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十次作業《滕王閣序》及《小石潭記》

【背景資料】 滕王閣位於贛江東岸,江西南昌西北,與湖南岳陽樓、湖北黃鶴樓並稱江南三大名樓。滕王閣是西元653年,唐高祖李淵第639年)六月李元嬰受封為滕王,後遷洪洲(南昌)任都督,據說唯一的建樹就是在西元<年於城西贛江之濱建起一座樓臺,此樓便是;滕王閣。滕王閣飽經滄桑,歷史上屢毀屢建達次之多,世所罕見。現在的閣樓建於1985年,高達 57.5米,占地達47000平方米。仿宋風格,臨江而立。滕王閣因王勃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即《滕王閣序》)名揚四海,序因閣流芳百世,南昌古城也因此平添不少文采風流。 繼王勃之後,唐代王緒寫《滕王閣賦》,王仲舒寫《滕王閣記》,史書稱之為;三王記滕閣;佳話。文學家韓愈也撰文述江南多臨觀之美,而滕王閣獨為第一,有 瑰麗絕特之稱,故有江西第一樓&之譽。 滕王閣為歷代封建士大夫們迎送和宴請賓客之處,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也曾設宴犒賞諸臣,賦詩填詞,觀看燈火。

唐高宗上元二年(西元年)重陽節,洪州都督閻伯嶼攜文武官員歡宴于滕王閣,共慶重陽登高佳節。此時,王勃因赴交趾省親探父,乘船路過馬當(今彭澤縣)遇阻,中原水神以風相助, 日行七百里到達南昌,適逢閻都督九九重陽為滕王閣重修竣工盛宴而被邀入席。酒興正酣,閻都督請各位嘉賓行文賦詩以紀歡宴之盛況,其實閻公是想讓略具詩名的 女婿孟學士好好展露一手,孟學士也已經準備妥當,只等當眾吟詠,因此在座諸公均再三謙讓。至王勃之末座時,王勃不諳此道,躊躇應允,令得滿座愕然。王勃行 文習慣小酌,然後蒙頭少睡,起來後揮毫而就,這是王勃“打腹稿”的方式。逢此盛宴,小寐難成,王勃於是端坐書案,神情凝注,手拈墨碇緩慢磨墨,借機醞釀才 思。閻都督和眾賓客看王勃不緊不慢,於是登閣賞景,吩咐小吏隨時通報。很長時間,小吏來報第一句“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閻都督聽覺老生常談,實乃平淡無 奇;小吏又報“星分翼軫,地接衡廬”,閻都督默不言語;及至小吏來報“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閻都督遂拍手稱讚天才之筆,急令眾文武返滕王閣 開懷暢飲,盡歡而散。此次盛宴,也因此段佳話而名垂文史。可惜天妒英才,王勃序後第二年,探父途中渡海溺水而逝。 【層巒聳翠、青雀黃龍等句】極盡繽紛色彩。 【寒潭清、煙光凝之句】水光山色凝重,前人譽為寫盡九月之景

