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姓名:


米俐


學號:


HK026002


等第:


B


.      填空


1.     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


2.     在奴隸制社會,奴隸奴隸主是兩個基本對立的階級。


3.     夏朝的刑法稱為禹刑,而商朝的刑法稱為湯刑


4.     商的始祖是,而周的始祖是姬棄


5.     夏朝最後一個國王和商朝最後一個國王都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


6.     公元前841年,國人暴動,趕走了一個周厲王,推共伯和代行天子事,史稱共和行政


7.     東周包括春秋戰國兩個時期。


8.     春秋時期首先稱霸的是齊桓公,他任用管仲為相,進行政治、軍事的改革。


9.     周襄王二十年前632年,晉楚在城濮之戰後,晉文公大會諸侯於踐土,周襄王正式封晉文公為侯伯(霸主)。


10.  公元前453年,趙、魏、韓三家滅智後,分別建立三個封建政權,史稱三家分晉


.      列舉題


1.     列舉西周五等爵位的名稱。


公、侯、伯、子和男。


2.     列舉西周〝五刑〞的種類。


墨(黥面)、劓(割鼻)、宮(閹割生殖器官)、剕(斬腳)、大辟(斷頭)。


 


3.     列舉周禮〝六官〞的名稱。


甲、             天官冢宰(掌管六典、協助國王治理邦國及宮廷事務)。


乙、             地官司徒(掌管內政與教化)。


丙、             春官宗伯(掌管祭祀與禮儀)。


丁、             夏官司馬(掌管軍政。


戊、             秋官司寇(掌管刑法)。


己、             冬官司空(掌管國家建設工程)。


4.     列舉西周春秋的重要典籍。


《尚書》(分為虞書、夏書、商書、周書)、《周易》(包括易經和易傳)、《詩經》(風、雅和頌三部分)、《春秋》。


5.     列舉孔子的教學方法。


甲、 提出學思並重,兩者不能分開。單單學習而缺乏思考會變得罔然;只顧思考但沒有學習也流於懶惰。


乙、 有教無類:把受教育的對象擴展到社會的各個階層,開平民教育之先河。


丙、 因材施教:啟發式的教育,所謂“成人”、“成德”之教,其標准就在每個人的心中,教育也就是幫助人們發現自身本有的“善” ,並讓學生從反覆思考中悟出道理 。


.      名詞解釋


甲、               勾踐:春秋後期長江下游崛起的小國之一,及至勾踐時公元前四九七年 -- 前四六五年)強大。勾踐即位不久,即打敗吳國。兩年後,吳王夫差攻破越都,勾踐被迫屈膝投降,並隨夫差至吳國,臣事吳王,後被赦歸返國。勾踐自戰敗以後,時刻不忘會稽之恥,日日臥薪嘗膽,反躬自問『汝忘會稽之恥邪?』。他重用范蠡、文種等賢人,經過『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訓』,使越之國力漸漸恢復起來。可是吳對此卻毫不警惕。前四八二年,吳王夫差為參加黃池之會,盡率精銳而出,僅使太子和老弱守國。越王勾踐遂乘虛而入,大敗吳師殺吳太子。夫差倉卒與晉定盟而返,連戰不利,不得已而與越議和。


前四七三年,越軍再次大破吳國,吳王夫差被圍困在吳都西面的姑蘇山上,求降不得而自殺,吳亡。當時『越兵橫行於江、淮東,諸侯畢賀,號稱霸王』但這時,春秋時代行將結束,霸政趨於尾聲,勾踐實乃春秋末期最後的一個霸主。


.                       田氏代齊:與三家分晉同為東周末期的大事,也是歷史時代的一個分水嶺:此兩件史事之前為春秋,之後為戰國。春秋晚期,姜姓齊國的政權漸落入卿大夫田氏手中。齊景公時,大夫田乞因為政得人望,勢力日大。齊景公死後,田氏另行廢立,迎景公次子陽生為悼公,田氏自始獨掌國政。及至田恆時殺掉簡公,此時齊國君主只有伴食的地位。田恆的曾孫田和掌權後,更驅逐齊康公,獨攬國政,卒於周安王十六年(公元前386年)田和被正式冊封為諸侯。


