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六七、何謂東南互保?試略述之。?

答:東南互保是指「庚子事變」時東南各省督撫不奉朝命,與列强可立委協約的事。其事况如下:

1. 背景——光緒二十六年(公元一九O0年),慈禧太后利用義和團排外,招致了英、俄、日、美、德、法、意、奧八國聯軍的入侵,清廷向列強宣戰。

2.內容——清廷向列強宣戰後,東南各省疆史如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及兩廣總督李鴻章、閩浙總督許應聯、山東巡撫袁世凱等,劇疆自保,不奉朝廷的宣戰命令,並由盛宣懷出面,與上海的英、美、日、德等國領事館商定了東南互保章程。章程規定:「上海租界歸各國公同保護,長江及蘇杭內地均歸各督撫保護,兩不相擾,以保全中外商人生命產業為主。」此外,又擬定了保護上海租界城廂內外章程,嚴禁「滋事」。由是,東南各省督撫與列強聯成一氣,共同對付義和團及當地人民的排外行動,此即為「東南互保」。

3. 影響——「東南互保」穩住了「庚子變」期間東南各省的正常秩序」,維護了列強在這一地區的權益。此外,開地方脫離中央之先例,導致日後軍閥割據局面的出現。

[caption id="attachment_40746" align="alignnone" width="987"] 一、義和團與八國聯軍 經 過 4.東南各省因與各國 商議「 」 辦法,才免於戰火 波及 東南互保 東南互保省分[/caption]



1900年6月21日,慈禧太后下詔向列國「宣戰」後,通電全國,要求地方籌款調兵,勤王抗敵。湖廣總督張之洞知道,以大清當時的國力絕無戰勝的可能。面對「危迫甚矣」的局面,張之洞憂心如焚。戰端一開,大清必敗無疑,怎麼能保全國家,免於大好山河分崩離析是當務之急。無論如何,不能隨着慈禧太后等人做毫無意義的孤注一擲。他下令治下的各電報局不公開宣揚此諭,只「密呈督撫」。然後又發電報給廣州的兩廣總督李鴻章,商議對策。李鴻章完全同意他對時局的看法。得到李鴻章的支持,他們一起宣稱此行上諭是皇帝皇太后被義和團挾持所發的「亂命」,拒不執行。然後積極想方設法,避免全國崩潰。

在盛宣懷的建議下,張之洞決定聯合其他督撫,讓東南各省聯合自保:與列強簽訂協議,東南各省不參與戰事,不執行慈禧太后宣戰上諭,不對治下洋人動武,並保護他們在華人身財產安全。

這在當時是抗旨不尊、大逆不道的死罪。張之洞明白就算是其他督撫心有此意,誰也不敢提出來。他先聯合很有正義感的兩江總督劉坤一,與他商討,並把自己一套主張提出來,兩人一拍即合。得到劉坤一的贊同,他開始一方面積極聯絡袁世凱等各省巡撫都督,一面與列強接觸,一面積極籌劃。向各督撫講明利害:「從古無一國與各強國開釁之理……即合各省兵力,餉缺械少,豈能抵禦群強……危殆必矣。」為了打消大家的顧慮,張之洞和劉坤一主動提出搞「東南互保」,如果朝廷怪罪下來,保證一切責任都是他們兩人的,與他人無干。早就心有想法的各督撫,不再猶豫,欣然同意,一致行動。這封奏摺情辭懇切,論證嚴密。慈禧太后看了,也沒有什麼話好說,在「宣戰」後給他們的上諭中不但沒有責備,反而稱讚他們的「互保」是「老成謀國之道」。於是,經過一番串聯,廣東、浙江、福建、四川等省份先後參加「互保」。

後來的事實完全如張之洞所料,8月15日北京陷落,慈禧攜光緒倉皇出逃,張之洞、劉坤一在8月17日忙致電各國駐上海總領事,為慈禧開脫,說皇上和太后為拳匪挾持,因為「東南互保」「各督撫均系奉旨辦理」,所以請求聯軍「萬萬不可震驚我皇太后、皇上」。慈禧此時最怕被列強作為「禍首」嚴懲,逼其「歸政」光緒帝,張之洞為其開脫正中下懷。如此以來,「東南互保」變成奉旨辦理,不僅合理,更是合法。 及至八國聯軍佔領北京,因為當初有「東南互保」這一招,李鴻章議和時辯稱,皇帝和皇太后是被「拳匪」挾持,下詔宣戰為「矯詔」,從而為西太后開脫,免於割地賠款,而僅僅支付八國聯軍「出兵幫助清廷」剿滅「拳匪」的軍費,以及支付「拳匪」毀壞教堂建築和教士修女徒眾等生命財產損失補償費。 張之洞等人因此大受表彰。清廷讚譽為「庚子之變,顧全大局,保障東南,厥功甚偉」。 政治達人張之洞滴水不漏的周旋,以及對形勢的準確判斷和審時度勢的大膽擔當,終使得一場危機得以化解,自己也得到了好處。

一)全面對列強宣戰無疑會徹底損害帝國的經濟根基,並非明智之舉。張之洞、劉坤一曾會銜電奏慈禧,歷陳苦衷,有理有據,使朝廷接受他們的所作所為,明確表示不贊同朝廷向各國宣戰和招募義和團民的政策,並勸朝廷改變政策,並得出為全國計、為朝廷計應實行「東南互保」的結論:「就目前計,北事己決裂至此,東南各省若再遭蹂躪,無一片乾淨土,餉源立絕,全局瓦解,不可收拾矣。惟有穩住各國,或可保存疆土」。此言將形勢說得相當透徹,因此,慈禧在「宣戰」後給他們的上諭中對他們的違旨不但沒有責備,反而在給他們的上諭中稱讚他們的「互保」是「老成謀國之道」,並且朝廷「與該督等意見正復相同」。次年,清廷再次正式發佈上諭:「當京師擾亂之時,曾諭令各疆臣固守封圻,不令同時開釁。東南之所以明訂約章,極力保護者,悉由遵奉諭旨不欲失和之意。」此舉正式承認了東南互保的合法地位。

二)南方省份地方督撫實力強大,慈禧太后不敢對其進行懲處。自太平天國運動以來,憑藉興辦團練幫助朝廷剿滅太平天國運動,以曾國藩、李鴻章為代表的漢人官僚集團迅速崛起,至「義和團運動」爆發之時,全國絕大部分的督撫都由漢人出任。而表面上看,「東南互保」是由李鴻章、劉坤一、張之洞等人牽頭,實際上是代表了整個漢人官僚集團的意志。如果慈禧太后以抗旨為由,對帶頭督撫嚴加懲處,將會引發帝國高層政治架構的全面震盪,清廷大廈或有傾覆的可能。「兩害相權取其輕」,慈禧太后雖有不滿,但維繫清廷統治,還要有賴於漢人督撫的支持,因此不但不能懲處,還要繼續加以重用。

事實上,李鴻章和張之洞劉坤一等人在這之後都繼續得到重用,張之洞還在慈禧太后去世後成為顧命大臣之一。劉坤一賞加太子太保銜,張之洞賞太子少保銜。1909年張之洞病故,清廷在褒獎上諭中還不忘提此一筆:「庚子之變,顧全大局,保障東南,厥功甚偉」。劉坤一死後更是被追封一等男爵。李鴻章病逝後詔贈太傅,晉封一等侯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米俐 的頭像
    米俐

    米俐的部落格

    米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