【參考譯文】 滕王閣地處昔日的南昌郡,現在屬於洪州都督府。方位在翼、軫星宿的分野,地理位置連接著湖南衡山和江西廬山。三江為襟,五湖為帶,胸懷楚國而指引吳越。物華天寶,寶劍的光芒直射牛鬥星域;人傑地靈,徐孺客座陳蕃榻下。洪州城雄偉地排列在霧裏,才人志士川流不息。城池座落在夷夏交界的要塞,賢主賓朋均 為東南地區的俊才。德高望重的都督閻公遠道而來坐鎮洪州,宇文作為新州的典範,赴任途中在此勒馬暫留。十日休假的日子裏好友雲集,高朋不遠千里來聚。詞壇 泰斗孟學士行文如龍騰鳳舞,王將軍的武庫裏名劍熠熠生輝。家父在做縣令,小生探親途中剛好路過這個名勝之地;雖年幼無知,卻有幸參加了這個盛大的宴會。 正值九月,秋高氣爽。積水消盡,寒潭清澈,淡淡的雲煙凝聚,重重的暮靄泛著紫光。在高高的山路上駕著馬車,在崇山峻嶺裏遍訪風景。來到昔日帝子居住的長 洲,找到仙人休養過的宮殿。層層的樓臺聳立在青翠的山峰,仿佛要直沖雲霄;淩空的飛簷閃溢著紅色的光輝,仿佛要直插大地。白鶴野鴨盡情地暢遊在縈回的小 島,灑滿蘭桂花香的宮殿錯落有致的起伏在山巒。打開繡花的閣門,俯視雕樑畫棟的的屋脊,山峰平原盡收眼底,江河湖泊蜿蜒曲折令人驚奇。滿眼樓宇巷陌,儘是 鐘鳴鼎食的富貴人家;舸艦泊滿渡口,全為繪有青雀黃龍的大船。暴雨初歇,彩虹方消,空氣清朗,陽光和煦。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返航的漁舟裏傳 來優美的漁歌,迴響在整個彭蠡湖畔;南歸的雁群在寒風裏發出的呼喚,回蕩在衡陽的水邊。

敞開心懷俯望,飄逸的興致激蕩。笙簫吹起清風陣陣,輕歌曼舞讓流動的白雲也為此駐足。正如睢園竹林的聚會,杯中豪氣直比彭澤縣令陶淵明;正如鄴水詠蓮,詩中風采勝過臨川內史謝靈運。聲樂美食、文采風流俱備,良辰美景、賞心悅事盡收。極目遠眺,盡情歡娛。 大地有窮盡,而南海深不可測,擎天之柱不可攀,北斗星辰何其遙遠。關山難越,誰來痛惜失意人?萍水相逢,均為異鄉漂泊客。滿懷的抱負,王宮何時能見?皇帝的召見,又是何年? 唉!時運不濟,命裏多磨難。馮唐容易衰老,李廣難得封侯。賈誼屈尊于長沙,並非沒有聖明的君王;梁鴻逃匿在海灣,又豈是缺乏政治昌明的年代?不過都是君子 安于貧困,豁達之人知道自己的命運罷了。年紀越老志氣更加旺盛,怎能在白髮時改變初衷?處境越是清貧情操更加堅定,決不會放棄自己的淩雲壯志。喝了貪泉的 水,心境清爽,哪怕身處乾涸的車轍,胸懷依然開朗。

北海雖遙,乘風可達;早晨過去了,珍惜黃昏仍為時不晚。孟嘗君心存高潔,可惜空懷一腔報國之心;阮籍為 人不羈,怎麼能仿效他車至絕路後的哭泣! 我王勃一介卑微書生,雖然同終軍一樣年方二十,卻請纓殺敵無門;空有投筆從戎和宗懿那乘長風破萬裏浪的英雄氣概。而今拋卻一生功名,不遠萬裏去朝,但也還能作為孟母的賢德鄰舍。不久我將見到父親,聆聽教誨;今天早晨有幸踏上龍門,拜會各位。得不到楊益的引薦, 淩雲壯志空歎息;倘若幸遇鍾子期,彈奏一曲《高山流水》又有何慚愧? 唉!名勝不能常存,盛宴難以再逢。蘭亭舊址已為古,石崇梓澤也成墟。承蒙今日盛宴,臨別作此序文;登高作賦之雅興,就指望諸公了。冒昧盡我微薄心意,作此短言。我已寫成四韻八句,各位分別按韻賦詩。請諸位各展潘岳、江淹才華,盡舒華彩麗章!

第十次作業《滕王閣序》及《小石潭記》 《小石潭記》在描寫景物方面有何特點?

