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甲) 我的講道:




(乙) 網上資料:


 





我主!我天主!


若望福音二十章一共報導了三個耶穌復活後顯現的故事。第一次是復活的主顯現給瑪利亞一個人(若二十1-18),為復活主日的福音內容。這個主日是復活期第二主日,福音選自若二十19-31,內容可分為三段:耶穌第二次顯現、耶穌第三次顯現和若望福音的結束語。

復活主全新的存在方式

若二十19-23 敘述耶穌復活後第二次顯現的情景。時間是復活當日晚上,地點在一間門戶緊閉的房屋內。門戶緊閉顯示門徒們的恐懼害怕,另一方面則顯示主復活後的存在方式是全新的、不受任何時空限制的存在。

復活的基督就是歷史中的耶穌

復 活的主首先祝福門徒們「平安」,這個平安的祝福不再只是猶太人慣用的問候語而已,更具有去除一切恐懼與害怕的救援功效。復活的基督向門徒們顯露手和肋膀的 傷痕,表示祂正是那位曾經和他們一起生活過的師傅;復活的基督和歷史中的耶穌是同一位。門徒們因看見主而歡喜,先前的懼怕也隨之消失,耶穌在晚餐廳的許 諾:「我必不留下你們為孤兒,我要回到你們這裡來。」(若十四18)在此已然兌現。

派遣使命

復活的主藉著顯現,給予門徒們一個使命,這個使命讓門徒們分享祂得自於父的派遣。耶穌不僅派遣他們去繼續執行自己的使命,也給予他們完成使命的能力。藉著噓氣,他們領受了聖神的恩賜,在聖神的帶領下,他們要去使一切人得到罪赦而與天主和好。

復活的主身上的傷痕,治癒了門徒們的懷疑與不安。門徒們得到與耶穌受自父一樣的派遣,並充滿聖神的德能,使他們的宣講和耶穌的教導有相同的重要性。透過罪惡的赦免,他們完成耶穌的使命,使人出死入生與天父和好。

眼見為憑?

若二十24-29描述耶穌的第三次顯現,基本上是前一段顯現故事的延伸。多默的情況代表了日後所有的基督徒的處境。歷史上無數的人、包含我們現今生活的人,大多和多默一樣,強調「眼見為憑」;但信仰出於報道,信仰的基礎是來自於宗徒們的見證。

多默的信仰宣示

多 默不相信宗徒們的話,而強調必須親眼看見、親手觸摸耶穌的傷痕才相信;在他的要求中,我們經驗到耶穌真的曾經被釘在十字架上。耶穌在八天後再次顯現時,允 許多默進行他所要求的驗證,然而,聖經經文並沒有明說,多默是否真的接受了耶穌的邀請,用手探觸祂的傷痕。吾人在經文中看到的是,多默決定性的宣誓了信仰 「我主,我天主!」這個信仰宣示含有多重意義:

1.多默的信仰表白也正是福音作者的寫作目的,他要引領一切讀者到達這個目的:和多默一起明認耶穌基督為主。

2.   多默的信仰宣誓是一種決定性的信仰。宗徒們在耶穌還在世上生活時無法達到如此圓滿的地步。斐理伯在晚餐廳中的祈求:「主!把父顯示給我們,我們就心滿意足了!」(若十四8)便顯示出宗徒們尚未真正認識耶穌。

3.  這個信仰宣誓也和福音的序言前後呼應。整本福音是由一首讚美天主聖言的詩歌開始,聖言從起初就和天主在一起,如今在多默的宣信中,我們發現聖言就是耶穌基督,祂也就是真天主。

4.  多 默以第一人稱單數的形式表達信仰:「我主,我天主!」這樣的表達顯示出在信仰的終極處,畢竟是一項個人性的抉擇。信仰必須自己負責,既不能越俎代庖,也不 能委託他人。這情形當然也許諾了每個人都可以和天主建立親密的關係,神秘的信仰經驗並非某些人的特權,而是每個認真尋找天主的人都可達到的境界。

