網公司。當年二人素未謀面,只因對氣象有興趣,便在ICQ和討論區熟絡起來,中四時一起自費2、3千元買伺服器,建立天氣網站。從未想過有計劃地創業,卻因突然發現多餘的伺服器空間,能提供域名註冊服務,可從中賺取微量收入,但漸漸累積不少客戶,故04年未畢業每人便各斥資5萬元,成立科網公司。
80後老闆胡啟騫(左)及陸宗賢(右)有感兩人性格不同,分別處理對內和對外事務,互補不足。 (陳靜儀攝)
爭母校IT合約 不懂寫標書
開業初期陸宗賢得悉母校正為校內IT支援服務招標,雖然「連標書都不懂寫」,但最後仍能一擊即中。8年後的今天,全港逾千間中小學中,有200多間是其客戶。
「兩日兩夜沒有睡,晚上合着雙眼回公司!」胡啟騫說,創業初期一點也不易,自己勝在肯捱,因做老闆「不能像打工一樣可轉工」,加上求學時創業撞板成本低,因此能作多方面嘗試。
3名青年創業至今,「每天仍在創業」。正如苑莉所說,做老闆面對最大的問題,就是問題「日日鮮」,但她就是喜歡去解決問題。
更多經濟日報網站內容, 請登入hk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