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艷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裡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爛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lychee832/1731434745-4341273-g.jpg)
************************************************
《再別康橋》是徐志摩膾炙人口的新詩。1928年秋天,作者最後一次重訪英國劍橋,乘船返回中國,途經中國南海時,把劍橋的景色和緬懷之情融入詩中,表達告別劍橋的淡淡哀愁。[1]
該作品在1928年11月6日完成,同年12月10日刊於《新月》月刊第1卷第10號。自該新詩出版後,詩句被多次譜上樂曲、詩中一句「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也成為中國傳誦一時的名句。
*************************************************
《再別康橋》是一首出神入化的抒情詩,把詩人內心的性靈神韻同自然界溫馨靜謐的美妙相交融,把詩人對康橋依依不捨的萬般柔情,借助勻整的音節,整齊的韻律,行雲流水般表現出來,稱得上是西洋藝術手法與中國古典詩詞意境美的完美結合。全詩充盈著詩人告別康橋時的纏綿依戀之情,宛若向甜蜜的夢中情人作別,在瀟灑之中交織著淡淡的憂鬱和惆悵。詩的語言似禪界般空靈,含蓄凝練,融情於景,寓景於情,有一種飄渺、虛幻的柔美感,體現著志摩典型的瀟灑飄逸的詩風。與早期所寫的意向繁複、情思駁雜的《康橋再會吧》相比,藝術上達到了圓熟的境界。
在康河的柔波裡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1.《再別康橋》一詩中,作者怎樣描寫河畔金柳的景色?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艷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
2.《再別康橋》一詩中,作者怎樣描寫水底下青荇的景象?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裡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3.詩中,作者怎樣寫榆樹下的潭水?
【那榆蔭下的 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4.詩中,寫的是哪一個季節?從哪些詩句可以看出來?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www.darknessandlight.co.uk/cambridge_pictures/fs-sep/mathematical-bridge-cambridge-10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