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詞彙 | 相關解釋 | |||||||||||||||||||||
B | ||||||||||||||||||||||
阻塞高氣壓 Blocking High | 阻塞高氣壓是在西風帶中滯留只少五天的斜壓及暖性高氣壓。它會把西風氣流分成南北兩支,一般的阻塞型勢會同時出現阻塞高壓和割離低氣壓,下圖便出現了這個形勢。![]() 阻塞高氣壓的出現會令大氣環流停止,往往出現這阻塞型勢會持續為中國帶來冷空氣或暴雨。 | |||||||||||||||||||||
C | ||||||||||||||||||||||
中心密集雲團區 Central Dense Overcast | 中心密集雲團區出現於強烈熱帶風暴或以上級數的熱帶氣旋,它是密集在風暴中心外圍旋轉的強烈螺旋雲帶,達颱風級數的熱帶氣旋會在中心密集雲層區下出現風眼,而中心密集雲團區範圍的擴張是風暴增強的其中一個特徵。 | |||||||||||||||||||||
中心冷雲蓋 Central Cold Cover | 中心冷雲蓋是中心附近呈渾圓或逗號狀的深層強烈對流,它的邊緣清晰及佔著風暴的超過六成的範圍。通常出現中心冷雲蓋,風暴會位缺乏外圍環流,以及停止增強。 | |||||||||||||||||||||
冷鋒/暖鋒 Cold front/Warm Front | 冷暖空氣 之間會形成鋒面,當冷空氣迫向暖空氣,因冷空氣密度較大,便會以楔形方式伸向暖空氣的下方,於是出現傾斜的冷鋒。冷鋒可長達數十公里,冷鋒橫過時該區風向 及風速均會出現顯著變化,並多雲有雨,氣溫急降,但由於冷鋒過後通常是較乾的冷空氣,因此當冷鋒完全橫過後,該區天氣會轉為穩定。 香港在冬季及春季也會受冷鋒影響,冷鋒一般自西北向東南橫過香港,從天氣雷達上亦可清楚看到。 相反,若暖空氣向冷空氣推進,氣團之間便會形成暖鋒,暖鋒橫過時氣溫會上升,但帶來的天氣變化不及冷鋒那麼明顯。2008年4月熱帶風暴浣熊於香港西北方掠過時,其低氣壓東部的暖鋒同時橫過香港,當晚香港氣溫持續上升。 | |||||||||||||||||||||
大陸性反氣旋 Continental Anticyclone | 大陸性反氣旋是在內陸地區的冷性高氣壓,活躍於秋冬兩季,強盛於地面至二三千米的高空。秋冬季期間,在東亞大陸的表面上聚集了冷空氣後,在西伯利亞及蒙古一帶形成強大的冷性高氣壓,即是大陸性反氣旋。它會向東或東南移動,為其東面及南面地區帶來大風降溫天氣。 當大陸性反氣旋的南側出現熱帶氣旋,便會加強它們之間的氣壓梯度,使該區的風力加強,1987年颱風蓮娜是例子,在東北季侯風及蓮娜共同影響下,廣東沿岸北風強勁,橫瀾島出現持續的烈風,香港天文台氣溫於一日內由25.5度降至9.9度。另外,大陸性反氣旋的低層東北風可以影響熱帶氣旋的移動,令熱帶氣旋向西或西南移動,2005年影響南海的颱風達維及 2006年颱風西馬侖是例子。 | |||||||||||||||||||||
奎明效應 Cuming Effect | 天文台把北緯13至16度、東經110至115度的範圍列為奎明範圍,當熱帶氣旋進入這範圍時便較易為廣東沿岸帶來有雨的天氣。 在秋季,當熱帶氣旋進入這範圍時,其東北側的東南風便會與華南沿岸的東北風相遇,於是在南海北部形成一道廣闊的雲帶,影響廣東沿岸地區。 | |||||||||||||||||||||
科氏力 Coriolis Force | 科氏力即地球自轉偏向力,由於地球以逆時針自轉,令北半球的空氣質點出現向右偏的運動趨勢,緯度越高偏向作用便越大。 由於在赤度沒有地球自轉偏向力,因此當冬季的熱帶輻合帶在赤道附近時,便較難生成熱帶氣旋。只有在北緯10至20度之間的地區有足夠偏向力,才能維持熱帶氣旋的渦旋活動。 科氏力 = aCoriolis = fv = (2ωsinφ)v (angular velocity),而φ則是緯度 | |||||||||||||||||||||
