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古印度文化中,性與宗教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有一種信仰體系——坦陀羅,它不但不拒絕塵世的享樂,相反還要盡力去挖掘這種享樂體驗。


  這個性寺廟注重性能量和性信仰,依靠性來達到獲取快樂的目的。最著名的儀式是數對男女出席的五種享樂,前四種爲魚,肉,酒,谷物,第五種就是大家一起性交。男女在極樂中融爲一體,體驗天人合一的境界。因爲他們認爲性交是悟道的最大助力,所以他們一面性交,一面口頌經書,或者運練瑜珈。參加這種活動的人,爲了強化效果,經常交換伴侶,可以說這是最早的換妻形式。


  中世紀印度寺廟裏充斥着大量色情雕塑。這些獨特的藝術在整個印度的色情藝術中極具價值。這些根據史詩時期各種傳說創作的傑作,一直爲後人所推崇。寺廟的牆上,到處都雕塑着以各種姿勢性交的男女,有的是一對男女性交,有的則一大群人群交。


  作品中還有許多異常的性交方式,如口交,肛交等等。男人代表英雄,女人代表美麗漂亮的女神。這些女神是天堂中的高等妓女,人們常常認爲她們是神的女仆,一般是生活在寺廟附近的歌女、舞女和寺廟妓女的化身。這些妓女在世時常參加寺廟的各種儀式。在特殊情況下,她們也爲神事活動歌舞,或者通過賣淫爲寺廟掙錢。


寺廟妓女的性交不僅是爲了樂欲,而且也是爲了敬神。這些女人把自己當作是所伺候的神的娘子,因而她們的淫蕩不受公衆的指責。況且有許多妓女并非本人樂意賣淫,而是因爲年幼時就被父母送給寺廟而被迫淪爲娼妓的。



这是印度教的突迦女神


從十六世紀到二十世紀中葉,大多數時期印度都是受外國統治,先是穆斯林,然後是英國殖民主義者。這兩種外來文化對印度都有甚大的影響。伊斯蘭教對性的态度比較保守;而英國的影響主要是同化受過良好教育的印度精英,向他們灌輸殖民統治者的維多利亞思想。1947年印度獨立後,西方性文化觀仍然影響着印度,從而富人的性生活并不完全沿襲印度傳統,印度人的性生活也就變得複雜,沒有一個統一通用的模式。

  馬克思曾說,印度的宗教既是縱欲享樂的宗教,又是自我折磨的禁欲主義的宗教;既是林加崇拜的宗教,又是劄格納特的宗教;既是和尚的宗教,又是舞女的宗教。(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統治》,見《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卷)


  在印度你很難把宗教與印度人的生活文化剝離開來,宗教的滲透與影響無所不在,衣食住行,如果你能找出與宗教沒有絲毫聯系的東西來,恐怕比登天還難。人生最基本的性,在印度的宗教文化中舉足輕重,是印度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


  在印度幾乎所有的寺廟,你都可以尋覓到性文化的蹤影,尤其是在印度首都新德裏東南600公裏的卡朱拉霍(Khajuraho),這裏有一座最著名的性廟,幾乎是來印度旅遊觀光的人必到訪之地,看了泰姬陵你或許會說光有愛情是不夠的,那麽來卡朱拉霍,這裏還有性是否足夠了呢?


我想到了在中國的很多少數民族也存在着性的崇拜,有一首西藏的詩歌就大膽而淋漓盡緻的表達了這種圖騰崇拜:雄性的雅魯藏布江啊/你敢用自己/濕淋淋的爪子/一路撕裂/世界上最高的山群/我估計/你下一步的目标/肯定就是要拉動天空了/如果真有那麽一天,天地交合了/你可以用奔騰的精液的名義/證明天下确有一種東西/叫做男性。當我第一次讀到這首詩歌的時候,是一種雄壯與威武,是對男性最輝煌最美的贊美,對于原始的美最直接最樸素的表達。



  在流傳甚廣被印度奉爲三大經典的《愛經》中,更是用哲學的形式诠釋着性愛,它強調的容忍、溫柔、精英主義、濫情和無情抽象混合等,都是印度的獨特社會形态和思想所塑造出來的。該書偏重性愛時的心理描述,在談之前花了很大的篇幅先談論了關于的問題。書中說是身體、心靈和靈魂的體驗。相愛的人更需要用心靈去彼此感應,用純潔的靈魂去忠貞,而用身體去體驗天地合一的美好境界。書裏詳細描述了各種性交技巧和調情藝術,其中更是融合了當時社會的各種風情,把古印度的藝術愛好者在詩歌,音樂,繪畫,雕刻等方面的才藝用一種非常柔和與美的方式一一呈現,爲後人揭示了愛不僅僅是一門藝術,還是一門渲染了濃厚宗教色彩的學科,而非赤裸的肉欲。這本書的目的是爲了女性取悅于男性,書中說妻子應該掌握各種技能,如唱歌跳舞、裁剪、手工、巫術、鬥雞和賭博等共64項外能,還應該掌握64項内能,如八種擁抱,八種接吻,口交的八個階段,抽動陰莖的八種方式等,把性愛的姿勢,技巧與性愛的和諧用藝術表現形式栩栩如生的給人們描繪出來。而這裏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就是,幾乎所有的印度關于性愛的技巧中,都并不歧視女性,中國古代很多房事典籍中,都以女下位爲主,強調男性的地位,男性在性愛中占主導地位,女性隻是附從,盡管印度的性愛也是讓女性取悅于男性,但是并不強調男性的主動權,而是認爲男女平等,甚至女性占有更多的主動,讓女性帶動男性,所以大多的圖畫,雕刻,女下位的姿勢比較少見,一般都是站立,或者摟抱,或者女上位。



  《愛經》的作者犢子氏是在嚴格的禁欲之後才在公元四世紀左右完成的這部著作,他認爲性愛是建立在男女雙方共同需求和滿足的基礎上才能完美和諧,并不單單是男性的一種生理發洩,而女性在性愛中呈現出比男子更大的激情,從而獲得超過男性更多的快樂。他也認爲性愛不是情欲的泛濫,而是要自我克制的,性愛的最高境界就是無我無他無情無欲渾然忘我的狀态中。


  印度人雖然撰寫了第一本集爲一體的《愛經》,但他們卻總是将完全分開,認爲真正的愛應該是無師自通的人類本能,無需任何指導;相反卻需要強調技巧。因而,印度關于性問題的書籍中常常用最主要的篇幅來介紹無愛的性技巧,即使《愛經》一書也明顯反映出這一傾向。


  總而言之,印度人的性觀念似乎是兩種極端觀點的奇妙融合,它具有粗鄙野蠻的一面,又有精美文雅的一面。印度人從極單純的否定哲學出發,卻發展出極其繁雜的性享樂方式。印度人談到愛,也讨論性,而且兩者可以完全無關。他們并未将這兩種彼此沖突的東西融爲一體形成和諧的新體系,而是将它們互相摻雜--就象他們将人生劃分成四個不同階段一樣,各階段間彼此沒有聯系。也許這就是印度的文化特色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米俐 的頭像
    米俐

    米俐的部落格

    米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