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種懸案:
為何北極無企鵝南極無白熊
北極和南極都是冰天雪地的白色奇寒世界,其高緯度及造成的氣候、地表、植被狀況都相差無幾,而生物種分佈方面,除了北極沒有企鵝,南極沒有白熊之外,也大 致相同。於是乎,為什麼“北極沒有企鵝,南極沒有白熊”的問題,就一直成為學術界爭論不休且不得其果的“千古懸案”。這就給當今的物種及環境保護研究工 作,帶來了不解之謎。自2002年7月至今,我曾經兩次到過北極(點),目前也正身處南極地域,就在這5年多的長時間極地考察行程裏,我多次請教過一些科 學家,但他們總是不能給出一個令人信服、滿意的結果。
中國第一位登臨地球“三極”的中國科學探險協會主席、著名大氣物理學家高登義教授,在他的著作《夢幻北極》中有這樣一段話:“為了‘北極為什麼沒有企鵝’ 這個問題,我翻閱了不少參考書,請教過不少學者,卻沒有太滿意的答案。大部分回答基本上是什麼‘食物鏈不同’,‘環境條件也有差異’……然而,當我再進一 步問‘食物鏈如何不同’,‘環境條件主要差異在什麼地方’的時候,我似乎總是聽不明白對方的回答,總是感覺沒有找到真正的答案。”連學識淵博高登義教授都 還沒有辦法弄清楚的問題,看來真是當今科學“懸案”了。不過,科學研究允許假設,允許探討,在此,我綜合了諸家之長,拋出“三說”,並期待眾博友的真知灼 見。
然而,無論如何,北極熊和企鵝都是地球上獨一無二的物種,它們遠隔南北,各自守護著自己的家園。只有保護好南北極的生態環境,它們才可以快樂地生活下去。
企鵝守護著南極家園。對它們來說,北極實在是太遙遠了。
板 塊說:地球板塊突然斷裂,熊鵝自此分道揚鑣“板塊說”是許多科學家都認同的一種假說。這些科學家觀點是:在很久很久以前,現在生活在南極的企鵝和北極的北 極熊,它們都生活在基本相同的地區。突然,在某一個時期,地球板塊突然斷裂,分裂的地方正好在企鵝和北極熊生活的地區,這次分裂把絕大部分企鵝和絕大部分 北極熊分裂在兩個不同的板塊中。隨著時間的推移,那絕大部分的企鵝生活的板塊,企鵝一代代繁衍下去,而只有極小部分的北極熊,由於離群索居,慢慢失去繁衍 能力,就逐漸消失了;與此相反,在另外一塊絕大部分北極熊生活的地球板塊中,北極熊一代代繁衍下去了,而只有極小部分的企鵝,同樣由於離群索居,慢慢失去 繁衍能力,就逐漸消失了。
記得我還在媒體工作時,曾經有同事採訪過中山大學環境科學研究所教授曾星舟。曾星舟認為,在地球早期階段,南極和印度大陸是連接在一起的,後來在地殼運動 中逐漸漂浮到地球的南極海洋,從而形成今天的南極大陸。“從這點來說,南極與北極的距離過於遙遠,起源於北極地區的北極熊根本沒有機會遷徙到南極。但是, 這些都是科學家們的合理推測,還必須經過嚴謹的科學論證和探討,才能認定。”曾星舟說。
氣候說:熊往南不適應,鵝往北不適應
“氣候說”是與“板塊說”相關的第二種假說。這種假說的基本觀點是,企鵝和白熊原來生活在同一板塊。地球板塊斷裂之後,一部分板塊南移,一部分板塊北移。 在移動的過程中,由於氣候條件的差異,南移的板塊,白熊由於不適應氣候狀況,滅絕了,只有企鵝生存下來了;北移的板快,企鵝由於不適應氣候狀況,滅絕了, 只有白熊生存下來了。
對此,曾星舟教授認為,他對於企鵝了解到的情況是,南極的企鵝個頭非常高大,而澳洲的要小,紐西蘭、歐洲的較小,北美等靠近北極地區的個頭更小。“這其中是否說明北極在哪個方面不適合南極企鵝的生存還有待查證,也許氣候條件的差異就是原因之一。”曾星舟說。
