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網誌:今天我到深圳應考畢業試。
網友Kenny兄的隆情厚誼,尊情為了道賀而為在下出blog文,所以友誼是人類最珍貴的東西
(甲) 答辯前後的情況
三位教授向我提問的問題如:我只提出墨子與耶穌相同之處,但沒有指出兩者不同的地方,可否指出?另一位教授問如果當年董仲舒是「罷黜百家,獨尊墨術」,會有怎樣的後果呢?我答覆前者的答案是:「墨子絕對不容許有半點奢華的享受。雖然耶穌也主張節約,但若果有朋友款待的話,祂是會樂意應邀赴約的。」我答覆後者的答案是:「若果墨術真的被獨尊,階級的觀念會沒有獨尊儒術那麼濃厚的,較易達到平等。」
幾位教授退席相議後,決定我成功通過有關答辯。我覺得自己很「符碌」,居然過關了。八年來的付出沒有白費,我就在靦靦腆腆的情況下成功了。
[embed]https://lychee832.blog/2011/05/25/%e7%b6%b2%e5%8f%8bkenny%e5%85%84%e7%9a%84%e9%9a%86%e6%83%85%e5%8e%9a%e8%aa%bc%e5%b0%8a%e6%83%85%e7%82%ba%e4%ba%86%e9%81%93%e8%b3%80%e8%80%8c%e7%82%ba%e5%9c%a8%e4%b8%8b%e5%87%bablog%e6%96%87%e6%89%80/[/embed]
我曾說過,我很少哭的,唯有在求學方面哭了不少,這次我也哭了,倚靠諸鐵欄下爆出勝利的哭泣。下午三時半雖不是當空的烈日,但當他照耀著我時,居然如當空的陽光般熾熱。陽光加上美麗的演武大橋和廈門海濱相伴下,替多年的求學的生涯劃上完美的句號。腦海中這八年來伏在案前敲打鍵盤和凝視著螢光幕的光景重現眼前。
張老師指示我如何到某影樓拍攝畢業照片。學士畢業袍子終於披在自己的身體,不是借回來的,而是自己多年來在圖書館和網路中尋找資料、老師的遙距指導、指頭一下一下敲打鍵盤換來的。福建廈門是宣佈在下成為學士的地方。感謝母校培育我成材!
另外,感謝西哥哥由香港至廈門的教室一直陪伴著我!

宣佈在下成為學士的地方(上)
當眾老師宣佈同意我成為學士後,我在此走廊喜極而泣(下)

(乙)以下是我回廈門前數天的心聲:
對於回廈門答辯參加論文一事,本人曾表示重視論文答辯。不過若果有選擇的餘地,我真的選擇不來。自己不曾在香港的大學唸過一天書,不知道香港一些大學畢業是無須答辯的,只消交論文。原來香港的大學畢業生是多麼的幸福,儘管香港的大學在世界排名不一定第一。只怪自己當年不夠別人有才幹和運氣,才尋找其他升學途徑。廈門大學當然是名校,但原來想跨出此門檻是如此痛苦萬分。面對一群陌生的人、說著祖國的官方語言(但又非我的母語)、一座我不太熟悉的城市,而且目的不是旅遊,而是面試。提到面試,就算講的是粵語也感到不安的,何況是普通話的面試?被考者怎會沒有任人宰割的心情?
