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蜀三星堆
名為「三星閃爍 金沙流采 ── 神秘的古蜀文明」的展覽將會在香港舉辦。展品精選自四川三星堆博物館、成都博物院和四川省考古研究院,當中包括奇特的大型青銅頭像、青銅面具、金杖、金箔飾物、玉琮、玉環、玉戈、陶器、海貝及卜甲等,展示了公元前曾經出現於古蜀地區的燦爛文明。
三星堆遺址的發現始自1929年。1986年,三星堆遺址發現兩個祭祀坑,出土大批青銅器、金器和玉器等文物,形制獨特,震動中外。二○○一年發現金沙遺址。遺址出土與三星堆文物極其相似的玉器、金器、青銅器、石器、象牙等,為三星堆文化發展提供重要的去向。
是次展覽由四川省文物管理局與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合辦,文化博物館籌劃,由 六月六日 至 九月九日 舉行。到時香港觀眾就可以在沙田文化博物館看到這批難得一見的歷史珍寶。
三星堆遺址是在中國四川廣漢。由於其古域內有三個起伏相連的黃土堆而得名,有「三星伴月」之美名。1929年春,當地農民在宅旁挖蓄水溝,無意中發現了精美的玉石器,消息傳出,古董商人蜂擁而至。1931年,在當地傳教的英國牧師拿到了幾件玉石器,隨即送交給華西大學博物館的 戴謙和 教授。華西大學博物館館長是美國人葛維漢,第二年他和副館長 林名均 教授組建考古發掘隊,在月亮灣進行發掘工作,揭開了三星堆考古的序幕。新中國成立後,恢復了系統的考古調查,到1982年,中國國家文物局決定對三星堆進行專款專項考古發掘。1986年,在三星堆發現兩座商代大型祭祀坑,坑內出土了大量文物,其中包括造型怪異的青銅面具、精美的玉器等稀世之寶,這次發掘發現的文物震驚了世界。
三星堆的發現,帶來了一些至今不能解開的歷史之謎。那些雙目高凸,尖耳闊嘴的青銅面具,形象和中原地區出土的青銅形象完全不同,甚至和中國的人種都有顯著差別,這些形象背後的人是誰?三星堆青銅器群是獨自產生發展,還是受到周邊鄰國的影響?是外來因素(來源於西亞近東及南亞諸外國)還是文化交互影響的產物?專家發現,三星堆青銅器有獨特的製造工藝,有的部位看似焊接上去的,而焊接工藝在遠古時代常識上被認為是不可能的,當時的製作者採用的是甚麼技術?創造這些文明的人,是鬆散的軍事部落聯盟,還是附屬於中原王朝的地域性方國?或者,是相對獨立和統一的古代王朝?
有研究者認為,三星堆的主人和古蜀文化有關。在天府之國四川曾經存在過幾個不同的蜀國:古蜀,中國先秦時期在現今四川一帶建立的國家;蜀漢,中國三國時期的國家之一;西蜀,東晉時期的國家之一;前蜀,五代十國時期的國家之一;後蜀,五代十國時期的國家之一;大蜀,北宋時期李順建立的短命政權。
三星堆被認為和第一個古蜀國有關。古蜀,是少數民族諸侯建立的政權,是中國古代先秦時期的蜀族在現今四川一帶建立的國家,後被秦國所滅。蜀族是先秦時期一個不同於華夏族群的古老民族。「蜀」字最早發現於商代的甲骨文中,據記載周武王伐商紂王時蜀人曾經相助。但關於蜀國的歷史在先秦文獻中一直沒有詳細記載,直到東晉常璩的《華陽國志.蜀志》中才記載了關於蜀國的歷史和傳說。
李白在感嘆古代蜀道難行的詩歌《蜀道難》中寫道:「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始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方鉤連。」
蠶叢和魚鳧,指的是傳說中古蜀國開國的兩位君王。四萬八千歲,形容了兩位君王創立蜀國的時光之悠遠,超過了文字記載的歷史,只在人們的傳說和想像中。而他腳下飛鳥和猿猴都翻越不過的蜀道,就是秦國時才開始和外面世界交流的遺跡。「始與秦塞通人煙」,指的是戰國後期,秦國有一統天下的野心,目標不但是關東六國,也包括北禦匈奴和南滅蜀國。所以在北方修築長城的同時,南方也打通了連接陜川的蜀道。秦軍就是順著蜀道攻入,把古蜀吞併的。
傳說中,古代蜀人先祖為蜀山氏,蜀山氏與蠶叢氏是從岷江上游興起的,是古代羌人的一個分支。蜀國不只擁有單獨一個王朝,在秦滅蜀之前,蜀分別由蠶叢氏、柏灌氏、魚鳧氏、開明氏諸族統領。開明五世之前,蜀國的都城建於廣都樊鄉(即今天的雙流縣)。到了開明九世建都於成都。開明十二世時「五丁力士」開闢了石牛道,打通了從蜀至秦的通道。公元前316年秦惠王在位時,秦國滅掉了蜀國,蜀地從此成為秦國的糧倉,為秦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秦滅蜀後,蜀人殘部一支在王子安陽王帶領下輾轉南遷,最後到達交趾,在現今越南北部建立了一個新的王朝,並持續了五十年。
