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見關心家國大事 從小立志服務社會 |
一年一度的兒童節是小朋友最高興的日子,或由家長帶着、或由教師領着展開各種各樣的活動,慶祝自己的節日。有九名小朋友通過繪畫、寫信給國家主席胡錦濤、總理溫家寶,以及特首曾蔭權,表達他們的心聲,他們或關注內地旱災,希望內地政府向災民提供食水;或表示本港空氣質素差,希望特首改善;亦有小朋友關注貧窮兒童,要求政府給予幫助;還有小朋友指書包太重,要求可以改用電子書。年紀小小已能「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應是可喜現象。 近年來本港學童愈來愈關心社會問題,關心香港與內地的發展,向特區政府首長,乃至向國家領導人表達他們關心的事情。例如,2007 年4 月,香港方樹福堂基金方樹泉小學五年級學生李雪瑩,連同42 名同學簽名寫信給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感謝溫家寶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期間提出的多項教育政策,幫助貧困家庭的孩子得以享受教育。溫家寶讀信後,特意用繁體正楷給李雪瑩等小朋友回信,鼓勵同學們從小愛國愛港,努力學習,立志成材,回報社會。李雪瑩收到溫家寶親筆回信說,這封信不僅是寫給她本人,也是寫給香港89 萬中小學生以及330 萬青少年的,總理的諄諄教導,寓意深長。 2008 年初,內地十多省區遇上罕見的大面積雪災,各方面展開艱苦卓絕的抗災行動。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第三中學師生發起了「雪冷心熱慰同胞」一人一信行動, 收集全校每位學生寫給內地雪災災民的慰問信, 並捐款相助。 為表達對抗擊雪災英雄的心意,師生致信溫家寶總理及一眾救災勇士,向他們表達敬意,並慰問內地受雪災影響的同胞。 對於香港學生寫的信,溫家寶總理都十分認真給予回覆。2007 年6 月,中華基督教會桂華山中學百餘學生致函溫家寶,談及回歸十年感受,其中不乏反思當代香港青少年現狀的真情流露。溫家寶在收到信件後認真閱讀,並在第三天就親筆回信,他寫到:「國家和香港的發展,需要辦好教育鼓勵人才,願同學們一天一天成長,健壯博學,進步愉快,與祖國和時代共進。」同年8 月,溫家寶回信給本港一間中學學生,揮毫書寫「杜鵑再拜憂天淚,精衛無窮填海心」飽含真情的立志詩句,勉勵學生要以「杜鵑啼血」之情、「精衛填海」之心,敢於拚搏進取,熱愛香港,建設祖國。溫家寶的信,轉達中央領導人對香港年輕一代的肯定和鼓勵。 青年人是國家的未來,也是香港的未來。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歷來鼓勵同學們在完成自己學業的同時,要關心國家、關心香港、關心社會。國家主席胡錦濤來香港參加回歸十周年慶典活動時特別強調:「青少年是香港的未來和希望,也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我們要重視對青少年進行國民教育,加強香港和內地青少年的交流,使香港同胞愛國愛港的光榮傳統薪火相傳。」 本港青少年愈來愈關心社會,關心家國大事,這是回歸後的可喜現象,但是,仍有一些青少年「兩耳不問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在今天社會,這是不健康的.因為不問世事,很容易被世界所遺忘,變成脫離社會的人,這對個人今後的發展,必會造成重大障礙;若整天躲在家中,缺乏參與社會、改造社會的鍛煉,如溫室花朵難以迎接風雨,則難以茁壯成長。兒童節九名小朋友繪畫、寫信給胡錦濤、溫家寶,寫信給曾蔭權,正是從小實踐關心社會、關心香港、關心國家的理想。 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強。青少年從小關心家國大事,樹立遠大志向,投入社會了解社會,將來才能成為棟樑之材,才能成為建設香港的好接班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