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個主日的福音中心人物仍是耶穌和祂的前驅洗者若翰。經文的出發點是,被黑落德安提帕關在監獄中的若翰聽到有關耶穌的傳聞,派遣他的門徒前去詢問耶穌的真實身份。而經文真正主要的內容則是耶穌對若翰門徒的的回答,以及祂向群眾們訴說關於若翰的談話。 若翰被監禁根據馬爾谷福音,在耶穌開始公開生活之前,若翰便已經被禁在監牢中(谷一14),今天的瑪竇福音經文預設了這一點,但在稍後才補述了若翰被捕、以及致命的故事(瑪十四3-4)。 若翰的「疑惑」 獄中的若翰派人詢問耶穌:「你就是要來的那一位,或是我們還要等候另一位?」(3)就瑪竇福音的敘述脈絡而言,若翰的疑惑非常合理而容易瞭解。他曾宣告:在他之後有一位「更強者」要來(瑪三11),並強調這位就是即將使天主審判具體實現的執行者(瑪三12)。然而,耶穌的作為(瑪四23-24)和祂展現的個人形象(瑪十二19-20),似乎與若翰的期待並不相符。 天主救援的實現 耶穌直接引用依撒意亞先知書不同章節的經文描述自己的作為:「瞎子看見,瘸子行走,癩病人得了潔淨,聾子聽見,死人復活,窮苦人得了喜訊。」(參閱:依二九18-19,三五5-6,六一1)並要求若翰派遣來的使者將這樣的見聞回報給若翰。耶穌所說的這些話應該是祂的自我認知(參閱:瑪十三16-17),對祂而言,由祂所實現的奇蹟性醫治就是天國業已來臨的記號(參閱:瑪十二28)。對形成瑪竇福音的團體而言,這些話特別重要,因為它們綜合性地說明,耶穌的工作使猶太傳統救援希望得到實現。 救援的實例 耶穌所說奇蹟並非比喻性的說法,而是真實的,瑪竇福音第八、九章記載的就是這些實例,並且一直升高到「復活死人」(九23-25)。而耶穌所展現的「默西亞的工程」,並不只是奇蹟性的治癒,也包含「向窮人宣講福音」,這一點甚至是「山中聖訓」的開場白(五3-6)。耶穌最後說:「凡不因我而絆倒的,是有福的!」(6)這以警告性的呼籲來表達:凡相信耶穌的人,是有福的!這個呼籲對後來所有的信者也一樣有效(十三2157,二四10)。 若翰比先知還大 耶穌對若翰洗者的評價非常積極正面,祂稱讚若翰洗者是不屈不撓的宣講者,不是「隨風搖曳的蘆葦」,這些圖像符合若翰的苦修形象。當時百姓都認為若翰是一位先知(瑪十四5),但耶穌和百姓不同,並不只把若翰看為一位先知而已,而是一位「比先知還大」的人物(9)。 新約對舊約的應用 耶穌引用瑪拉基亞先知書的話,繼續談論若翰:「看,我派遣我的使者在『你』面前,他要在你前面預備你的道路。」其實瑪拉基亞先知書的原文是:「看!我要派遣我的使者,在『我』前面預備道路。」(拉三1)瑪拉基亞先知書的結尾處清楚地指出,這位「使者」就是厄里亞(拉三23),他將為「上主天主」預備道路。瑪竇福音的經文藉著把代名詞「我」改為「你」,而使這位「使者」變成為若翰,他來為默西亞耶穌預備道路。這是初期教會在信仰中對若翰的反省,這也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幫助我們瞭解新約作者如何在信仰中詮釋舊約經文。 成為門徒、進入天國 最後,耶穌稱若翰是「人間最大的一位」,但立刻又說「天國裡最小的也比若翰大」(11)。這句話的含意是,在人間的各種比較尺度中,無論一個人多麼重要,也無法和那些屬於天上團體的人相比。這句話並沒有將若翰自天國中排除,只是將他在救援歷史中的角色相對化;而所謂「天國裡最小者」並非指耶穌自己,而是耶穌的門徒(十42)。耶穌這樣獨特的語言反映出祂的自我意識,相信自己是天主救恩的實現者,祂所帶來的是「全新」的,超越人間的一切價值。 【綜合反省】 若翰在監牢裡聽見有關耶穌的傳聞,而對耶穌的身份產生疑惑,他對「更強者」的認識並不完全,仍須修正。若翰的「經驗」對今日的基督徒具有深刻的意義,教導 我們認識耶穌是一個不斷深入的過程,我們必須對天主子完全開放,時時接受祂的教導與糾正,按照祂自我啟示的方式認識祂、相信祂。 若翰宣講一個「審判」的天主,耶穌的言行卻啟示給我們一個「愛」的天主;若翰呼喚人們悔改,以迎接即將來臨的天主;耶穌卻以言語和作為顯示天國已經來到人間。在救恩歷史中,若翰的地位極為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成為耶穌真實的門徒,這是進入天國的條件。