D | ||||||||||||||||||||||
日際變化 Diurnal variation | 日際變化會對色調強化及紅外線衛星雲圖的分析作出影響。 由於色調強化及紅外線衛星雲圖是依靠雲頂發出的熱能來分析,因此其顯示的雲頂溫度經常在日間上升,在晚間下降,但由於日際變化的因素,雲頂溫度在日間上升不一定代表熱帶氣旋增強,但熱帶氣旋的雲頂溫度在晚間沒有下降,則必定表示該熱帶氣旋是正在增強。 | |||||||||||||||||||||
輻散 Divergence | 輻散是指空氣向外四周擴散,可以從這高空輻散圖觀察,越大的輻散值表示空氣越有效向外擴散。當熱帶氣旋出現正值的高層輻散,便令低層輻合更有效,有助低層空氣持續在氣旋中心內向上升,令熱帶氣旋形成更多對流雲系。 | |||||||||||||||||||||
E | ||||||||||||||||||||||
赤道反氣旋 Equator Anti-Cyclone | 赤道反氣旋又稱赤道高氣壓,當跨赤道信風從南半球進入北半球,受科氏力影響便形成反氣旋式系統。 它能切斷熱帶輻合帶,使西北太平洋暫時較難生成的熱帶氣旋。 如果南半球爆發寒潮,而北半球的熱帶及副熱帶地區並無受高壓系統影響的情況下,赤道反氣旋便會較易形成。 | |||||||||||||||||||||
厄爾尼諾 EI Nino | 當東太平洋水溫較正常高,該區的氣壓便較正常低,大氣較易產生對流活動。因此太平洋的暖水區位置偏東會令熱帶氣旋生成的位置也較偏東,所以在厄爾尼諾年,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較難進入南海影響香港。 另外厄爾尼諾令西太平洋天氣較穩定,可能令菲律賓、印尼及澳洲一帶出現旱災,而香港則因為會較少受副熱帶高壓脊覆蓋,夏季會較正常多雨及稍涼,冬季則會較暖。 | |||||||||||||||||||||
F | ||||||||||||||||||||||
藤原效應 Fujiwhara Effects | 當兩股熱帶氣旋相距於約1200公里內,它們的各自的輻合氣流便會引導對方,使它們出現合併、互繞等效應。 當兩股熱帶氣旋呈東北-西南位置時,藤原效應會最明顯。 若它們相距少於500公里,較弱的熱帶氣旋便有可能被較強的熱帶氣旋吞併。它們亦可以環繞一中心作逆時針旋轉, 較弱的熱帶氣旋旋轉會較快。 | |||||||||||||||||||||
H | ||||||||||||||||||||||
逆風、順風、側風 Headwind、Tailwind、Crosswind | 風向對於飛機的升降頗為重要,一般機師在飛機起飛及降落時也會選擇在逆風下進行,即是與飛行方向相反的風,因為這樣時飛機便能使用逆風所提供的浮力。 但當飛機在高空飛行時,若遇上順風便可更快抵達目的地,並且有助節省飛機燃料。 當飛機遇上側風,即從側面吹向飛機的風,飛機的平衡便會受到影響。 | |||||||||||||||||||||
I | ||||||||||||||||||||||
熱帶輻合帶 Inter-Tropical Convergent Zone | 熱帶輻合帶是在南北半球兩個副熱帶高氣壓之間氣壓最低的地區,輻合帶上常有對流生成及發展,大部份熱帶氣旋都是在這裡生成。 熱帶輻合帶又可分成信風輻合帶及季風輻合帶,當南半球的東南信風直接與北半球的東北信風輻合,便會形成信風輻合帶;在夏季,當南半球較強的東南信風到達北半球時因受科氏力影響而偏轉成西南風,再與東北信風輻合,便會形成季風輻合帶,亦即季風槽。 冬季時,季風槽的位置多在赤道以南,夏季時在赤道以北;信風輻合帶的位置則沒有明顯的季節變化。 | |||||||||||||||||||||