在香港修讀專科段時,已向港專的課程主任反映是否可以不回廈門答辯,當時對方給我的回應是不前來的話分數會低些。我意會到的是:只要放棄拿更高的分數,是可換取不用千山萬水的回廈門。後來才知道噩夢始終是噩夢,不能避免的。本來就算甘心只拿著本科段的證書便算了,但姑勿論不貪名校出的證書,難道又我又真的捨得把自己8年來努力的心血在本科段劃上句號嗎?自己當年考不上不用面試的學府是自己無本事,不能怪任何人,但今天千真萬確地感受到的是,我走的求學路代價真的大很多和難很多。我多晚以來對自己說,誰叫你希冀當大學生?如果你要當大學生,一定要闖過這座比珠穆朗瑪峰更高更險的關口。明末廣東籍將軍袁崇煥一句名言「丟那媽,頂硬上!」喊來很英勇,毫無畏懼。同是廣東人的我到此時此刻真的沒有他那樣勇敢。
求知是否一定要進院府森嚴的大學?我只能答自己不一定的。但進能大學而又成功跑出這森嚴的院門,是對我所學到的知識水平的一種認同。
(丙) 以下是常老師的來函:
米俐同學:
論文的定稿在附件,我在你修改的基礎上,又進行了認真地完善修改。題目也做了相應的調整,改為:墨家和基督教思想的相同點比較。以這個作為定稿。
請這兩天認真復習,答辯的時候必須對自己論文的內容很熟練,才好回答答辯委員會三位老師的提問。
你的文章的全文以後可以作為碩士論文來遞交,以後可以申請碩士學位,那時候就不用再寫了。

常老師
米俐同學:
不管我們之間發生了什麼不愉快的事情,作為導師,我還是要負責你的論文的完成。
我已經把你的論文目錄和第二章第一節做了修改。要說明的是,你論文內容篇幅比較長,可以減縮一些,把第三章刪減也是可以的。所以,目錄保留了第一二章。
然後,第二章共有四節,我幫你修改了第一節,見附件。
你看一看是怎麼修改的,學一學方法。看第二節如何修改。
我想這兩天如果努力一下,應該能完成論文的修改,達到學校的要求,能在20日按時答辯。
你論文雖然抄襲的內容較多,但還是有自己的表述,論文也寫了這麼長。在工作之余完成學業和論文也是不容易的,老師深知做學生的辛苦。我也考慮到你要求按時答辯的願望較強。所以,大家一起努力,爭取按時答辯,這是大家都高興的事。
常大群 5.15

(丁) 有關論文的排版引言及結論:
(子) 本文的寫作的原因:
ü 本人喜歡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局面。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的百家爭鳴。
喜歡探討的內容包括:
1、因為貴族的沒落,使他們不能再壟斷學術和文化,“學在官府”局面的打破,使學術下到民間,形成諸子百家(“諸子”,是指春秋戰國時期思想領域內反映各階級、階層利益的思想家及其著作。《漢書·藝文志》說:“諸子百八十九家”,取其成數叫“諸子百家”。主要的有老子、孔子、墨子、楊朱、許行、商鞅、申不害、孟子、荀子、莊子、韓非子、惠施、公孫龍、田駢、慎到、宋鈃、尹文、關尹、鄒衍、張儀、蘇秦、呂不韋、孫 武、吳起、孫臏、尉繚等);
2、九流十家(儒、道、墨、法、名、農、縱橫、陰陽、雜家和小說家)的產生,令文化大放異彩,並使百家爭鳴發展到高潮,其中有田齊法家、陰陽家、兵家、名家等;在爭鳴中各家也相互影響,產生本人認識和研究的興趣;
3、在自秦諸子之餘,在下很欣賞墨子,從而很想借著寫畢業論文的機會,對他表揚番。而在下欣賞墨子下列方面:墨子的理論在某些層面上,可能比同類而異宗的儒家更體恤民情,也更合理:墨子指出應該採取薄葬短喪的做法,因為厚葬久喪實在太奢侈浪費,兼且勞民傷財,也意識到當時王公大人耗費不菲的喪葬和長時間守喪,會令百業廢馳,可見墨氏很明白基層人民的苦況和愛惜社會資源,使它不致奢侈地浪費,此外,墨子主張摩頂放踵,利天下而為之;所謂「利」,就是等同「益」或「善」;主張「天下之利」正是強烈「國民經濟」。這是很能針對時弊的立論。他的兼愛思想認為當時社會的一切動盪混亂由於為人們互不相愛,所主張愛不分親疏貴賤,這其實是一個很能突破現實的視野的卓見,他認為儒家的愛,有厚薄、有層次之分,體現於自己的家庭,而在家庭里又有親疏的差異,其實最終的標準是要視乎跟自己關係的遠近程度而施愛,說到底,核心還是自己。這種愛是自私的愛。他主張“兼愛”,也就是除以自私的心態,用愛自己的心去愛別人。另一方面,在儒家看來,如果社會沒有等級,便沒有了尊嚴與秩序,可是在墨家的角度而言,世界本來就應該是平等的,只有公平的地位,人才尊嚴,根本無須為了秩序來敬畏比自己上一層級的人。所以,儒家比較實際,利用了人人都有的私心,層層擴大,向外類推,因此表面也較為可行;至於墨家則比較充滿理想,認為在愛的問題上不能自私,故 “兼愛”較難實行。如果要問我在顯學之中,會選擇儒或墨時,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墨家。雖然難不容易實行,卻是一種純粹、高尚而偉大的愛的理想――雖不可觸及,卻讓人照亮人間。墨子把 “事”、 “實”、 “利” 結合起來,以間接和直接的經驗和社會效果為準繩,中國古代邏輯思想不夠發達,而《墨經》所闡述的邏輯思想,則已達到相當高的水準。《墨經》是瞭解中國古代邏輯思想的重要著作。