.                       井田制:周代行封建制度(井田制度為奴隸制社會的工地制度,因其形狀似井,故名),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是說周代的土地都是王室及諸侯所有,再把土地分給庶民耕種,此制定稱為井田制,其制度具體如下:


i.         授田:庶民年三十以上授田百畝,六十歲還田。男子三十以下但二十以上而有家室者為餘夫,授田廿五畝。


ii.      劃分:有兩種。其一是為於平正之地,〝方里為井,井九百畝,其中為公田,八家皆私百畝,同養公田。另一種方法是在崎嶇之地畦田,以分公私。


.                       西周宗法制:所謂宗法制,就是宗族之法或宗廟之法。它一方面在於確立權力的縱向傳授,另一方面也發展橫向擴張。所以宗法制也是天子、諸侯、卿大夫各士族階級用來維繫統治宗族地位的制度。其方法如下:


i.         立嫡長繼承法:周公旦將商王朝兄終弟及的王位繼承法改為嫡長子繼承,也就是只有正室所生的長子才可繼承王位。


ii.      定立尊卑之別:由於其他嫡子和庶子都沒有繼承權,於是嫡長子就得分一部分財產予諸弟,於是嫡長子便自然地成為尊,其他弟弟便淪為卑。


iii.  大宗與小宗之別:嫡長子的一支嫡系兒子的靈位永遠不遷,稱為祖;別子的嫡系兒子是別子的繼承者,其地位僅次於祖,稱為宗,祖宗之概念從此定立。此外,繼承別子的嫡長子稱為大宗,並享有百世不遷的權利,小宗則是五世則遷之宗,即是從庶子本人到其父、祖、曾祖及高祖夠五代,便要把高祖的靈位遷入祧廟,不再祭祀,如此小宗經過五代之後便與宗失去關係。


.                       老子:姓李名耳,楚國苦縣人。相傳跟孔子同時,著有《道德經》五千言,其主張如下:


i.         自然主義:他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謂自然就是沒有人為成份,而道就是宇宙的本體,是永恆不變地存在。換言之,道就是萬物所以存在的原理。


ii.      反樸歸真的人生觀:老子無取於人為的禮教,要本著不進取、無欲的人生觀,還要不爭、不剛、不驕、不伐,一切放任自然。


iii.  無為而治的政治觀:他認為道無常為,絕聖棄智和絕仁聖棄義的境界,在民治方面主張〝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在施政方針也實行小國寡民,讓人民各安其業、各樂其土,不相侵犯,過著幸福的生活。


.      問答題


甲、       商朝的手工業是什麼?


商朝的(代表性)手工業製作如下:(重點應對青銅器製造業作出詳盡解釋)


i.         青銅器製作:當時的冶煉技術相當發達,殷商的出土文物中,青銅器約有數千件之多,品種有食具(鼎等)、酒器(爵、觚等)、水器(壺、盤、盂、勺等)、兵器(戈、矛、刀等)、樂器(鐃、鈸、鐘等),這些青銅器有饕餮紋、夔龍紋、雲雷紋等複雜而瑰麗的裝飾物。


ii.      陶器製作:可分灰陶、黑陶、紅陶、白陶和釉陶,前三類為平民所使用,白陶製作細膩,花紋華麗,與釉陶同為瓷器製作的基礎。


iii.  玉石製作:雖有石盤、石斧、石刀等,但也有偏向玩好的如佩玉,圖案精緻,石刻則有大量的動物和禽鳥的雕像。


iv.      骨角製作:骨針、骨鏃的雕花絢麗,骨笲和骨梳亦是精美的藝術製品。角製作象牙碟、象牙觚等,刻工精細。


乙、       簡述西周初期分封諸侯的情況。


第一次分封是為了對殷商採取懷柔政策,故封商紂之子武庚繼承商統,又分封前代聖人的後裔,以爭取民心。另一方面又採取包圍政策,分封三叔監視商人。


第二次分封由於三監作反,武力鎮壓後,進行另一次分封,內容有:


封紂的庶兄微子啟為宋,以存商祀。


封朝歌一帶給武至弟康叔為衛侯,以統治商的頑民。


在宋四鄰新封一批姬姓國家,以防止宋人異動。


封周公長子伯禽於魯,以防止山東勢力再起。


大量分封宗室動戚於南北各地,以周室的屏藩。


第二次實行分封的目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米俐 的頭像
    米俐

    米俐的部落格

    米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