等壓面 Isobaric Surface | 我們使用的高空天氣圖以氣壓來分類,不同的等壓面代表不同的高度。
高空天氣圖分為低中高三層,具代表性的有850hPa(對流層低層)、500hPa(對流層中層,可用作預測熱帶氣旋的移動情況)及200hPa(對流層高層,十分影響熱帶氣旋的強度)。 | |||||||||||||||||||||
L | ||||||||||||||||||||||
低層環流中心 Low Level Circulation Centre | 從可見光衛星雲圖中,可以觀察出熱帶氣旋的低層環流中心,從觀察低層環流中心可判斷出熱帶氣旋的強度及位置情況。當熱帶氣旋受強烈垂直風切變影響,其低層及高層中心的垂直位置便會分離。 | |||||||||||||||||||||
拉尼娜 La Nina | 當西太平洋的水溫較正常高,與東太平洋造成較大氣壓差異,更強的熱帶東風便從東太平洋引進更多暖水到西太平洋。 由於暖水區位置較西,熱帶氣旋便能在較西位置生成,容易進入南海並影響香港。在拉尼娜年,影響香港的熱帶氣旋一般達5至6個,甚至更多,而香港的夏季則可能較熱,但冬季會較涼。 | |||||||||||||||||||||
M | ||||||||||||||||||||||
季風低氣壓 Monsoon Depression | 當季風槽內出現環流完整的低氣壓,便形成季風低氣壓。 由於季風槽本身是由西南季風及東北信風匯合而成,因此季風低壓的外圍是風力較強的季風,低壓內部的風力較弱。另外,季風低氣壓的中層暖心、低高層冷心及斜壓結構也是它的特性。 過去不少季風低氣壓往往會轉化成熱帶氣旋。 | |||||||||||||||||||||
N | ||||||||||||||||||||||
東北季候風 Northeast Monsoon | 當中國大 陸踏入秋冬季,散熱速度高於吸熱速度時,便會形成一冷性高氣壓,即大陸性反氣旋。冷性高氣壓的形成即表示有冷空氣的囤積,這時高空天氣圖中會出現橫向的西 風槽,當這道橫向的西風槽向東至東南移,並轉為東北-西南向(正斜),伴在槽後的冷性高壓便會跟隨東南移,為槽後的地區帶來冷空氣,出現降溫天氣。 在香港,一般在八月尾至九月初便會第一次受東北季候風影響,但首波東北季候風通常不明會帶來明顯的天氣變化。隨著踏入冬季,東北季候風勢力便逐步加強。 在一至二月深冬季節,西風長波槽(東亞大槽)的槽底可深至北緯20度的南海地區,若槽底顯著南壓,便可能為中國大部份地區帶來寒潮。 可看出西風帶南沿的位置,即5760參考線的位置。 | |||||||||||||||||||||
P | ||||||||||||||||||||||
極地冷渦 Polar Vortex | 極地冷渦可以從下圖觀察,下圖為500hPa層相對渦度分佈圖,藍色代表負渦度,紅色則代表正渦度。![]() 從圖中可見極地冷渦屬一個正渦度區的低壓系統。 | |||||||||||||||||||||
R | ||||||||||||||||||||||
輻射冷卻 Radiation Cooling | 在天色明朗、風勢微弱及天氣乾燥的情況下,在空曠的地方便會出現明顯的輻射冷卻。 太陽光照射在地面上,會被地球表面所吸收,到了晚間或天氣轉冷的時候,地面會將所吸收的太陽能向天空發射出長波輻射,把熱向外散掉以求達到熱平衡,因此在入夜後,第二天清晨日出前,地面的溫度便會逐漸地冷卻下來了,這就是輻射冷卻。 在到處高樓大廈的市區內,受熱島效應影響,輻射冷卻會被下大幅減弱下來,因此特別在冬季內,晚間市區的氣溫一般較新界地區高。 | |||||||||||||||||||||
