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巴林 - 教宗的訪問與在伊斯蘭的搖籃中追隨基督信仰的經歷

Gianni Valente
 
麥納麥(信仰通訊社)教宗方濟各即將於十一月三日至六日對巴林王國進行牧靈訪問。為此,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契機,認識到在歷史長河中,在各種境況和環境下,基督的許諾(“我同你們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終結”)都以極其令人驚訝的方式在男女老少的生活中閃耀進行。
 
一個“沒有授權”的教會蓬勃發展
基督信仰初期時代,古老的東方教會,即景教後裔在亞洲開展的激動人心的傳教活動也遍及了阿拉伯半島。散落在沙烏地阿拉伯的古代聖堂遺址中,還保留著這一經歷的痕跡。近幾十年來,移民潮也將數百萬打工族基督徒送到了阿拉伯半島各國。這樣一來,由具有強烈伊斯蘭基質的政治和社會秩序聯合起來的國家上演了教會之花盛開的奇特景象。
 
巴林王國目前的一百五十萬人口中,基督徒共有二十一萬人。據地方教會牧靈負責人提供的數字,天主教徒至少有八萬人。目前,在阿拉伯半島的天主教徒共計兩百多萬人,來自不同的國家和教會傳統:印度、菲律賓、巴基斯坦、斯里蘭卡、黎巴嫩、約旦、埃及,還有來自歐洲和美洲國家的……。一個多元語言和禮儀的基督信仰,以“沒有計畫”的模式展現,沒有借助任何招募活動。一個教會團體,因著務實的、維持生計的需要而聚集起來,百萬人被迫背井離鄉到阿拉伯半島的石油開採廠、玻璃和鋼筋混凝土摩天大樓的建築工地、阿拉伯富豪的家裡就業,在隨著地區經濟繁榮而發展的服務和基礎設施網路中尋求體面的收入。其效果——始料未及和無心插柳的結果就是,阿拉伯半島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有這麼多的基督徒。
 
巴林多姿多彩的天主教團體——就像遍佈整個半島的其它團體一樣,也處於一種流動的暫時性境況下,在全球化和移民潮洶湧澎湃的時代,這種境況以其它形式和情況成為大部分人類日常生活的特點。將生活在阿拉伯半島的眾多基督徒移民聚集在一起的,不是植根於共同的民族、家庭或文化傳統。把他們聚集在一起的,是構成了每一個教會經驗的獨一無二的、萬有真源的原動力——首先是聖事的動力。
 
在不同語言和禮儀團體信徒們活動的堂區,每一個復活節和聖誕節都會有很多人領洗、數十萬人領聖體;成千上萬的年輕人在要理班學習準備領聖事。與此同時,學校教育有助於提高人們對基督信仰團體的普遍好評。
 
傳教的現實主義
巴林和阿拉伯半島天主教團體的蓬勃發展也得益於傳教士——修女、修士、主教、司鐸、平信徒——的服務和支援。他們本著靈活的現實主義,因地制宜地找到了確保基督徒牧靈的方法。二O一四年召開的阿拉伯國家拉丁禮教會主教年度全體大會上,曾建議天主徒移民應始終尊重“接納你們的國家的文化和傳統”。
 
阿拉伯半島的主教-傳教士們始終恪守現實而非對抗的態度對待伊斯蘭基質的既定秩序,耐心且謹慎地工作,從而獲得建造新聖堂所需的許可證。至於有人聲稱要根據“等同交換”模式,把在這些國家建造基督教宗教活動場所作為在西方國家建造清真寺的交換條件,南阿拉伯半島宗座代牧區榮休宗座代牧、現北阿拉伯半島宗座署理,加布遣方濟各會士保羅·亨德爾主教早就多次表示,“堅持數量上的互惠並不可行”。其前任,一九七六年至二O一五年期間領導阿拉伯宗座代牧區的貝爾納德·格萊莫里(1926-2017)堅持認為,必須務實。那時完全沒有必要糾結於邊緣問題上的互惠。二O二O年四月因病去世的北阿拉伯半島宗座代牧區宗座代牧,孔伯尼會會士卡米洛·巴林主教也持同樣的觀點。對於那些想強調基督信仰和伊斯蘭教之間的對立的人所提出的問題,巴林主教回答道,在他所負責的宗座代牧區國家中“沒有正在上演的迫害”。重申,他從沒有制定過迫使穆斯林皈依基督信仰的策略。並強調,即使在這些國家中傳教也包括“效仿耶穌”。
 