 


將臨期第三主日(甲年)讀經釋義


(主題:救恩的徵兆,彼此接納) 






















讀經一



依35:1-6, 10



答唱詠



詠146:7, 8, 9, 10



讀經二



雅5:7-10



福 音



瑪11:2-11



 A     讀經一:依35:1-6, 10


 



  1. 先看上文,依34的標題是「天主審判萬國」,但在依34:5起主要是懲罰厄東(即厄撒烏),是聖祖雅各伯的孿生長兄,其長子名份在創27時被弟弟奪去,經過多年後在創33時和解了,可惜彼此的後裔繼續為敵,直到今天。兄弟修和後幾百年,當以民出谷途經厄東地域前往福地時(戶20:14-21),被厄東人阻擋去路,甚至預備以武力對付。

  2. 對於厄東後人對胞弟後人堅持成仇,天主要施行懲罰,且要呼喚「萬民,列邦」前來見證那非常嚴厲的懲罰,像則35所述的情況,則35:5說厄東「懷著永不忘的仇恨」去陷害以色列,天主給厄東的懲罰是則35:6所載:「你既仇恨了血,血也必迫害你」,即血債血償。依34:6記載說:「上主的刀劍染滿了血,漬滿了脂油,就是羔羊和羚羊的血,以及公羊腎臟的脂油:因為上主在波責辣舉行了一番祭祀,在厄東地方施行了一場屠殺。」「在波責辣舉行了一番祭祀」一句表示厄東地正進行全燔祭,祭品卻是厄東,好能恭敬上主。


  1. 看看依34:9,厄東地「的河水將變為瀝青,她的土壤將變為硫磺:大地成了燃灼的瀝青」,使人想起索多瑪和哈摩辣被焚毀的懲罰(創19:24-28)。其實,受罰的不只厄東,以色列自己也受罰(亞2)。不過,這裡的形況不同,被充軍巴比倫的猶太遺民會回國,是公元前538年。 


  1. 進入讀經一,依35:1用了「沙漠必要如花盛開」來描述以民復興;依35:2以「黎巴嫩的光華」來繪劃黎巴嫩的美麗,因為其山頂終年舖滿着雪,人遠觀時會感到心曠神怡。依35:6說:「曠野裡將流出大水,沙漠中將湧出江河」,為以色列,水是其命脈,就算今天,她已受了十年的旱災。每當以色列下雨,土地立即能種出果實和農作物來,有豐富的收成。 


  1. 依35:2還有「加爾默耳和沙龍的美麗」,「加爾默耳」位於以色列西北,由於其悅人景色,加上「沙龍的美麗」,一切從地中海前往中東的商船,會先見到「加爾默耳山」的奪目,而「沙龍」乃「加爾默耳」到約培的沿海區域,在古時全是茂密的森林,充滿着原始大自然的美。依33:9記載巴比倫侵佔了沙龍,現在歸還了,象徵天主賜給以色列的光榮。 


  1. 土地得到歸還,以民身份也獲得恢復,依35:3也說人的身體恢復:「加強痿弱的手,堅固顫動的膝」依35:5-6的人,包括「瞎子…、聾子…、瘸子…、啞吧」都獲治癒,即由「無靈」變成「全靈(身體上)」,於是他們便能讚美上主。這正好配合本主日福音中的瑪11:5:「瞎子看見,瘸子行走,癩病人得了潔淨,聾子聽見,死人復活,窮苦人得了喜訊」復元不但只在身體上,也在心靈上,依35:4的「報復」和「報酬」象徵天主的公義。總括來說,依35:1-2談重新獲得土地,即「全力(財富上)」;依35:3和依35:5-6說身體痊癒,即「全靈」,依35:4談天主「要親自來拯救」,人便要相信,這是「全心」,所以是天主全心全靈全力地愛了以民和我們。 


  1. 當以民得到痊癒後,依35:10說回國的遺民「快樂地來到熙雍,永久的歡樂臨於他們頭上,他們將享盡快樂和歡喜,憂愁和悲哀必將遠遁。」氣氛很像早七百多年前的出谷,「快樂地來到熙雍」表示要到聖殿去朝拜雅威。依35:8說:「那裏將有一條大路,稱為「聖路」」,是天主恩賜給以民的,這對於充軍巴比倫的以色列人尤為敏感,因為巴比倫也有一條「聖路」,左右兩旁排列着石獅子和石龍,一直邁向巴比倫的神廟,不過,依35:8的「聖路」引領以民邁向的是耶路撒冷的聖殿。依35:9說回國途中「沒有獅子,猛獸也不上來,路上遇不到一隻野獸」,故十分安全。 


