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若望福音的作者報導耶穌死後第三天清晨發生的事件,把瑪利亞、伯多祿和耶穌的愛徒三個見證人關於耶穌復活的經驗交織在一起。首先是瑪利亞發現了那個空墳,急 速的將這情形告訴了伯多祿和耶穌的愛徒。她所說的話表達她對「空墳」的理解:「有人從墳墓中把主搬走了!」兩位門徒一聽說這事,便毫不耽擱地立即向墳墓跑 去。耶穌所愛的那位門徒不僅腳程比伯多祿快,先抵達了墓地,他也是第一個相信的人;伯多祿雖然晚到,卻是第一個進入空墳的人,然而,他看見殮布和捲著的汗 巾,卻沒有做出任何反應。對讀者而言,沈默的殮布和捲著的汗巾,正是反對耶穌的屍體被偷的有力證據。

「空墳」—復活的記號

若二十1-9是一個關於「空墳」的故事;四位福音作者都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報導這個內含耶穌復活喜訊的故事。但是,這並不是說「空墳」就是復活的證明;瑪利亞關於空墳所說的話,便說明了這一點。「空墳」是一個記號、一個戰勝的紀念品,這個記號給人指出復活的基督。

和 對觀福音相較,若望福音提到門徒們在空墳中發現了殮布和汗巾,更是加強了這個記號。藉著殮布和汗巾,作者一方面表示瑪利亞最初對空墳的了解是不正確的,另 一方面也使讀者想起拉匝祿的故事。當耶穌把拉匝祿由墳墓中喚出時,他身上仍被殮布和汗巾所纏繞。這表示拉匝祿復活了,但仍會再死;而耶穌的復活則是進入永 遠的生命,再也不會死去。

瑪利亞—第一個看見復活主的人

若二十10-18接 著敘述伯多祿和耶穌的愛徒隨後又返回住處,因為生命的奇蹟尚未穿透他們的心。瑪利亞卻留在墳前哭泣,並向空墳探望。她的愛與堅持得到了回報,成為復活的主 第一個顯現的對象。但是,最初瑪利亞雖然看見復活的基督並和祂說話,卻沒有認出祂來。直到耶穌叫她的名字時,她才認出來。這使讀者想起有關善牧的經文:善 牧「按著名字呼喚自己的羊,並引領出來。」(若十3)耶穌對她說話時,稱天父為「我的父」和「你們的父」。在此之前,耶穌只是預言要回到「父」那裡去(若十四1228,十六1028),或回到「派遣他者」那裡去(若七33,十六5)。如今在這個預言實現之時,耶穌的父也成為信祂的人的父,因此祂也稱門徒們為「我的弟兄」。這就實現了若望福音序言中的話:凡接受耶穌並相信祂的名字的人,祂要使他們成為天主的子女(若一12)。

【綜合反省】

今 日的福音告訴我們:復活的信仰並不是來自於證明,復活的信仰不能證明,也不待證明。空墳不是復活的證據,而只是一個記號,一個指向復活喜訊的記號。這個記 號的意義原本相當隱晦,只有當復活的主親自顯現(啟示自己)時,空墳才成為一個會說話的記號,告訴吾人那位被釘者已經復活,而且帶著肉身返回到父的光榮 中。

此外,在若望福音的報導中,有兩個對今日的教會結構十分具有啟發意義,應該特別被重視並且再深入反省的事實:第一個相信復活的人並不是伯多祿,而是耶穌所愛的那位門徒;而第一個看見耶穌顯現,並被派遣去為復活作見證的更不是任何一個門徒(男人),而是瑪利亞 ── 一個「女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米俐 的頭像
    米俐

    米俐的部落格

    米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