S | ||||||||||||||||||||||
副熱帶高氣壓 Sub-tropical High | 副熱帶高氣壓除了可以從以下的駛流場圖觀察,亦可從500hPa高空天氣圖觀察。在500hPa高空天氣圖中達5880位勢米以上的地區代表副高的覆蓋範圍;而從衛星雲圖中,特別晴朗無雲的地區便是副高控制下的範圍。![]() 在北半球,風會以順時針方向從副熱帶高氣壓流出,其北面形成西風帶,南面形成東風帶。 它 的形成原因:赤道地區長期受陽光直接照射,該區空氣受熱上升後受科氏力影響變成高空西風,並在中緯度地區下沉,然後在地區擴散,流向赤道的下沉空氣再受科 氏力影響變成東北信風(北半球),形成哈得萊環流(北緯0至30度)。而流向兩極的的下沉空氣受科氏力影響變成盛行西風。 另外當極地高壓吹出來的極地東風在較低緯度與西風相遇形成副極地低壓,副極地低壓的空氣上升再在高空輻散後,在較高緯度地區分別形成極地環流(北緯60度以上)及弗雷德環流(北緯30度以上)。因此,哈得萊環流及弗雷德環流兩支下沉氣流兩個因素便導致副熱帶高氣壓的形成。 在夏季,太平洋副熱帶高氣壓常以脊的形式深入中國陸地,副熱帶高壓脊北常呈西南西-東北東向。 在冬季及春季,副高脊線一般位於北緯15度附近,但到了六至七月脊線便會北跳至北緯20度以上,八月更會跳至北緯25度以上。到了9至10月,脊線又會南落至較低緯度地區。 副熱帶高壓脊除了可以會為其附近一帶帶來晴朗的天氣,亦能引導熱帶氣旋移動,例如受副熱帶高壓脊南面的偏東風影響,熱帶氣旋便會向西移動。 | |||||||||||||||||||||
半圓效應 Semi-circle Effect | 半圓效應是指北半球熱帶氣旋移動方向的右面是危險半圓,左面是可航半圓。![]() 由於北半球熱帶氣旋北側吹東風,當熱帶氣旋自東向西移時,移速和風速便會重疊,令該象限的風力更強,稱為危險半圓。相反熱帶氣旋南側吹西風,這樣便抵消了移速,因此該象限的風力較弱,稱為可航半圓。 | |||||||||||||||||||||
風暴潮 Storm Surge | 強大的熱帶氣旋靠近沿岸時常造成風暴潮,原因是當熱帶氣旋逐步靠近,受熱帶氣旋內部的氣壓差別影響,海平面便會異常上升。熱帶氣旋中心是氣壓最低的地方,當它越靠近沿岸時,沿岸的海平面氣壓便會下降及水位上升,令該區的潮位高於正常。 在風暴潮與天文潮同時影響下,海水便可能會湧入陸地,2008年颱風黑格比引發的風暴潮令本港多處出現海水倒灌,當中以大澳及長洲的水浸情況最嚴重。 | |||||||||||||||||||||
南方濤動指數 Southern Oscillation Index | 南方濤動指數與厄爾尼諾現象有密切關係。這指數是根據中太平洋的大溪地與澳洲達爾文之間的氣壓差別而得出來的。 當赤道東太平洋氣壓比西太平洋氣壓為低,南方濤動指數之便為負值,代表厄爾尼諾現象出現,相反指數為正值便代表拉尼娜現象出現。自70年代開始,南方濤動指數有向下的趨勢,有人歸咎於是全球暖化令厄爾尼諾現象越來越頻密地出現。 | |||||||||||||||||||||
衛星雲圖 Satellite Image | 衛星雲圖是由氣象衛星定時拍攝地球再傳送到地面的影像,氣象衛星可分為同步衛星(美國的GOES-9、中國的FY-2B及日本的MTSAT-1R)及極軌衛星(美國的NOAA-12、NOAA-15及NOAA-17)。 同步衛星的解像度較極軌衛星高,在赤道上空36000公里運行,而極軌衛星則與地面距離只有數百公里,以南北方向圍繞地球運行。 衛星雲圖可分為可見光雲圖(解像度1公里,可觀察雲、雪、霧及沙塵)、紅外線雲圖(解像度4公里,可觀察雲頂溫度)及水汽頻道雲圖(解像度8公里,可觀察高層水汽分布情況)。 | |||||||||||||||||||||
T | ||||||||||||||||||||||
