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神鞭是從古代兵器演變過來的一個節目。我在大年初一和家人到廣州印象園參觀,其中一項表演是用粗鞭把一張薄紙打斷成兩張。由於當時很多人,我們根本無法站在理想的位置,所以唯有轉載有關的影片和照片給大家欣賞。


中國雜技的藝術特色


豐富多彩的中國雜技節目,悠久的傳統,構成了中國雜技獨樹一幟、絢麗多彩而古樸大方的藝術特色,卓立於世界雜技藝術之林,彌足自豪。概括起來是:


   特別重視腰腿頂功的訓練是中國雜技的第一個特點。中國雜技自古重視頂功。漢代畫像磚石和壁畫、陶俑中,有許多拿頂和翻筋斗的形象。中國雜技藝人,即使是表演古彩戲法的演員也要有扎實的武功基礎,所謂文戲武活,即是指此,沒有堅實的武功,那大褂裏卡上上百斤的道具,還要從容自如,翻著筋斗變水變火是不行的。俗話說京戲的筋斗雜技的頂,其實筋斗和頂功也是分不開的,腰腿基本功的訓練成為中國雜技藝術的基礎。


第一險中求穩、動中求靜,顯示了冷靜、巧妙、準確的技巧和千錘百煉的硬功夫。如“走鋼絲”中種種驚險的表演,都要求“穩”;“晃板”、“晃梯”之類,凳上加凳,人上疊人,但頂上的人必須在動盪不定的基礎上求平求靜,這必須極冷靜的頭腦和高超的技藝與千百次刻苦訓練相結合才會取得,顯示了對勢能和平衡的駕馭力量,表現了人類在戰勝險阻中的超越精神。


第二是大量運用生活用具和勞動工具為道具,富於生活氣息是中國雜技藝術第六個特色。碗、盤、壇、盅、繩、鞭、叉、竿、梯、桌、椅、傘、帽等等,這些平凡東西,在中國雜技藝人手裏,變幻萬狀,顯示了中國雜技與勞動生活的緊密關係,有些節目就是勞動技能和民間遊戲結合的產物。如繩技、神鞭等,就是牧民套馬、趕車和兒童跳繩的藝術化。


http://www.ccnt.com.cn/show/chwindow/culture/qyzjmopy/ohter/zj3.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米俐 的頭像
    米俐

    淮鹽荔枝米俐

    米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