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同胞旱情急 港人用水反增 專家今視察東江 倡港研暫停供水


(明報)2009年11月9日 星期一 05:10



【明報專訊】廣東省旱情告急,珠海制水,澳門    密切關注;供水予香港的東江水水位亦跌至警戒線,但因合約保證食水先供港,本地水塘存量又夠用半年,港人不愁缺水,與周邊地區告急情况大相逕庭。本報發現,香港人均每日耗水量竟逾220公升,位處已發展地區前列,較新加坡    多近四成,反映港人慳水意識薄弱。


水質事務諮詢委員會主席何建宗明言,在旱情下,港人應有節約用水意識,他今日到東江視察時會向當局反映,香港暫停供水數月能否紓緩內地旱情;立法會    多個黨派均認為可探討這意見。


水質事務諮詢委員會今日會到內地訪問3天,據了解,廣東省水利廳除了交代東江水質最新情况,亦會安排委員到東江流域3個主要水庫,包括新豐江、白盆珠及楓樹壩,視察旱情。


合約保證供水


廣東省水利廳網頁顯示,全省41個水廠及水庫,有33個水量「緊缺」或「比較緊缺」;當中3個東江水庫的水位均較正常低,容量最大的新豐江水位只有100米,低於正常的116米,與「死水位」(警戒線)的93米相去不遠。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所研究員匡耀求上周表示,預計明年3月,廣東、香港和澳門都會出現水危機,因海水倒灌問題,廣州、東莞、中山等地居民將不得不喝帶鹹味的水。


香港最後一次制水已是1981年。本港水務署    表示,本港至今未收到內地通知輸港東江水受影響,又指根據粵港供水協議,本港即使遇上百年一遇大旱,合約保證每年供水量不少於8.2億立方米,足夠本港使用。至今年10月底,輸港東江水量共有6.39億立方米。


不過,香港水諮會主席何建宗警告,全球暖化下乾旱會持續,以珠三角為例,城市發展強化熱島效應,大氣上、下層分別被高氣壓及低氣壓佔據,令颱風也不能逼近,「今年廣東省乾旱是因為少雨,原本吹襲廣東省的颱風都去了海南島,所以乾旱只是開始」。他認為港人是時候要開始習慣節約用水。


香港天文台    早前亦預測,本港未來30年是「旱年」,華南降雨量會較正常少5%,換言之出現旱災的次數會增加。


人均全日用221公升


不過,香港人均耗水量過去5年有上升趨勢,由03/04年的每人每日212.7公升,上升4.2%至07/08年的221.7。而根據水務署去年的顧問報告,港人每日用水是眾多已發展地區如悉尼    、新加坡等之中最多的。雖然內地城市或廣東省城市的人均用水量亦逾200公升一天,但這些地區都有一定比例的工業。


何建宗說,粵港簽署的東江水合約,保證本港不會缺水,但因而令港人長期缺乏危機意識,以致嚴重浪費水資源;他今日到內地視察東江水時,會向當局反映本港是否可以透過暫停供水數月,紓緩旱情。



廣東旱情嚴峻,東江太園泵站附近河道的水位顯著下降,露出河底石塊,小朋友趁機嬉水。(林振東攝)

 


雖然香港每年8億立方米輸水,只佔東江沿岸城市每年達100億立方米用水量的很小部分,但何建宗認為,香港也可盡一分力,政府更可藉近日廣東旱情,加強教育香港市民節約用水。


明報記者 馬耀森



香港餐飲業聯合會總會副會長胡珠說,過去業界浪費食水情况普遍,例如長開水喉洗菜及解凍肉類,但近年排污費逐年增加,浪費食水等於增加經營成本,不少業界已有改善,又指廣東旱情持續,業界稍後會商討如何推廣節約用水。(余俊亮攝)

 

******************************************************************




數月無雨 滿田枯苗 農民叫苦


東江沿岸農地乾旱,影響蔬菜產量,圖為從化市鰲頭鎮水西村農民譚先生正在查看營養不良的芥菜,可見有些芥菜長得枯枯黃黃。(林振東攝)

 

(明報)2009年11月9日 星期一 05:10



【明報專訊】得到東江水供應保證,香港人近20年不愁缺水,但本報記者日前到廣東省東莞及從化查察,發現旱情已肆虐了一段時間﹕多月無雨,農作物收成銳減,農民苦不堪言;部分東江水道河床    已乾涸,許多香港人不知旱情已悄悄「兵臨城下」。


來到旱情橫行的廣州從化市鰲頭鎮水西村,舉目一看,都是一塊塊龜裂農地,農民大嘆日子難熬。「今年旱情特別嚴重,已經有三四個月無下雨,芥菜都枯枯黃黃的,完全賣不到錢。」種菜多年的農民譚先生心痛地表示,眼前芥菜已種了個多月,在以前雨水充足的年份,芥菜可以長至覆蓋整塊田,哪像現在這些營養不良的菜苗一樣,有否收成都是問題。


另一名種豌豆(荷蘭    豆)的農民正忙於施肥,他說豌豆已種了兩個多月,本應長至近胸口高,現在只到接近膝蓋,隨手拎起都是枯死的苗。


04年大旱 農民挖井自救


不少村民見無水灌溉,想盡方法自救。70多歲村民徐婆婆走到一個垃圾及浮萍堆積的池塘取水,然後用扁擔抬著兩大桶水,蹣跚地走到近200米外的菜田澆灌。徐婆婆說,那些菜僅夠自己和家人食用,「無水無菜食」,要是仍不下雨,「我會繼續擔(水)下去」。


水西村委員李先生說,全村人都是農民,水對農民很重要。2004年大旱時,農作物失收,村民苦不堪言,後來有人想出妙法,在農田附近挖井,取地下水灌溉,在政府資金支援下,在農地附近挖了多口井防患未然,不用「臨渴才挖井,亦不用光靠天(落雨),可以靠地(井水)」。今年旱情嚴峻,亦多得這些水井,大大減少農民損失。


由於供港蔬菜來自不同省份,遠至海南省等地,廣東菜田失收並不影響香港蔬菜供應。本報記者昨到北角街市了解,菜價暫未受旱情影響。


旱情不但在粵北肆虐,連輸港的東江水供應亦受影響,內地有報道指東江水東莞段可能會乾涸。記者前日到輸港東江水進入密封管道的入口、東莞市橋頭鎮和惠州交界處的太園抽水站查察。只見該處的江水位下降了許多,從岸邊的痕迹可見江水較以前低了差不多1.5米,河床石頭露出,部分河段更整段幾近乾涸,有不少人在垂釣;甚至有人走到河床用網撈魚,有小孩在江邊脫光衣服玩水。


與小鄰居在玩水的12歲男童王淵說,東江水水位較去年下降了許多,以前他很難才走到現在的位置嬉水,但今年,不諳游泳的他來到這裏也不怕生意外。不過,老師經常叮囑他們要愛惜食水,不要浪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米俐 的頭像
    米俐

    米俐的部落格

    米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