雷暴 Thunderstorm | 簡單來說,雷暴是積雨雲內的放電現象,可分為閃電及雷聲。 閃電可分為雲對空氣、雲對雲及雲對地面的放電現象。由於雲底的電荷能使地面發出生感應,使地面產生與雲底相反的電荷,結果雲與地面便出現閃電。 當空氣急速膨脹及收縮便會產生雷聲,而由於光速是每秒300000公里,比聲速的每秒330米快得多,因此我們會先看到閃電再聽到雷聲。 當夏季裡出現天晴炎熱及潮濕的天氣時,空氣被太陽猛烈照射下溫度上升,令空氣中的水氣向上升,再在1至2公里上空形成積雲,當升到7-10公里上空時便形成積雨雲,在積雨雲內出現劇烈擾動,便出現閃電現象。 一般情況下,中午過後的空氣溫度是最高,因此雷雨常出現於午後至傍晚,而雷暴的出現常伴著狂風,
| |||||||||||||||||||||
熱帶氣旋 Tropical cyclone | 熱帶氣旋是在熱帶地區內形成的強烈低氣壓。熱帶氣旋四周的空氣會在低層以氣旋式輻合,然後再在高層強烈輻散,暖濕的水汽在上升過程遇冷凝結,凝結時便會釋放潛熱,為熱帶氣旋的發展提供能量。 受地球偏轉力及離心力影響,內流氣流不能進入風暴中心,因此風暴中心是無風無雲的地區。熱帶氣旋的風速由它的邊緣向內急增,達颱風級別的熱帶氣旋內,會形成明顯的風眼,風眼是氣壓最低的地方,其外圍的風眼牆則是風力最強勁的地方。 | |||||||||||||||||||||
青藏高氣壓 Tibetan High | 青藏高氣壓是青藏高原一帶對流層上部的大型暖高壓系統,會於每年六至七月在青藏東部建立,可於100hPa高空天氣圖觀察 當它建立後,可與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連接,為熱帶氣旋帶來偏東氣流,較易引導熱帶氣旋進入南海。 若它的脊線達到西太平洋上的熱帶氣旋位置,便可為熱帶氣旋提供良好的高空輻散,令熱帶氣旋增強。但當青藏高氣壓東南側的低層吹西南風,而便會於高層的東北風促進強垂直風切變的出現,使南海不適合熱帶氣旋增強及發展。 | |||||||||||||||||||||
西風槽 Trough of Westeriles Wind | 副熱帶高氣壓北側盛行西風,形成一道西風帶,當西風帶出現向南壓的槽便形成西風槽。西風槽前的西南風能引導熱帶氣旋以較高速移動,槽前亦常伴著溫帶氣旋,槽後伴著冷高壓。 當西風槽向南壓及東移時,能迫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東退,這時處於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便會轉向,移向朝鮮至日本一帶,不會進入南海。 | |||||||||||||||||||||
低壓槽 Trough of Low Pressure | 從低壓區延伸出來的狹長區域便是低壓槽,當槽的兩邊有溫度差異便是冷鋒、暖鋒或靜止鋒。 影響華南的低壓槽在五至六月最活躍,一般呈東西向,自北向南移向南海北部,為該區帶來惡劣的天氣。 | |||||||||||||||||||||
溫帶氣旋 Temperate Depression | 溫帶氣旋是溫帶地區的深厚冷性低壓,在冬天的西風槽前經常伴著溫帶氣旋。在北半球,溫帶氣旋常出現於朝鮮至日本海一帶並向東移,低壓區的左側及右側分別會伸出冷鋒及暖鋒,在衛星雲圖上經常可觀察出寬闊的鋒面雲帶,該區能帶來惡劣的天氣。 當熱帶氣旋移至溫帶地區,有機會受西風帶的斜壓特性影響,中心出現傾斜的垂直結構,失去暖心結構,轉化成溫帶氣旋。 | |||||||||||||||||||||
