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廣東話攜帶濃厚古語


知唔知廣東話咁威 ?

在全國七大方言中,粵方言是最古色古香的,大量原汁原味的古漢語詞彙和用法,像:

“企”(站)、“食”(吃)、“行”(走)、“頸”(脖子)、“渠”(他/她)、“晏”(晚)、“慳”(節省)、“無”(沒有)、“銀子”(錢幣)、“卒之”(最後)、“姑勿論”(且不說)、“於是乎”(於是)等等,讀起來儒雅之至,白話文早就沒人這樣用了,可在粵方言裡,還大行其道,成為市井坊間的日常口語,甚至連 “嗟” 、“噫” 這些古漢語中的感嘆詞,廣州的小孩子也常衝口而出——“ 嗟,怕乜?” (“嗟” 白話讀作 “車”,含否定之意,“ 怕乜” 即“怕什麼” 。)“噫,好肉酸!”(人們通常誤把 “噫” 寫作“咦” ,其實在粵語中,兩個字是不同的。“ 肉酸” 意即“難看” 。)使人不禁拍案驚奇。

廣東人裡有不少中原世家,古風餘韻,雖廢猶存。在台山人的家庭裡,媳婦把家婆稱作 “安人” 。安人,從宋代開始就是正從六品官誥命夫人的封號。除了 台山,據說在花都、從化一帶,也有稱家婆為安人的。好比如我南海人的奶奶就被晚一輩稱為“二安人” 。聽起來頗有點官宦人家的派頭,也許,這就是“ 祖上也曾風光過” 的遺痕吧。

有人認為,粵語形成於晉代,所謂 “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晉語” 。西晉時發生 “八王之亂” ,繼而出現“五胡亂華” 的局面,這是一個北人南遷的高潮。故廣東人 “至今能晉語” ,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但清代廣東著名學者陳灃認為,廣州音最切合隋唐音,最方便閱讀古文。他寫過一本《廣州音說》,專門解釋其原因,“蓋千餘年來中原之人徙居廣中,今之廣音實隋唐時中原之音。”

最近對粵語的日常方言字詞做了些查出處。原來廣州話的日常用語那麼多字詞是古語來的。且都能在古詩詞找到:

啖(飲啖湯—— 喝口湯) :
樊噲覆其盾於地, 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噉之。—— 《史記 •項羽本紀》

閂(閂門—— 關門) :
粵語常用詞: 閂門, 閂水喉。閂總掣閂字是在南宋的書裡找到這個字的:
將已二更時候,左右人家多已閂門閉戶。—— 清 • 李雨堂《五虎征西》

傾(傾蓋—— 談話):
傾蓋為正字, 現大多數廣州人都讀成了傾計(解)。傾蓋在粵語裡之意為相熟老友交談之意。這個詞也是古語活化石之一,最古可以追溯到戰國了。傾計其實應為傾蓋。戰國時期的馬車是有門和頂蓋的, 路上遇到朋友,就會停下車來,兩車相靠。車上的頂蓋相互靠在一起。古語裡傾蓋指老朋友相遇而交談之意。
白頭如新,傾蓋如故——《史記 • 鄒陽魯仲連列傳》

畀 (畀你—— 給你) :
很多廣州人往往把 “畀” 字寫成 “比” 字或 “俾” 字, 這是錯的。還有把 “被” 和 “畀” 搞錯用法的。“ 畀” 字在古語裡是給予和託付之意。查古書資料,“畀” 字在先秦和兩宋出現。
彼姝者子, 何以畀之。——《詩 • 鄘風 • 幹旄》

多謝 (謝謝) :
這是最常用的粵語之一,多用於喜興日子、喜事上說。
多謝好風吹起後,化為甘雨濟田苗。—— 唐 • 李中《夏雲》

望 (看):
望為通假字,有多種含義。粵語的望是釋作遠視,看遠處之意。和 “睇” 的用法不同。常用詞,望見、望吾到邊、眼望望、望下先。
高亭望見長安樹,春草岡西舊院斜。—— 唐 • 王建《郭家溪亭》

睇 (看):
粵語常用字之一,如:睇戲、睇見、睇書等。是指較近的目視。
撫斯圖以睇視,久延佇以徜徉。—— 明 • 何景明《畫鶴賦》

樽 (瓶) :
粵語常用詞。如: 酒樽、啤酒樽。古語裡,樽字是特指裝酒的容器。瓶是比樽大很多的,特指比缸要小的容器。粵語也有把花瓶稱作“花樽"。
愁憐粉艷飄歌席,靜愛寒香撲酒樽 —— 唐 • 羅隱《梅花》

抑(或者):
抑為通假字,有多種含義。粵語的抑的釋義是供可選擇時的用詞。或詢問眾人意見時的用詞。粵語常用抑字後加多個語氣助詞“系” 字的如:抑系去邊度吃飯,抑系今晚去唱 K 等。
吾能之乎? 抑汝能之乎?——清 • 林覺民《與妻書》

定 (還是) :
粵語常用字, 如今晚去飲夜茶定宵夜? 今日定後日等。是用在兩種選擇中時用的最多。
不知西閣意,肯別定留人?—— 唐 • 杜甫《不離西閣二首》

犀利 (厲害) :
粵語常用形容詞之一。“犀利” 是形容某人的能力很強,如: 你就犀利啦。佢好犀利。古語裡犀利拆來解是:堅硬和鋒利。犀利指兵器堅硬鋒利和和指能力強大的形容詞。
吳兵甚犀利,太白光突兀。日已費千金,廑聞侵一撥—— 唐 • 陸龜蒙《雜諷九首》