  1. 讀經一談的都是徵兆,以色列獲准回國,他們取回土地,土地且能帶來耕種的豐收,他們也能恢復其猶太人身份,這一切均顯示天主始終很愛祂的百姓。讀經一沒有採用依35:7-9,這是很自然的,因為本主日的主題談的是「默西亞快來」,在這等天人的重大事件時,人要變成被動,而依35:7-9的內容都顯示人十分主動。 


B     答唱詠:詠146:7, 8, 9, 10 



  1. 答唱詠是詠146:7-10,但答句是依35:4:「上主,請你來,拯救我們。」先看上文,詠146:1-2叫人去讚美上主,讚美天主的第一個原因見於詠146:3:「你們不要全心依賴王侯大臣,也不要依賴不能施救的世」,指出人本身能力有限,需要天主的扶助。第二個原因是本主日的答唱詠,詠146:7-10指出,只有天主才能做到,祂為被欺的人辯護,給饑餓的人飽食,又釋放囚犯。詠146:8節說上主治癒患病的人,詠146:9說祂保護旅客、幫助孤兒和寡婦,又蒙蔽了惡人的前路,使他們無法陷害義人。 


  1. 答唱詠如何串聯讀經一呢?讀經一臚列出很多「徵兆」,表示天主恢復了統御,祂要統御回國的以色列遺民,他們會領回土地,在耕種上且能得到豐收,他們不再痛苦,猶太人的身份得到恢復,答唱詠強調這一切福祉全賴天主的恩賜。可惜的是,答唱詠沒有採用詠146:3-4,詠146:3說人救不到自己,能做到的只是善待別人,他們要全心依賴上主,與祂合作,才能成功。天主是全能的,只要祂一發言,萬物皆造成,但祂願意人的參與,願意與人一起工作,分享祂的德能,詠146:3-4正指出這點。 


C     讀經二:雅5:7-10 



  1. 初期教會的信友誤以為末日即至,保祿宗徒在得後3也警告他們切勿誤信這等謠言以致終日無所事事地等待,甚至勉強別人承擔前者日常生活物資上所需,宗徒在得後3:10以強烈的言詞表明態度:「誰若不願意工作,就不應當吃飯。」不過,過了兩千年後的今天,很多人包括信友在內開始感覺不到末日會來,甚至懷疑有否末日! 


  1. 於是雅5:7-8便鼓勵信友們「應該忍耐」,作者引用當時人的日常生活方式來解釋,他談耕種和收成需時,「耕種」+「施肥」+「陽光」+「雨水」不同過程的完全配合,才得收成,人也無法操縱。這理念在訓3:2也有類似的說法:「栽種有時,拔除栽種的亦有時。」最重要的訊息是:基督必再來,就如時雨在適當的季節會來一樣。我們深信「在天主前沒有不能的」(路1:37),如果天主決定延遲末日的降臨,祂必然是為了人的好處而做的。 


  1. 反省:一個機構的新行政總裁履新,立即進行大改革,往往欲速不達,與傳統勢力和固有文化發生衝突,不肯「忍耐」的結果就是雅5:9所述的「彼此抱怨。」這情況也時會發生在一些堂區,當新本堂神父上任而迅速大肆改革,往往失敗收場。另方面,末日審判時,天主會賞善罰惡,作者勸導信友們要「拿那些曾因上主的名,講話的先知們,作為受苦和忍耐的模範。」一如訓3:1指出:「事事有時節」,包括對末日的期待。 


  1. 如果相信耶穌的話,祂在瑪4:17說過:「你們悔改吧!因為天國臨近了。」這是上主日福音的內容,本主日的雅5:8也說「主的來臨已接近了。」可惜,古往今來,人對先知的勸諭麻木了,結果造成雅5:2-4的情況,雅5:2-3說人們只思念世間上的財富和物質的享受,雅5:4說甚至刻扣工人們工資的不道德惡行,試舉一例:香港有些大型的連鎖快餐店如何無良,他們刻扣工人們用膳時間的工資,好使已腦滿腸肥的他們變成巨人!雅5:5概括了這些惡人的情況和收場:「你們在世上奢華宴樂,養肥了你們的心,等候宰殺的日子 