據了解,德國不來梅港的極地和海洋研究所生物學家普羅茨,也有自己的看法。普羅茨說,南極和北極在地理、氣候上並不相同。南極是一塊覆滿厚冰的大陸,周圍 被寬大的海洋包圍,遠離大陸,周圍只有一些小的群島。這樣的地理條件使得動物不能遷移到南極陸地,而那裏的嚴苛氣候也只能讓一些原始的昆蟲生活和一些苔蘚 類低級植物生長,這樣在南極陸地上就沒有大型植物,因而也沒有大型食草類動物,沒有後者也就沒有類似北極熊這樣的肉食動物。
那麼,企鵝又是為何能生活在南極地區呢?原來在這個區域的溫度較高的海水下面,一股北向流動的冷水注入到這裡。這不僅改變了海水的溫度,也改變了海水的成分,使得企鵝在這裡能獲得足夠的食物。
“氣候說”的一個成功之處,就是它很好地解答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如今在南極一帶生活的企鵝,無法向北挺進到北極;而北極的白熊也無法抵達南極。根據 “氣候說”,南極企鵝沒有向北挺進,是因為熱帶炎熱的氣候阻擋了它們北上的道路,特別是它們無法忍受熱帶的暖水。企鵝的生理特點決定了它們必須呆在有來自 南極的冰雪融化水域,或由深海涌上的較冷的水流流經的海域。就這樣,溫暖的赤道水流和較高的氣溫形成了一個物理屏障,使懼熱的企鵝不能遊過它。同理,北極 熊也無法穿越炎熱地帶南下。於是,這兩種動物只好隔“海”相望,老死不相往來。
[我是一個圖片]
白熊是北極的霸主,在南極卻無立足之地。
人為說:人類狂亂捕殺致南熊北鵝滅亡
還有一種“假說”認為,很久以前,企鵝曾在北極生存過,只不過,北極企鵝現在滅絕了,其主要原因就是人類的狂捕濫殺。這就是所謂的“人為說”。
有的古生物學者認為,早在5千萬年前,地球上就出現了企鵝,而且北極也曾有企鵝生活過,因為在北極地區找到了一種已經滅絕了的鳥類骨骼。這種鳥類被稱之為“大企鵝”。
科學家們認為,“北極大企鵝”身高60釐米,頭部棕色,背部羽毛呈黑色。它們生活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加拿大和俄羅斯北部的海流地區,以及所有北極和亞北極的島嶼上,數量曾達幾百萬隻。
那麼,“北極大企鵝”為什麼會滅絕呢?據研究人員推測,“北極大企鵝”的防禦能力很差,在遠古時代,它們沒有天敵,因此可以大量繁殖。但是,隨著時間的推 移,哺乳動物如北極熊、北極狼等佔領了北極。面對兇惡的敵人,“北極大企鵝”在生存競爭中一敗塗地,落到了食物鏈的底端,被捕食動物大量吞食。在大約一千 年前,倖存的“北極大企鵝”的活動範圍大大縮小了,僅限于少受捕食動物影響的海岸和孤島。
而在西元10世紀左右,北歐海盜發現了大企鵝。,從此,大企鵝的厄運來臨。特別是16世紀後,北極探險熱興起,大企鵝成了探險家、航海者及土著居民競相捕殺的對象。長時間的狂捕濫殺,導致“北極大企鵝”最終滅絕了。
“人為說”的明顯缺陷是,它無法同時解釋為什麼南極地區沒有北極熊,因為在19世紀之前,人類在南極地區幾乎沒有任何活動,自然也不可能殘殺當地的動物。
時間第一
- Sep 11 Wed 2013 14:59
物種懸案:為何北極無企鵝南極無白熊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