佢(他):
佢同 “渠” 。多指 ‘水渠、首領、他’ 之意。粵語常用人稱代詞渠,就是‘他’之意。
莫掩夜窗扉, 共渠相伴宿——唐 • 白居易《北窗竹石》

企 (站) :
粵語常用動詞, 如: 企街、系度、站立之意。“企” 字是很古老的古語之一, 在南北朝,漢朝時以經有了。唐詩裡也很多用 “企” 字。
日夜企而望歸。—— 《漢書 •高帝紀》

今朝 (今天早上) :
粵語日常用得最多的方言之一,大約是指上午6-7 點的時間。的本義是指太陽剛升起到月亮完全消失前的時間。今朝一詞在唐詩與宋詞裡也是用得最為之多的。
今朝陽始生,在易得來復。—— 南宋 • 陸游《己未冬至》

僆仔、女 (未成年的少男、少女) :
粵語大多數讀: 靚仔,靚女。粵語裡把在幼兒期的叫作“細路(細孥)”,讀書的和未成年的稱作僆仔。這個“ 僆”字源於古時的緯書《春秋說題辭》, 僆是指雓雞到成雞前的小雞。
未成雞僆—— 《爾雅 • 釋畜》

後生 (年青人) :
粵語常用後生仔,後生女來指年青人。生一詞為通假多義,在唐詩裡用得很多的後生其釋義是年青人之意。
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唐 • 李白《上李邕 》

細孥 (幼兒) :
很多人寫成了細路,正字實為細孥。為假字: 古時字典裡是指兒子還有指妻子和兒女之意,細孥是指幼兒。
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世亂遭飄蕩,生還偶然遂。—— 唐 • 杜甫《羌村三首 》

好天 (晴天) :
粵語常用詞: 好天。好天一詞在唐詩和宋詞裡用得很多。
何事曠官全不語,好天良月鎖高台。—— 唐 • 李山甫《司天台》

斟酒 (倒酒) :
斟為通假字, 在粵語裡有兩個釋義。除斟酒、斟茶外, 另外指商量一些機密也會用斟字,如斟數。
故人賞我趣,挈壺相與至。班荊坐松下,數斟已復醉。—— 晉 • 陶淵明《飲酒》

窿 (洞) :
粵語常用字, 詞如山窿、耳窿。
穹窿紆曲。大雷、小雷湍波相逐。—— 北魏 • 酈道元《水經註》

憎 (討厭) :
粵語常用字之一, 釋義為厭惡之意,非常之古老的一個字。唐詩, 宋詞裡常用字。
秦甚憎齊。—— 《史記 • 屈原賈生列傳》

著衫(穿衣服):
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 南北朝 • 《木蘭辭》

衫(衣服):
粵語裡衫字原來最早在漢朝就有這字的,在唐詩宋詞裡都是以衫字指衣裳。而衣服在古書裡有兩種釋義,另一種是指:形體、身軀。
晚入東城誰識我,短靴低帽白蕉衫。—— 唐 • 白居易《東城晚歸》

喫(吃):
老廣州和農村裡還常用喫字的。而後生一輩很多都用食字。用最多的就是: 喫飯。古文裡正字釋義,食為六谷和糧。為名詞。而吃為口吃,說話不流利之意。而喫字為動詞,指進食。查繁體版全唐詩,都是用喫字的。一些古蹟裡刻的唐詩都是用喫字。
堂西長筍別開門,塹北行椒卻背村。梅熟許同朱老喫,松高擬對阮生論。—— 唐 •杜甫《絕句》

懃力 (勤奮) :粵語常用詞勤力,最早在漢代出現。
早作而夜思,勤力而勞心。—— 唐 · 柳宗元《送薛存義序》

隔籬 (旁邊) :
粵語日常用詞。如隔籬屋 (鄰居)、隔籬位 (鄰桌)
不吃胡麻飯,杯中自得仙。隔籬招好客,掃室置芳筵。—— 唐 • 姚合《過張雲峰院宿》

諗 (想) :
諗為通假字,粵語常用字。原來是先秦時期就有的。諗在粵語裡有兩種用法,想著某些事和思考都用諗字。
豈不懷歸,是用作歌,將母來諗。—— 先秦 . 詩經《四牡》

得閒 (有空) :
異日朝,得閒而入邑,致車一乘而後止。—— 《晏子春秋 • 雜下二八》

詐諦 (假裝) :
相如度秦王特以詐佯為予趙城,實不可得。—— 《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

紙鳶 (風箏) :
折竹裝泥燕,添絲放紙鳶。互誇輪水碓,相教放風旋。—— 唐 . 路德延 《小兒詩》

引用中的《說文》是中國公元前100 多年的字典,全稱是《說文解字》。是東漢時期許慎編撰的。收錄了9353字,重文1163 字,合共10506 個漢字。
許慎, 河南漯河人, 被尊稱為中國的字聖。《說文解字》是最影響中國的100 本書之一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米俐 的頭像
    米俐

    淮鹽荔枝米俐

    米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