  1. 讀經二指出末日必會來,但在等待期間,人要「忍耐」,所謂小不忍則亂大謀,會造成團體的分裂。讀經二的上文始於雅4:13一直到雅5:6,內容都較負面,但雅5:7-10很正面,因而被採用。即使如此,社會上不同階層人士有着不同的利益關係,造成了不少的困難。讀經二提出了兩個模式讓人模仿:第一是雅5:7「農夫多麼忍耐」,第二是雅5:10「講話的先知們,作為受苦和忍耐的模範 


D     福  音:瑪11:2-11 



  1. 瑪11談一項教訓,重點是「迫害」,受害者是福傳的人。先看瑪11:5-6的話:「瞎子看見,瘸子行走,癩病人得了潔淨,聾子聽見,死人復活」,意即「全靈」;「窮苦人得了喜訊」意即「全力」,「喜訊」在於能脫貧;「不因我而絆倒的」意即「全心」。記得瑪5:3-12談了真福九端,而這裏的瑪11:6乃另一真福:「凡不因我而絆倒的,是有福的。」瑪11:5的話其實在依61:1講過:「吾主上主的神臨到我身上,因為上主給我傅了油,派遣我向貧苦的人傳報喜信,治療破碎了的心靈,向俘虜宣告自由,釋放獄中的囚徒。 


  1. 有些人認為洗者若翰的信德頗有問題:他本來早已得悉耶穌的天主子身份,因為早在他給耶穌施洗時,天上的聲音已顯示了耶穌的身份。對於這疑慮,只要看看瑪11:11的話便知,耶穌既是全能的天主,祂是全知的,如果洗者若翰真的出現信德的問題,耶穌也不會在瑪11:11說:「我實在告訴你們:在婦女所生者中,沒有興起一位比洗者若翰更大的。」那麼,為甚麼若翰會派人去詢問耶穌呢?重點是瑪11:5-6,作者藉耶穌的話來指出祂默西亞的身份。 


  1. 瑪11:2說:「若翰在獄中聽到了基督所行的。」若翰「聽到」,不是「看見」,但卻相信了耶穌,亦即復活後的主耶穌所說:「那些沒有看見而相信的,才是有福的。」(若20:29)洗者若翰提出了這議題,「那些沒有看見而相信的」人就是我們今天的基督徒,在天主眼中「是有福的。 


  1. 再談瑪11:11的話,「沒有興起一位比洗者若翰更大的」指舊約時代,舊約時代的大聖賢人包括亞巴郎、依撒格、梅瑟、耶肋米亞等,但新約時聖言降生成人了,耶穌象徵天國,祂超越一切舊約的人物,屬於新約時代的我們乃屬於耶穌,因此因着耶穌而比舊約任何人更大。至於福音與讀經二的互相關係,「洗者若翰」就屬於雅5:10所述「講話的先知們,作為受苦和忍耐的模範。 


  1. 讀經一列出了以色列復興的很多「徵兆」,最主要是猶太人們身份的恢復(他們可守大誡命)。答唱詠說這一切均只有天主能做到,人只能全心依賴祂。讀經二說末日必會來臨,但等待期間,人要「忍耐」,否則團體會造成分裂。福音說默西亞終於來了,舊約預言的厄里亞會先來,這已在洗者若翰身上應驗了,耶穌就是默西亞。基督徒今天仍等待天主再來,期間也應履行先知的職務,把天國的喜訊帶給他人。 


下期預告:


l  斐理伯書(2013-12-11)


l  將臨期第四主日(甲年)讀經釋義(2013-12-14)




 【若翰的洗禮是從那裏來的?】




那時候,耶穌進入聖殿,正教訓人時,司祭長和民間的長老來到他跟前說:「你憑什麽權柄作這些事?誰給了你這種權柄?」耶穌回答說:「我也問你們一句話,你 們若答覆我,我就告訴你們:我憑什麽權柄作這些事。若翰的洗禮,是從那裏來的?是從天上來的?還是從人來的?」他們心中思量說:如果我們說:是從天上來 的,他必對我們說:你們為什麼不信他?如果我們說:是從人來的,我們害怕民眾,因爲眾人都以若翰為一位先知。他們便回答耶穌說:「我們不知道。」耶穌也對 他們說:「我也不告訴你們:我憑什麽權柄作這些事。」
瑪竇福音21:23-27




 


 




【Reflection on Mt 21:23-27】
This third week of advent, Jesus shows us His way. In today’s gospel, Jesus displayed great confidence in himself and the work that he does. There are times we are not sure with ourselves but we have to be convinced that if we do the rights things with Jesus, we can never go wrong. Christ is the source of our confidenc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米俐 的頭像
    米俐

    米俐的部落格

    米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