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邦(1915年11月20號—1989年4月15號)曾經係中國共產黨嘅領導人之一,做過中共中央總書記。1987年,被指「反資產階級自由化無出盡力」總書記唔再做,但政治局委員就做到1989年。1989年4月8號,佢喺中共中央政治局開緊會期間心臟病發,送院之後雖然過左危險期病情穩定,但喺4月15號朝早七點三十五分,因為急性心肌梗塞救唔返,年七十三。
胡耀邦死後,北京好多學生悼念佢,運動越搞越大,演變成八九民運。胡耀邦情結(楊繼繩)
胡耀邦離世已十六年,但胡耀邦情結在人們中間不但沒有淡化,反而更加強烈。圖為一九八九年群眾在北京悼念胡耀邦的情況。(明報資料室)
我們必須承認,在中國的很多人心中、特別是在知識分子心中,是存有胡耀邦情結的。胡耀邦離開我們已經十六年了,時間一年又一年地消逝,但胡耀邦情結在人們中間不僅沒有淡化,反而更加強烈。
解構「情」與「結」
所謂胡耀邦情結,一是「情」,二是「結」。「情」是因為胡耀邦是一位好人,而且是一位對中國改革開放立了頭功的好人,人們當然不會忘記他。在這一點上,不管持什麼看法的人,都不會有多大的分歧。「結」說起來比較複雜,因為他的下台,以及他下台時中共對他的種種指摘,實在有相當多的人有意見。然而,不管這些意見是不是正確,基於眾所周知的原因,無法成為當今的主流看法。對立的看法相糾纏,成了「 結」﹔眾多的人的看法受到壓抑,成了「結」。
胡耀邦是一位好人。他平等待人,在下級面前沒有架子,很容易和人溝通。他敢於發表自己的看法,但吵架不記仇。他熱情高漲,敢作敢為,從不考慮個人得失。他是一位很民主的領導人,力主黨內生活正常化、民主化、健康化。他沒有「山頭」思想,對「誰是誰的人」這種說法很反感,常說「我是黨的人」。他讀書萬卷,口若懸河,重視知識,特別看重有知識的人。他不以權謀私,雖然位高權重,卻沒有為子女、親屬謀取任何利益。他口無遮攔,從不設防,說話難免有疏漏,因而被人抓著不少「辮子」。知識分子卻喜歡他這樣,認為這才是平民領袖的風格,不是「一句頂一萬句」的超人。

改革立頭功
說胡耀邦在中國改革中立了頭功,一點也不言過其實。如果沒有「真理標準問題討論」,就不可能破除現代迷信,就不可能有改革開放的思想﹔如果沒有大刀闊斧地平反冤假錯案,讓大批蒙冤幹部回到工作崗位,就不可能有這麼大的一支實行改革開放的幹部隊伍。這兩項工作是風險最大、難度最大的。胡耀邦力挽狂瀾,並且承擔了風險,才把這兩件大事完成了。
在下於乙亥年的西曆4月15日受洗,這一天蠻有意義。教會遠在我們未受洗,著我們填寫自己受洗後的期望。我當時填上:「希望將來能學習更多的事情…」雖然我不是人民總理,沒有可能有什麼豐功偉業,但仍希望盡綿力為祖國為香港為普世做有益的事。
相關網誌:我已是基督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