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http://news.stheadline.com/images/headline_logo_2_2_line_small.jpg


經營荃灣工廈二十一個劏房的業主,懶理屋宇署年多以來的票控,迫使署方出招,擬向法庭申請封閉令,劏房租客須三月前搬遷。本報記者到場了解,發現其中一個單 位被間成九個細劏房,隔壁是一個化學品大貨倉,記者從門外望到一桶桶不明化學物體,職員拒絕記者入內查看。有劏房住戶表示,日夜擔驚受怕,恐與有害物質共處,性命堪虞。

       
 荃灣沙嘴道榮豐工廈二字樓一及二號單位,分別被改裝成十二間和九間非法劏房,每個約二百多方呎,月租二千多元起。有劏房租客對記者表示,天花漏水,窗戶不通風。據租戶了解,同層其他單位多是貨倉。














 








工廈走廊堆滿儲存罐,二百多方呎房間隔壁就是化學品貨倉。



       
 九個劏房隔壁正是一個化學品大貨倉,大門打開,門上貼有「工業重地請勿吸煙」告示。記者見到倉庫內有大批大圓筒疊高,也有其他不同形狀的容器堆積如山。記者想入內了解,即有職員攔阻,指不接受採訪;對是否存放危險化學品,該職員一概不回應。有租客擔心與不明化學物共處,一旦發生意外,自身難保。

       
 周姓一家三口居於其中一個劏房,面積二百三十方呎,放滿衣衫雜物,脇、電腦䒷及洗衣機等放在一室,三人同一張脇。任職貨車司機的周先生與任職文員的太太,分別月入九千元及八千多元,兩人育有一名兩歲女兒。周先生指,自己在荃灣工作,租住上址劏房,月租三千元。
        
他指,貪平才租住劏房,是「無辦法之中的辦法」。他得知屋宇署將申請封閉令,已向社署申請公屋。他指,一旦要搬走,只好往區內其他工廈找劏房租住。













■鄒

 








太指一二年ṃ房月租二千五百元,現已加至三千一百元。


        
另一劏房內僅容下兩張脇及一張小茶几,租戶一家四口姓鄒,是單非家庭,鄒太來自福建,不懂廣東話,用探親身份來港,是全職主婦,丈夫做散工,月入八百至九 千,兩人育有兩名子女。鄒太指走火通路狹窄,很擔心家人安全,且「空氣也不好」,但同區一房單位月租要六、七千元,唯有「硬頭皮租住先」,不想領取綜 援,望政府可恩恤,安排入住公屋。
        
業主懶理清拆令
        
屋宇署一三年七月向榮豐工業大廈的二 十間劏房的葉姓業主發出指令,指非法檔房有僭建物,鐵門耐火能力不足,不能住人,須還原單位,但業主一直未有理會,去年先後被法庭定罪,共罰款逾四萬元。署方本周二宣佈三月向法庭申請封閉令,查封兩個單位,約二十間劏房租戶須於頒佈封閉令前遷出。相關新聞詳刊P4
        
本報記者


 


 


 


 


團體冀政府助安置劏房戶上中轉屋或公屋 2015-01-20 23:05






大角咀一帶部分工廠大廈都有劏房問題,而且租金不便宜。關注團體認為,政府發放予「N無人士」的低收入生活津貼作用不大,應協助安置劏房居民。
市區工廈是一些基層家庭的「蝸居」,價錢較私人樓宇便宜是原因之一。大角咀都有工廈劏房,有不少地產公司代理。有地產代理介紹:「工業大廈共用廚廁的要3500元,能開四檯麻雀,是很大的,兩間(劏房)大。有床,有冷氣機。」
代理之後帶本台記者去看劏房。劏房位於一幢工廈的二樓。可見門口放滿貨物,屋內多處有雜物。廳也住人,有窗、有床。單位另一邊劏了四間房,每間一百多方呎,租金每月三千四百元。業主還向記者說,入住後不憂無鄰居:「我們是做(膠)花的,我準備在這裡再間兩個房。」
附近另外一間就便宜四百元,但就沒有窗。如果在區內,同樣面積的「住宅劏房」,租金要兩倍價錢。
根據統計處2011年的人口普查,估計全港有三千個這類工廈及商業單位。屋宇署在2012年至今巡查約120座工廈,只發現405個劏房,共發出72張清拆命令。
有關注團體促請政府短期內加大津貼。根據關愛基金最新發放予「N無人士」的低收入生活津貼,今年起,按住戶人數調高一成多至四千到一萬三千元。關注綜援低收入聯盟組織幹事李大成指:「他們依然入住,是因為他們真的無法負擔外面的租金。如工廠大廈都取締,而政府又不安置他們,只不過會造成一個現象,將他們由一座不安全的工廠大廈趕去更不安全的工廠大廈。」
他又表示,部分劏房業主因為政府有關津貼,乘機加租。希望政府長遠計,協助安置劏房戶上中轉房屋或公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米俐 的頭像
    米俐

    米俐的部落格

    米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