4、 很喜歡把墨學跟西方的基督教相比。墨子是主張言行合一,是一位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和熱心救世的實踐家。他創立墨學,而墨家的組織也是最嚴密的組織,更有自己的法律,信徒遍天下。其學說盛行了200 百多年,與儒家並稱「顯學」。
(丑) 寫作本文的過程中,帶出以下反省(現實意義):
ü
春秋戰國的歷史的發展,對於思想學說方面是好的:思想的大放異彩反映著統治者不但不扼殺民智,而且更願意採納各方人才。只有這樣的局面,才能令聰明才智之士,各抒己見,著書立說,以解決民生和社會問題。人才的能力得以發揮,各國也互相稱雄,獨尊一個宗室如周的事不再復現。戰國初期,魏文侯尊賢禮士,在他周圍有一大批知識分子,如子夏、田子方、段幹木、李悝、吳起、西門豹、樂羊等。他們對魏國的強大起了很大的作用。而齊威王、宣王時在都城臨淄的西門外設稷下學宮,招徠天下文人學士,在那裏講學和著書立說。“稷下先生千有餘人”,(《鹽鐵論·論儒》)而稷下“學士”有“數百千人”。(《史記·田敬仲完世家》)後來的大貴族 “四公子”孟嘗君、信陵君、平原君、春申君“養士”多達幾千人。戰國諸侯、貴族的“養士”之風顯然對“百家爭鳴”培養了衝破舊傳統思想的束縛、敢於探求的精神,從而大大促進了學術的發展。
ü
在春秋戰國的歷史,我們可以看到:政治人才只是統治者的工具而已,因為合統治者口味的,必四處羅致,例如秦穆公知道百里奚是絕世的人才,不惜以五張羊皮把他從楚國贖回。但當他們不為統治者所接納,便被排斥,甚至被殺。例如看中正宗的周王室政治招牌正是蘇秦投奔周的目的。然而,周顯王已經無意改變目前的狀況,蘇秦結果被客氣地送離王宮。蘇秦在家門口碰了一鼻子灰。,靜下來想了一會。蘇秦想到了不算一流強國的秦國。蘇秦國魏國開始走下坡,不得不讓位于齊國。而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後,業已開始嶄露頭角,雖然整體上還比不過魏國,但秦國發展的潛力已經開始顯現了。有發展潛力的地方,也就是可以容納各種人才的地方。所以,蘇秦選擇秦國一定是經過認真分析的。所以,蘇秦決定再次出山,西進秦國。可是由於時勢不配合,蘇秦再次碰壁而回。
上述一些例子說明:
n 統治者永遠是使用和差遣者,著眼點永遠是自己的統治利益,用盡各種財物的利益,如運用金銀財帛建造宮殿,甚至人也是他們的使用工具,只要他能為自己成就大業。如果想人真真正正成為「人」,而非工具,只要當每個人的有無價的地位和權益被確定和保護時,人才能真正不致成為另一個人的工具。
n 人固然該努力發奮,正如蘇秦先後因為遊說周和秦失敗,但都沒有灰心,反而努力進修,其學說終為趙所採納。不過在推薦自己的同時,人也該有心靈上的反省。試想,蘇秦說秦失敗回家後,備受家人冷落,蘇秦自己反而說得到這種待遇是他自己的過失。這話隱含著,作為說客一定要游說別國成功,否則就是游說者的不是,這是一種只問是否成功,不問努力付出的態度。所以在這種功利主義氾濫的社會風氣下,蘇秦在研讀家中藏書的過程中,形成了取得金玉錦繡的物質報酬,以及卿相的崇高地位的自我鼓勵座右銘:「安有說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錦繡,取卿相之尊者乎!」價值觀本來沒有錯對之分,但若過分注重功利的話,只會助長這種風氣惡化,更多的統治者只會繼續找「人肉霸權工具」。
n 社會仍然需要有正面而惠民的價值觀!即使儒墨顯學的提出,極不合乎統治者的口味,連孔夫子也一度因為自己的學說不為採用時,也想過乘桴浮於海,來一個「沒眼屎乾淨盲」。可是,社會必須建立互惠互利、關懷弱小的價值觀,國家的整體才能分沾福祉。
(寅) 論文的中心論點:把墨子和基督教作比較。
(卯) 中英文關鍵詞:墨子、耶穌、愛、「兼 愛」、「非 攻」、「尚賢」、「尚 同」、「節 用」、「節 葬」、「非 樂」、「天 志」、「明 鬼」、「非命」。