「信仰」與「看見」

面對多默的宣信,耶穌的回應一方面責斥了這種對於「證據」的要求,但更重要的是給那些向天主聖言開放的人許諾真福。後世之人不必為了沒見過歷史中的耶穌而沮喪,因為透過他人的宣講和信仰見證,人人都可以達於天主,而「天人合一」就是生命的終極目標,是最大的幸福。

福音的結語

若二十30-31 是福音書的結語(第二十一章是所謂的若望團體編輯補充加入的故事)。作者說明只能記下耶穌生命中極少的事例,但這一切應該足以使人相信耶穌是默西亞、天主子,也可以使人發現基督徒的本質,就是得到與耶穌共融的生命。




復活期第二主日(乙年)讀經釋義


(主題:彼此接納,和衷共濟)


 


讀經一: 4:32-35


答唱詠: 118:2-4, 16-18, 22-24


讀經二: 若一5:1-6


福 音: 20:19-31


 


A 救主慈悲主日


1. 復活期第二主日是「救主慈悲主日」,是波蘭的傅天娜修女於19311935年得到啟示,教會參考了她的日記,由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公元二千年430日所釐定的。


2. 救主慈悲主日的釐定乃由於救主耶穌目睹人類罪惡滿盈,有意傾注大量恩寵幫助人類。教會在這主日習慣頒布大赦令(為任何亡者或自己的罪罰赦免),請各位多加留意。


 


B   福 音:若20:19-31


1.   為了解這主日四篇讀經的關係,必須倒調各讀經來看,先看福音、然後讀經二、跟著是讀經一、最後才是答唱詠。


2.   本主日福音分為兩部份,若20:19-23節是第一部份,耶穌在復活當晚顯現給十位門徒,他們既驚慌亦開心,這樣的心理是有點不正常的,聖史是要以神學的角度來看這事件,為的是要強調「復活的喜訊」。耶穌先後兩次祝門徒們平安(1921節),中間卻夾雜著祂的傷口(20節);祂然後給予他們一份使命,21節說復活的主派遣他們(「宗徒」一詞意即「派遣」)。派遣他們做甚麼呢?這要到23節才表明,原來主派遣門徒們去「寬恕」。作為屬於復活團體的我們,便要寬恕,這也是耶穌在架上的第一句話:「父啊,寬赦他們吧!因為他們不知道他們做的是什麼。」(路23:34


3.   福音的第二部份是若20:24-29節,多默無法相信耶穌真的復活了,「八天以後」就是復活第二主日,團體把自己關在屋裏,即使當中有人不信,復活的主卻臨現到他們中間(「厄瑪奴耳」:瑪18:20)。主的一句話:「不要作無信的人」,相信多默一生銘記在心。一個無法相信肉身復活的人,「肉身的復活」是我們的信條(Denzinger Enchiridion Symbolorum 76),很多人包括教友都不接受,他們譏笑說:「一個人火葬了,骨灰如何變回一個人?」有些教友一知半解,卻自以為是,畢竟教會團體並非完美,團體內也有別的多默。耶穌在29節說的話(「那些沒有看見而相信的,纔是有福的!」)是向我們信友說的,為的要鼓勵我們,因為我們都沒有看見過耶穌。


4.   這福音最後兩節很重要,30節說耶穌還行了很多其它的奇蹟,但「沒有記在這部書上。」所以,沒有寫在聖經上並不等於沒有發生過,不少基督教的朋友喜歡質問聖母升天那裏記載於聖經內,如果沒有,怎可能證明是真的呢?這等問題十分荒謬,誰可阻止天主聖神啟示基督親自建立的教會呢?