晚唐李商隱的《錦瑟》詩中有也「望帝春心托杜鵑」的詩句。傳說遠古時代的蜀國,有一蜀王號望帝,定都在今四川郫縣。當時蜀國因時常發生水災,土地無法耕種,人民流離失所。望帝以鱉靈為相,開決玉山,民得安處。望帝乃委國授之而去。望帝禪位以後,隱居山林,死後化為杜鵑。每年春天杜鵑爭鳴的日子,人們便想起他重用鱉靈治水的事。
三星堆遺址出土的大量文物,文物的風格與同時期中原一帶的文化迥然不同,也許,正是這在詩歌和傳說中存在的文明所創造的吧。歷史學界一向認為,與中原地區相比,古代巴蜀地區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地方,與中原文明沒有關聯或很少有交往。而三星堆遺址證明,它應是中國夏商時期前後、甚至更早的一個重要的文化中心,並與中原文化有著一定的聯繫。以前歷史學界認為,中華民族的發祥地是黃河流域,然後漸漸地傳播到全中國。而三星堆的發現將古蜀國的歷史推前到5000年前,證明了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一樣同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證明了長江流域地區存在過不亞於黃河流域地區的古文明。
這次在香港文化博物館展出的,除了三星堆遺址文物,還有金沙遺址文物。金沙遺址是位於四川省成都市西郊蘇坡鄉金沙村一處商周時代遺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金沙遺址出土的鳳凰神鳥金箔美麗炫目,現已採用為「中國文化遺產」標誌。
http://paper.wenweipo.com/2007/05/29/WH0705290001.htm
古蜀國的歷史
蜀國是中國古代先秦時期的蜀族在現今四川建立的國家,後被秦國所滅。蜀國是中國古代先秦時期的蜀族在現今四川建立的國家,後被秦國所滅。
蜀族是先秦時期一個不同于華夏族群的古老民族。蜀族是先秦時期一個不同於華夏族群的古老民族。 “蜀”字最早發現于商代的甲骨文中,據記載武王伐紂時蜀人曾經相助。 “蜀”字最早發現於商代的甲骨文中,據記載武王伐紂時蜀人曾經相助。
但關於蜀國的歷史在先秦文獻中一直沒有詳細記載,直到東晉常璩的《華陽國志·蜀志》中才記載了關於蜀國的歷史和傳說。但關於蜀國的歷史在先秦文獻中一直沒有詳細記載,直到東晉常璩的《華陽國志·蜀志》中才記載了關於蜀國的歷史和傳說。
古蜀人先祖為蜀山氏,有觀點認為:蜀山氏與蠶叢氏是從岷江上游興起的,是古羌人的一個分支。古蜀人先祖為蜀山氏,有觀點認為:蜀山氏與蠶叢氏是從岷江上游興起的,是古羌人的一個分支。
蜀國不只擁有單獨一個王朝,在秦滅蜀之前,蜀分別由蠶叢氏、柏灌氏、魚鳧氏、開明氏諸族統領。蜀國不只擁有單獨一個王朝,在秦滅蜀之前,蜀分別由蠶叢氏、柏灌氏、魚鳧氏、開明氏諸族統領。開明五世之前,蜀國的都城建于廣都樊鄉(即今天的雙流縣)。開明五世之前,蜀國的都城建於廣都樊鄉(即今天的雙流縣)。到了開明九世建都于成都。到了開明九世建都於成都。
開明十二世時“五丁力士”開闢了石牛道,打通了從蜀至秦的通道。開明十二世時“五丁力士”開闢了石牛道,打通了從蜀至秦的通道。
西元前316年秦惠王在位時秦國滅掉了蜀國,蜀地從此成為秦國的糧倉,為秦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西元前316年秦惠王在位時秦國滅掉了蜀國,蜀地從此成為秦國的糧倉,為秦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
秦滅蜀後,蜀人殘部一支在王子安陽王帶領下輾轉南遷,最後到達交趾,在現今越南北部建立了一個新的王朝,並持續了一百多年。秦滅蜀後,蜀人殘部一支在王子安陽王帶領下輾轉南遷,最後到達交趾,在現今越南北部建立了一個新的王朝,並持續了一百多年。
http://www.discuss.com.hk/viewthread.php?tid=10786949
在在下未介紹四川段的長江三峽前,先行給大家介紹三星古蜀文明,讓大家了解一下四川的遠古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