龍捲風 Tornado | 龍捲風是與積雨雲有關,當冷熱氣流相遇並形成漩渦,當吸力增大及吸入更多熱氣流,漩渦便不斷擴張,形成一條從積雨雲底部伸展下來的柱體漩渦,當未觸及地面時是漏斗雲,觸及地面時便是陸龍捲,觸及水面時便是水龍捲。 在春季及夏季也較常出現龍捲風,在美國每年有多達千次的龍捲風報告。香港方面則較少出現,過往紀錄一般出現的是水龍捲。 大型龍捲風的威力足以把樹連根拔起,把房屋吹毀。以下是科學家藤田把龍捲風風力分成的六個級別。
| |||||||||||||||||||||
逆溫 Temperature Inversion | 在正常情況下,空氣溫度會隨高度上升而下降,即接近地面的空氣溫度會比高空的較高。這情況下低層空氣有效向上升,在有助近地面的空氣物在高空擴散。 可是當地面出現輻射冷卻或大氣正受高氣壓支配時,情況便會相反,出現逆溫的情況,即高空的溫度比地面的溫度更高。 秋冬季節時,在風勢微弱及無雲乾燥的天氣下,地面快速散熱,當地面的冷卻令地面溫度低於高空溫度時,便出現逆溫情況。 另外當大氣正受高氣壓支配時,下沉的空氣氣壓及溫度上升,最終使高空空氣溫度較地面溫度高。 | |||||||||||||||||||||
U | ||||||||||||||||||||||
高空冷心低氣壓 Upper Level Cold Core Low | 高空冷心低氣壓一般活躍於10000米(約200hPa)或以上的高空,常出現於夏季。高空天氣圖中的L及C會便顯示了高空冷心低壓,它一般向西移動,在衛星雲圖可看出它的對流是集中於東南側。 | |||||||||||||||||||||
高空擾動氣流 Upper-level Disturbance | 當香港正受高空冷心低氣壓影響時,天文台有時會使用高空擾動氣流一詞來代替。 高空擾動氣流的出現表示高空中的風向及風速十分不穩定,其觸發的對流活動令地面出現雷暴及大雨,它在春夏兩季也經常出現。 | |||||||||||||||||||||
V | ||||||||||||||||||||||
渦度 Vorticity | 渦度能從850mb渦度圖觀察,當空氣出現逆時針的氣旋活動(北半球),便會出現正值的渦度。因此越大的渦度表示空氣越急速的旋轉及更集中,對評估熱帶氣旋的發展有幫助。 | |||||||||||||||||||||
W | ||||||||||||||||||||||
天氣雷達 Weather Radar | 天氣雷達用作監測暴雨及熱帶氣旋等惡劣天氣現象。它是利用水滴反射的無線電波來監察水滴與雷達探測站的距離,水滴距離雷達站越近便會反射越強的電波,雨區的強度及位置因而可被探測得到。 天氣雷達偶然會接收到來自海浪等的電波反射,因此有時候當天氣雷達上出現大量零散的弱雨區,未必是顯示真正的降雨。 | |||||||||||||||||||||
西風氣流 Westeriles Jet | 西風氣流即噴射氣流,它是處於反氣旋與極渦之間的強風帶。 由 於反氣旋與極渦之間出現強大溫度及氣壓梯度,導致出現一條強風輸送帶。西風急流的入口及出口分別出現輻散及輻合現象,它的水平長度可達數千至一萬公里,寬 度則有數百公里。西風氣流內可吹著達每小時200至300公里的偏西風,該區的風切變相當強勁,對飛機的飛行造成影響。 | |||||||||||||||||||||
風切變 Wind shear | 風切變可分為垂直及水平兩種。 垂直風切變是指風速及風向隨高度而出現變化,我們一般觀察熱帶氣旋的發展趨勢也會看垂直風切變的強度,因為強烈垂直風切變會破壞熱帶氣旋的垂直結構,阻礙熱帶氣旋的增強及發展。另外垂直風切變也會影響飛機的升降及航行。 而水平風切變則指一平面上的風速及風向急劇變化。 |
- Nov 07 Thu 2013 19:36
氣象辭典Meteorological Dictionary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