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宋代的話本-語體短篇小說
第一節 宋代話本產生的原因
何謂「話本」?話本亦稱「平話」或「評話」,是宋代一和民間技感。這種技藝,是由「說話
人」用口語來演說故中,所以又叫做「話」—就是現在的「說書」。
說書這種風氣,大概在唐已經興起,到了宋代才人為盛行。「話本」便是當時說書的成本,
富有濃厚的民間文學色彩,在我國文學史上佔有甚為重要的地位。
不代話本的產生,自有其社會根源,現在析述如下:
1 都市繁榮,文娛的需要增加宋代都市經濟繁榮,人民在教育與文娛方面的需要增加,各種使便應運而生,說書風氣因而發達。
2 講唱「變文」風氣的延續—唐代變文的體制,流入民間,各地講唱。到了宋代,「說話」便成為許多人專門的職業,「說話人」在各處「瓦肆」(民間娛樂的場所)說書,「話本」因而發達。
3 佛教宣揚教義佛教僧徒欲廣傳教義,常以通俗體裁、白話文字作為宣傳的工具。
4 詞人通俗辭句的開導—宋代詞體最為發達,柳永、黄庭堅等常以民歌俗善人詞,對話本有開導作用。
5 理學家「語錄」的啟發 宋代理學盛行,學生記錄其師講學時的言論,以成「語錄」,通俗淺白,對話本有啟發作用。
第二節 話本的類别
根據宋人吳自牧夢梁錄,「說話」可以分為四類:
(一) 小說—在小說一類裏,又分作銀字兒、說公案、說鐵騎兒三項。小說所說的故事多種多樣,有才子佳人的故事,有俠義故事,有神仙鬼怪的故事。例如京本通俗小說、清平山堂話本。
(二) 談經——就是說佛經中的故事。例如大唐三藏取經詩話。
(三) 講史書—就是講述史書上歷代興亡和戰爭的故事。例如新編五代史評話、大宋宣和遺。
(四) 合生——所謂「合生」,乃一種由音樂與舞蹈混合的唱本。
「說話人」說故事時所根據的底本,叫作「話本」。宋人的「話本」應該說是非常多的;但流傳到現在的,就只有上面所引那幾種了。
話本的作者是誰,現在都不可考。有些可能是當時「說話人」創作的,有些可能是同「說話人有密切來往的文人創作的。因為當時「說話人」的藝術修養有限,話本中不免含有一些開俗、迷信的思想。
第三節 話本的思想内容與創作技巧
一般說來,話本的主題和題材的範圍比較廣闊,主要是通過人物的形象來表現人民大眾的生活和願望,現便意義比較豐富。
話本的結構比較完整,故事有頭有尾,在情節安排上,脈絡清楚,詳略適中,引人入勝。話本的開頭,往往有開場白或開場詩,叫做「得勝頭迴」(或叫做「入話」),用來提示正文的主題思想,引起人們的注意,結尾都有收場詩或結束語,以歸納全篇。
話本的語言基本上是當時的口語,只有那些經過文人較多加工的,才雜有或多或少的文言成分。作品樣式一般包括散文和韻文兩部分,散文用來講說,韻文用來歌唱。
一般來說,話本的語言,大都是新鮮、明朗、樸素,處處針對聽眾,表現出人民大眾愛與憎的思想感情。
現在以京本通俗小說中一篇碾玉觀音為例,說明話本的思想內容與創作技巧。
碾玉觀音的情節是這樣:糊裱匠的女兒璩秀秀獻給咸安郡王王府做養娘。碾玉匠崔寧也在咸安郡王門下做玉工。有一天,郡王府失火,養娘秀秀逃出來,遇着崔寧,秀秀自願同崔寧結為夫妻,兩人逃到潭州,開碾玉作過活。後來被郡王的一個郭排軍發覺,回來告訴郡王。郡王發怒,抓回了這一對夫妻,打死了秀秀。秀秀鬼魂找到崔寧,又和崔寧一塊過活。郭排軍又發覺這件事,又去告訴郡王,郡王就差他去抓,却拍來了一頂空橋,郭排軍挨了五十背花棒。而崔寧也被秀秀的鬼魂扯去,「一塊兒做鬼去了」。
秀秀是一個蔑視禮法、勇於反抗、勇於追求幸福的女性。她和崔寧為爭取婚姻自由而奮鬥到
底的精神,非常感人。
文學作品的主要任務,是通過具體形象來反映現實。碾玉觀音在塑造人物方面,比六朝誌怪、
唐人傳奇又跨進了一步。
第四節 宋代話本對後世小說的影響
宋人的「話本」(或「平話」),是後世「白話小說」發展的基礎,如果沒有宋人的話本,那就未必會有後世的白話小說,因此,話本對後世小說的貢獻甚大,試分別說明之:
(一) 供後世小說演繹故事——例如大宋宣和遺事為水滸傳之藍本,大唐三藏取經為西遊記之藍本。
(二 )供後世小說搬取故事——後人把「話本」加以重訂,便成為初期的短篇小說。例如明人警世通言中的崔待詔生死冤家,醒世恒言中的十五貫戲言成巧禍,只是把碾玉觀音和錯斬崔寧略加修改而成。
(三) 供後世小說模仿體制—「平話」中有所謂「得勝頭迴」(或稱「入話」),小說開頭也常用詩詞或一段小故事作引子,如水滸傳的前面有「洪太尉誤走妖魔」,三國演義開頭有一首「西江月」等等。「說話人」在每一段落的開頭常用「說話」、「卻說」等字眼,後代小說中也可以看到。
長篇平話分回次,如碾玉觀音上下兩部,就是當時分兩次說的,後來的長篇小說也是分章回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