5.   這主日的福音強調三件事:(a) 耶穌是復活的主;(b) 祂把平安賜給我們;(c) 主派遣我們去寬恕別人。


 


C   讀經二:若一5:1-6


1.   讀經二延續了福音的最後一節,若20:31要求人「信耶穌是默西亞,天主子;並使你們信的人,賴他的名獲得生命。」若一5:1立即回應說:「凡信耶穌為默西亞的,是由天主所生的。」這裏談的是信友的身份,5:2說「天主所生的」人會「遵行他的誡命」,意思可見於若20:23:「你們赦免誰的罪,就給誰赦免」,寬恕的效果「必得勝世界」(若一5:4)。「遵行他的誡命」亦即曉得去愛主愛人。


2.   5:1的話是我們彌撒中所唸的尼西亞信經以下的根據:「我信唯一的主,耶穌基督,天主的獨生子。祂在萬世之前,由聖父所生。祂是出自天主的天主,出自光明的光明,出自真天主的真天主。」除此之外,這一節也是教會在第四屆大公會議(公元451年在加千陶)釐定為信條的依據:「耶穌基督的一位兩性。」5:4的「信德」意指「洗禮」,5:5-9有詳盡的闡述。


3.   若一5:6說耶穌「是經過水及血而來」,「水」即祂的洗禮(瑪3:13-17、谷1:9-13、路3:21-22)、而「血」指祂的受難和聖死。5:6又指出一件很重要的事:「有聖神作證」,如果我們把基督的聖死比作拋入湖上的石頭,聖神即那泛起的漣漪,二千年前的一刻,基督為人死了,聖神便一直把這訊息傳揚至今,沒有聖神,基督的聖死只是歷史發生的一刻事件,與我們似無關,然而,「聖神是真理」,祂幫助我們相信和實踐信德,所以耶穌在若20:22說:「你們領受聖神罷!」


 


D   讀經一:宗4:32-35


1.   4:32說信眾「一心一意」,動力乃來自彼此的寬恕,之後眾人便願意與人分享自己的財富(宗4:34-35),那份共產的精神並非源於經濟的角度,而是因寬恕,即使團體內仍有人不大相信,也不會造成障礙。還有,4:33說耶穌的門徒會去為主作見證。「一心一意」的思維也反映在日常生活的態度上:「凡各人所有的,沒有人說是自己的,都歸公用」和「作證主耶穌的復活」,愛主愛人的行為也可在讀經二的若一5:1的話所確定:「凡愛生他之父的,也必愛那由他所生的。」


2.   福音說復活的耶穌派遣人去寬恕:「你們赦免誰的罪,就給誰赦免。」讀經二指出真正的信友會「遵行他的誡命」,願意寬恕別人,讀經一是要把寬恕生活出來,信友會無私地分享彼此的財富。


 


E   答唱詠:詠118:2-4, 16-18, 22-24


1.   初期的基督徒認為詠118是舊約中最早談論耶穌的經文,後來才到各先知書等(如依52:13-53:12)。


2. 118:1教人要讚頌上主:「請你們向上主讚頌,因為他是美善寬仁,他的仁慈永遠常存。」2-4節指出三種讚美天主的人,「以色列家」指猶太人、「亞郎的家」指司祭、「敬畏主者」指非猶太人。16節的「舉擎」即「復活」,18節說上主「懲罰我雖嚴厲非常」,無罪的耶穌背負了我們眾人的罪過而成了代罪羔羊。


3. 第三段是詠118:22-24,作為「匠人」本應見多識廣,他所決定要拋棄的「廢石」應該是無用的,然而,這「廢石反而成了屋角的基石」,因為天主的看法與人不同,十字架上的耶穌看似一塊「廢石」,但天主視祂為「基石」,這位「成了屋角的基石」的耶穌「來了,站在中間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記得架上七言的重心是甚麼嗎?談的全是寬恕,寬恕的恩寵從十字架上延續到復活後的基督徒團體,今天仍向我們作出同樣的教訓。


 


F   四篇讀經的重要章節


1.   20:21b:「就如父派遣了我,我也同樣派遣你們。」


2.   若一5:5:「誰是得勝世界的呢?不是那信耶穌為天主子的人嗎?」


3.   4:33:「宗徒們以大德能,作證主耶穌的復活,在眾人前大受愛戴。」


4.   118:14:「上主是我的力量與勇敢,他也始終作了我的救援。」


(丙) 王保誠神父的資料:


【若望福音20:19-31分享】
復活期第二主日是「救主慈悲主日」,波蘭的傅天娜修女於1931和1935年得到啟示,教會參考了她的日記,由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2000年定立救主慈悲主日。救主耶穌眼見人類充滿罪惡,有意傾注大量恩寵幫助人類,這不只是兩千年前的事,更是超越時空,有關整個人類的復活事件。教會在復活期中,不斷以「主真復活了,阿肋路亞!」這句話喜悅祈禱,因為救主慈悲無限,祝福以這句話祈禱的任何人。

【願你們平安】
一周的第一天晚上,門徒所在的地方,因為怕猶太人,門戶都關著;耶穌來了,站在中間,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說了這話,便把手和肋膀指給他們看。門徒見了主,便喜歡起來。
耶穌又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就如父派遣了我,我也同樣派遣你們。」說了這話,就向他們噓了一口氣,說:「你們領受聖神吧!你們赦免誰的罪,誰的罪就得赦免;你們保留誰的罪,誰的罪就被保留。」
十二人中的一個,號稱狄狄摩的多默,當耶穌來時,卻沒有和他們在一起。其他門徒向他說:「我們看見了主。」
但多默對他們說:「除非我看見他手上的釘孔,用我的指頭,探入釘孔;用我的手,探入他的肋膀,我決不信。」
八天以後,耶穌的門徒又在屋裡,多默也和他們在一起。門戶關著,耶穌來了,站在中間,說:「願你們平安!」然後對多默說:「把你的指頭伸到這裡來,看看我的手吧!並伸過你的手來,探入我的肋膀,不要做無信德的人,但要做個有信德的人。」
多默回答說:「我主!我天主!」
耶穌對多默說:「因為你看見了我,才相信嗎?那些沒有看見而相信的,才是有福的!」
耶穌在門徒前,還行了許多其他神蹟,沒有記在這部書上。這些所記錄的,是為叫你們信耶穌是默西亞,天主子,並使你們信的人,賴他的名,獲得生命。
若望福音20:19-31


【Reflection on Jn 20:19-31】
In raising Jesus Christ from the dead, he has given us new life and a living hope. What makes us happy? We are alive and there are many possibilities. This is possible because Jesus lives. Otherwise, we are good as dead. Let us ask the Lord to fill us with His Divine life always—to live in the state of sanctifying grace.





【Peace Be With You】
On the evening of that first day of the week, when the doors were locked, where the disciples were, for fear of the Jews, Jesus came and stood in their midstand said to them, “Peace be with you.” When he had said this, he showed them his hands and his side.The disciples rejoiced when they saw the Lord. Jesus said to them again, “Peace be with you. As the Father has sent me, so I send you.”And when he had said this, he breathed on them and said to them, “Receive the Holy Spirit.Whose sins you forgive are forgiven them, whose sins you retain are retained.”
Thomas, called Didymus, one of the Twelve, was not with them when Jesus came.So the other disciples said to him, “We have seen the Lord.”But he said to them, “Unless I see the mark of the nails in his hands and put my finger into the nail marks and put my hand into his side, I will not believe.”
Now a week later his disciples were again inside and Thomas was with them. Jesus came, although the doors were locked, and stood in their midst and said, “Peace be with you.” Then he said to Thomas, “Put your finger here and see my hands, and bring your hand and put it into my side, and do not be unbelieving, but believe.” Thomas answered and said to him, “My Lord and my God!” Jesus said to him, “Have you come to believe because you have seen me? Blessed are those who have not seen and have believed.”
Now, Jesus did many other signs in the presence of his disciples that are not written in this book. But these are written that you may come to believe that Jesus is the Christ, the Son of God, and that through this belief you may have life in his name.
Jn 20:19-3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米俐 的頭像
    米俐

    米俐的部落格

    米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