Mozi, Jesus, love, Universal Love, against attacking, the appointment of good & able man, the ruler should be a good model of his subordinates, thrifty, simple burial, against music, heavenly mandate, believe in the supernatural , against fate.

(辰) 英文摘要:Following the economic takeoff of China , foreigners feel more and more interested in studying China , especially her culture and philosophy.
Most of the westerners are Christian, they surely would be interested in finding what is common and different between these two major systems of thought – Christianity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philosophy.
Mozi (墨子) was one of the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er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戰國時代), he was the founder of Mohism which was utterly different from the thought of Confucius whom the foreigners know the most.
Nevertheless, some of his thoughts and approaches are similar to Jesus Christ’s.
Mozi believes in Universal Love (兼愛) rather than just family love;
Jesus teaches about love for all, even one’s enemy.
Mozi promotes thrifty; Jesus teaches poor at spirit.
Mozi teaches tolerance; Jesus teaches forgiveness.
Mozi believes the appointment of good man and able man for government official; Jesus selected the competent but not the able to be his disciple.
(巳) 結論:墨學一直不能像儒學一樣可以成為中國思想的主流而有些可惜,因為其實它對愛的要求比儒學更高一籌,那種犧牲的精神遠遠不是儒學所能媲美的。有人尊墨子為「東方耶穌」一點也不為過。有趣的是,墨子是木匠;耶穌的爸爸也是木匠。
我唯一不同意的,就是墨子主張非樂。因為音樂在春秋以前絕對是奢侈的「聲色犬馬」:聽音樂是要繳納稅項,所以這種消遣在
墨子眼中是「高消費」的。不過現代欣賞音樂既方便,也極便宜:隨便在互聯網抓一把,古典的、流行的、搖滾的,一應俱備,一邊利用電腦學習,一邊聆聽音樂,不會與勤勉從事有所牴觸。尤甚在豐衣足食的香港,聽音樂談不上是剝削人民的事情。
告訴你們吧,常老師個款有幾分像已故美國影星尤柏連納,只是面上架上眼鏡,和多了數分文人氣質。
而在下完成中國語言文學課程,成績理想,完全是諸位老師的功勞:
壹、 卞小冰老師
貳、 張峰老師
參、 張桃老師
肆、 王治理老師
伍、 耿虎老師
陸、 王丹紅老師
柒、 連志丹老師
捌、 黃香山老師
玖、 陳榮嵐老師
壹拾、 劉志斌老師
壹拾壹、 王梅老師
壹拾貳、 常大群老師

好消息,今年有四十人祝福在下生日快樂!
學習是一生的無價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