《小石潭記》屬一遊記類散文。記類散文是記敘文的一種,並以記敘見聞和描寫景物為主,它每每融合作者的個人感受,或寄寓一些人生哲理,甚至更可借發議論。本篇作品短小優美,對景物描寫細膩,非常傳神,詳述如下: 比 喻 極 多,活 靈活 現 :例 如 寫 水 聲 「 如 環 珮 」 , 寫 水 流 是 「 鬥 折 蛇 行 」, 寫 岸 邊 則 如 「 犬 牙 差 互 」 。 這 些比 喻 都 很 貼 切 , 而 「 鬥 折 蛇 行 」 這 比 喻 尤 其 生 動 , 「 鬥 折」 是 靜 , 「 蛇 行 」 是 動 , 靜 比 溪 身 ,動 比 溪 流 , 把 一 條 溪 流 的 形 態 , 寫 得 活 靈 活 現。

襯 托 筆 法: 首 段 寫 潭 水的 清 澈 , 除 了 直 接的 描 寫 外 , 還 利 用 魚 在 水 中 , 作 側 面 的 襯 托 描 寫 。 作 者 寫 魚 在 水 中 , 仿 如 懸空 遊 動 , 側 面 暗示 了 潭 水 的 清 澈 , 就 像 透 明 , 竟 讓 遊 人 不 覺 得 潭 中 有 水 , 由 此 反 襯 出 潭 水 清 澈。 寅. 托 物 移 情;虛 實 相 影:作者 的 感 情 處 處在 描 寫 景 物 中 流 露出 來 。作 者 運 用 了 移 情 的 手 法 寫 魚 。 所 謂 移 情 , 是 寫 作時 不 直 接表 露 自 己 的 感 情 , 而 將 感 情 移 到 事 物 之 上 。 例 如 作 者 要 寫 送 別 的 依 依 心 情 , 說 楊 柳依 依 不 捨 ,這 種 手 法 稱 為 移 情 。 由 於 移 情 是 將 作 者 的 感 轉 移 到 物 上 , 因 此 一 般 都 有 擬 人 的 成分 。

本 文 寫 魚與 遊 人 相 戲 取 樂 , 其 實 是 作 者 自 己 產 生 了 嬉 樂 的 心 情 , 卻 故 意 說 成 是 魚 在 和 自己 嬉 樂 。 這 種 寫法 給 讀 者 強 烈 的 新 鮮 感 , 而 且 活 潑 生 動 , 比 起 直 接 描 寫 人 物 感 受 , 多 了 一 層玩 味 的 樂 趣 。 另 外, 作 者 寫 潭 的 淒 清 冷 落 , 其 實 是 自 己 感 懷 身 世 , 是 自 己 被 貶 斥 在 外 , 流 落異 鄉 , 更 未 能 抒 展 政治 抱 負 的 抑 鬱 ; 懷 材 不 遇 , 知 音 難 尋 的 落 寞 , 令 作 者 感 到 十 分 失 意 , 當中 實 包 含 了 人 情 世 態 的冷 。 作 者 將 自 己 心 中 的 孤 冷 感 覺 , 寫 成 潭 邊 的 淒 冷 , 正 是 移 情 就 物 的 手法,它 成 功 地 融 情 於 景,做到 景 與 神 會 的效 果。

卯. 形 象 鮮 明:潭 上 景 物 , 先 寫 小 溪 , 用 「 鬥 折 蛇 行 」來比 喻 小 溪 的 曲 折 。 「 明 滅 可 見 」 , 更 是 精 確 地 寫 出 小 溪 時 隱 時 顯 的 溪 流 景 象 。 下 面 以 「 犬牙 差互 」 來 形 容 溪 岸 的 交 錯 , 參 差 不 齊 , 形 象 也 十 分 鮮 明 。第十次作業《滕王閣序》及《小石潭記》第十次作業《滕王閣序》及《小石潭記》 第十次作業《滕王閣序》及《小石潭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米俐 的頭像
    米俐

    米俐的部落格

    米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