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禱告中所揭示的人性
經文:路18:9—14
本段經文是耶穌所講的一個比喻,論及法利賽人和稅吏的禱告。禱告是人對上帝肺腑之言,不只是真我的流露,更是人性的表白。在法利賽人和稅吏的禱詞中,由於稅吏承認自己是一個罪人,當然說明他是一個得罪上帝,有缺憾的人。相反在法利賽人的禱詞裡,他首先感謝上帝,繼而談到他個人完善的生活。在消極方面,他並不像稅吏犯有勒索、姦淫、不義的罪惡;在積極方面,他更是過著一種敬虔的生活,每一個禮拜禁食兩次,並且將所得的捐上十分之一。因此就表面看來,法利賽人是一個無可指摘的完人。但當我們從實去分析,不難發現法利賽人至少犯有下列的罪惡:
一、 驕傲的罪:在法利賽人的禱告中,他把自己與別人罪過作了一個比較,說明他的生活勝過其他不義的人和稅吏。
二、自義的罪:他覺得自己所過的生活是一種聖潔無瑕的生活,自以為一個完全的人,毫無過失,應得上帝的稱讚。
在兩人的禱詞中,雖然在含義上有不同的表白,但人在上帝面前都顯出真實的人性——罪性,這只不過是一種明顯的罪和隱藏的罪的不同表現而已。
耶穌之所以說出這個比喻,目的在指出法利賽人“仗著自己是義人”的錯處。我們都知道法利賽人是當代猶太人熱心宗教的人士,過著嚴謹的教條生活,但他們的敬虔生活往往產生極大的偏差。我們每一位基督徒都是具有宗教熱誠的人,我們的禱告,豈不是犯法利賽人的錯誤?例如:一、人與人的比較:我們在禱告中,常常與人比較,覺得自己比人虔誠,比人多讀聖經,比人多靈修,比人多捐錢,比人熱心工作,所以我們就會批評人、論斷人。亦有一些人比較是覺得自己不及他人富有,不及他人幸福,不及他人健康,不及他人亨通,因此就會懷疑上帝。聽說有一位老人禱告了十多分鐘,多是罵人的不是,並求上帝大懲罰為她報仇。我們禱告中亦常犯有同樣的錯誤。
三、自以為聖潔完全:我們在禱告的時候,往往向上帝報告自己的聖潔完善,對自己的生活絕不感危機,亦無缺憾汙穢,甚或自己覺得所做的都是對的,因此不需要上帝的赦罪和説明,更不需要尋求上帝的旨意。誠如有一些會友覺得我們每主日都是使用一種教會的禱文,似顯得呆板單調,這或者我們覺得自己的禱詞比較新鮮和有意義。倘若我們果真將自己的禱詞寫上參與比對,相信亦不過狹隘缺乏意義。我們若說自己禱告的完美,我不妨錄音筆記,我們若不是重蹈法利賽人的覆轍,便是簡單而無意義。換言之,在我們的禱告中同樣不難發現人性的軟弱,盲目,要草國造真正的禱告是人真實的面對上帝,而不是人與人的比加味較。各人有各人的長短,各人有各人的恩賜,單以自己所長去比人所短,單以自己所有比人所無,那是毫無意義之舉。
當一個人真正面對上帝,面對耶穌基督,面對上帝的聖道,我們就會像稅吏的禱告說:“上帝啊,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在禱告中我們面對基督,不但體認自己罪惡深重,同時我們更明白上帝的恩典,仰望他的憐憫和幫助。即使我們在禱告中用詞不當,含有自私、自義、驕傲、批評、論斷的罪過,但我們同樣可以得到基督的憐憫和赦免。所以聖保羅說:“我們的軟弱有聖靈幫助,我們本不曉得當怎樣禱告,只是聖靈親自用說不出來的歎息替我們禱告。”有說禱告既是人性罪性的反映,法利賽人敬虔的生活亦有錯誤。
那麼,我們豈不是無須過一種聖潔敬虔的生活,我們更無須努力為主工作?在此,我們理應知道,法利賽人的敬虔生活標準是人與人的比較,這是他們主要失敗的地方。而我們生活是以耶穌基督為我們的標準。在他的聖善中,我們生極大的偏差。我們每一位基督徒都是具有宗教熱誠的人,我們的禱告,豈不是犯法利賽人的錯誤?例如:一、人與人的比較:我們在禱告中,常常與人比較,覺得自己比人虔誠,比人多讀聖經,比人多靈修,比人多捐錢,比人熱心工作,所以我們就會批評人、論斷人。亦有一些人比較是覺得自己不及他人富有,不及他人幸福,不及他人健康,不及他人亨通,因此就會懷疑上帝。聽說有一位老人禱告了十多分鐘,多是罵人的不是,並求上帝大懲罰為她報仇。我們禱告中亦常犯有同樣的錯誤。
三、自以為聖潔完全:我們在禱告的時候,往往向上帝報告自己的聖潔完善,對自己的生活絕不感危機,亦無缺憾汙穢,甚或自己覺得所做的都是對的,因此不需要上帝的赦罪和説明,更不需要尋求上帝的旨意。誠如有一些會友覺得我們每主日都是使用一種教會的禱文,似顯得呆板單調,這或者我們覺得自己的禱詞比較新鮮和有意義。倘若我們果真將自己的禱詞寫上參與比對,相信亦不過狹隘缺乏意義。我們若說自己禱告的完美,我不妨錄音筆記,我們若不是重蹈法利賽人的覆轍,便是簡單而無意義。
換言之,在我們的禱告中同樣不難發現人性的軟弱,盲目,要草國造真正的禱告是人真實的面對上帝,而不是人與人的比加味較。各人有各人的長短,各人有各人的恩賜,單以自己所長去比人所短,單以自己所有比人所無,那是毫無意義之舉。當一個人真正面對上帝,面對耶穌基督,面對上帝的聖道,我們就會像稅吏的禱告說:“上帝啊,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在禱告中我們面對基督,不但體認自己罪惡深重,同時我們更明白上帝的恩典,仰望他的憐憫和幫助。即使我們在禱告中用詞不才覺自己的不完善,覺得自己的軟弱,承認自己是一個罪人,繼而我們更需要努力向著更高的標準(目標)直跑。此外,信仰基督的人,亦不是一種懶惰不工作的人。在路加福音17:9-10有清楚說明,一個人努力地去工作,作完了工作在內心上只當說,“我們是無用的僕人,所作的本是我們應份作的。”
換言之,我們對上帝的工作並不是一種功勞,而是一種本份。人對上帝的禱告,不是自義的陳述,而是不義的表白。因此耶穌基督提示給我們:“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求”的意義即是禱告祈求。可見我們在禱告中,應以上帝的義,上帝的國為首要,只有他的義才可赦免我們的不義。裁在法利賽人的禱告和稅吏的禱告中固然刻畫著人性的罪惡的實質,但更清楚闡釋“因信稱義”的真理。表明人在上帝面前不能“仗著自己”是義人稱義。因為仗著自己的義,是人為的義。而真實的“義”是上帝“倒算為義”的義,此種“義”就是從上帝而來的義。稅吏的禱詞,在原文上,只是“可憐我這個罪人”,在中文聖經加上“開恩”是極有意義的,換言之,唯有基督的恩典和憐憫,我們才能在上帝面前站立,向他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