與阿拉伯半島其它地區一樣,巴林許多教會團體的日常生活中也充分體現了尊重特定環境的特點。在每天的困境和犧牲中,許多基督徒渴望基督的陪伴和安慰。他們忍受著大大小小的限制,沒有對立的姿態。他們知道,這裡不會容忍任何讓穆斯林改變信仰的形式。還有,聖堂不能有鐘聲,也不能在屋頂上懸掛十字架。
 
伊斯蘭的仁慈一面
謹慎地避免與地方思維方式和政治當局進行不必要的矛盾,常常有助於獲得埃米爾和當局對天主教徒及其主教的好感和坦誠相見。在阿拉伯半島,他們行使權力的形式與西方模式相去甚遠。
 
幾十年來,除沙烏地阿拉伯外,半島上的聖堂都是在埃米爾和君主提供的土地上建造的。巴林新落成的阿拉伯聖母堂就是。二O二一年十二月十日,路易斯·安東尼奧·塔格萊樞機親自主持了隆重聖道禮儀,祝聖了新堂。
 
二OO二年,巴林正式更名為巴林王國。十八世紀以來,由英國統治下的哈利法王室掌權。一九七一年宣佈獨立,伊斯蘭教義是立法的主要依據。《憲法》保護信仰自由、宗教活動場所的不可侵犯性。但重申,這些保障是根據國內遵守的習俗實踐的。因此,也就是說,儘管沒有立法規定皈依其他信仰是犯罪,但穆斯林不得改信其它宗教信仰。在這一既定框架內,哈利法家族的統治者對天主教會及教會團體展示了積極的仁慈之心。一九三九年,麥納麥聖心堂在當時的埃米爾捐贈的土地上建成。也是近代以來,在海灣國家建造的第一座天主教宗教活動場所。二OO八年,現任國王艾哈邁德·本·穆罕默德·本·哈利法在羅馬郊外的岡道爾夫堡得到了教宗本篤十六世的接見,他還邀請教宗對王國進行牧靈訪問。同年,首任巴林駐聖座大使正式到任。十三年後的二O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哈利法國王的親信,外交事務顧問哈利德·本·艾哈邁德·本·穆罕默德·哈利法酋長專程到梵蒂岡覲見教宗方濟各,正式向教宗呈遞了國王的邀請函。正式邀請函中,哈利法國王談到了教宗“為建立和促進宗教對話、不同文化與文明之間的理解,傳播人類友愛價值觀以及所有人的和睦相處中所發揮的重要及領導作用”。通過信使,巴林國王還向教宗表達了他本人對教宗和世界遜尼派穆斯林最高領導人埃爾-塔耶比於二O一九年二月四日在阿布扎比簽署的人類友愛宣言的完全支援。
 
“傳教士主教”的洞察力和阿布扎比檔案
巴林國王和穆斯林宗教團體領導人們對阿布扎比檔案的支援,再次證實了羅馬天主教會教宗和世界遜尼派穆斯林最高領導人埃爾-塔耶比大教長簽署檔案的內容和語氣在伊斯蘭國家中引發了獨特的共鳴和積極的反饋。進一步表明,旨在促進基督徒和穆斯林之間和睦相處與兄弟般合作的檔案,也符合近一段時間以來阿拉伯半島教會生活中所體現的現實主義和洞察力。
 
阿布扎比檔案的基本方法似乎與近幾十年來天主教會主教們在上述土地上開展牧靈工作中所恪守的敏銳性是協調一致的。也是迄今為止的有利因素,在伊斯蘭教搖籃的土地上發揮了促進基督信仰團體生活以及發展的作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米俐 的頭像
    米俐

    米俐的部落格

    米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