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緬文化交流


緬甸在中國史書中有數個稱號,漢稱撣國,唐稱驃國,宋稱蒲甘,元稱緬國,自明代起始稱緬甸。中緬兩國有長達2100多公里的共同國境線,山山相依;水水相連。緬甸的伊洛雅底江和薩爾溫江都發源於中國的青藏高原。伊洛雅底江的上游是大盈江和龍川江;薩爾溫江的上游是怒江。1957年,當時的中國國勉院副總理陳毅在訪問緬甸時,寫了一首題為《贈緬甸友人》的詩:
我住江之頭;君住江之尾。
彼此情無限,共飲一江水。
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
彼此為近鄰,友誼長積累。
不老如青山,不斷如流水。
甲. 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與撣國。
緬甸位於亞洲兩大文明古國――中國和印度之間,上緬甸自古就是中國通往印度、阿富汗乃至歐洲羅馬的陸上通道;下緬甸又是中國古代航行到東南亞、南亞、西亞各國的海上中轉站。據《史記·西南夷傳》記載:秦秦時期,已有中國四川民間商人到中緬邊境的乘象國(又稱越滇)經商,而且還從這裡途經緬甸到印度做買賣。由於可知,那時從四川經緬甸到印度已經有了商道。英國學者哈威G.E. Harvey所著的《緬甸史》記載:從公元前二世紀起,中國便以緬甸為商業通道。商人在其地以中國絲綢等等名產,換取緬甸的寶石、翡翠、木棉,印度的犀角、象牙和歐洲的黃金等珍品。
除了陸路商道,中緬兩國的海上交通也開闢得很早。漢武帝時,中國海船就已駛抵緬甸境內沿海一帶國家,以黃金、絲綢凡換取當地的明珠、璧琉璃等特產和奇石異物。
公元69年為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東漢在靠近中緬邊境地區設永昌郡。永昌特產豐富,商業發達,邊地商旅雲集,不僅促進了兩國邊境人民之間的貿易往來,也為兩國建立邦交、促進文化交流創了條件。設郡不久,緬甸境內一些部落紛紛派遣使節攜禮品到中國,以示友好。
東漢永寧元年(公元120年),撣國國王雍由調遣使帶樂隊和幻人(雜技演員)到洛陽作出精彩表演,一時轟動京師。翌年,漢安帝封雍由調為漢大都尉,並賜印綬、金銀、彩繒(絲織品)。這是中國皇帝第一次授予緬甸首領漢朝官職,也是中緬兩國最早建立外交關係的開始。從此,漢朝官制、漢字和金石藝術等文化便傳入緬甸。
公元225年蜀相諸葛亮舉兵南徵。據東晉史家常璩所撰《華陽國志》記載,諸葛亮在平定滇地之後,將羸弱之兵配大姓為部曲(家僕),並實行世襲的土司制度(這裡的土司制度是指封賜各族首領官爵以統治本族人的辦法)。這制度不僅對西南各少數民族產生很大的政治影響,而且影響到鄰近的緬甸,至今仍沿襲此制度。當時諸葛亮還勸各族人民築城堡、務農桑,把漢族的生產經驗、技術和知識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們。至今緬甸北部地區仍舊採用與中國西南少數民族同樣的耕作方法。
今日在緬甸依然流傳著諸葛亮的故事。史書中則有緬甸境內存在著諸葛武侯廟、武侯南征碑、孔明城的事跡。
魏晉南北朝是佛教在中國的全面發展時期。位於中印兩國之間的緬甸,在傳播佛教文化上,起著橋樑作用。早在公元一世紀時,著名印度高會迦葉摩滕和竺蘭二人,據說就是取道緬甸來華的。
乙.唐代――中國與驃國。
唐貞元17年(802年),受驃國國王雍羌派遣,王子舒難陀率領一個由樂工組成的35人友好使團到長安獻上驃國的音樂。樂團在宮廷演出時,受到上上下下的熱烈歡迎。大詩人白居易曾為此賦《驃國詩》,描寫了樂人演出時的情況,生動而傳神:
驃國樂,驃國樂,出自大海西南角。
雍羌之子舒難陀,來獻南音奉正朔。
……
玉螺一吹椎髻聳,銅鼓一擊文身踴。
珠纓炫轉星宿搖,花鬘抖擻龍蛇動。
詩人元稹、胡直鈞、王溥等也都為驃國寫下了詩篇並傳頌後世。《新唐書·驃國傳》中有對驃國樂器和樂曲的詳細記載,除了敲擊類的樂器外,還有各式各樣的彈奏弦樂吹奏樂器;傳入中國的樂曲則有:贊裟羅花、佛印、白鴿、白鶴遊、甘蔗王、禪定和孔雀王、野鵝(均為唐譯名)。
中外學者一致公認《新唐書》關於驃國獻樂的記載,是世上僅有記載驃國樂器和樂曲最詳盡、最有價值的文獻。緬甸史學家對中國《新唐書》和其他古籍中關於驃國的各種記載非常重視,因為緬甸國內此方面的記載已失傳,人們只能從出土文物和碑文中窺其片段。
驃國音樂傳入中國,對中國音樂影響至為深遠。直到今天,在緬甸音樂中,從樂器到歌唱的曲調,有些中國人聽來是相當熟悉的,有些廣東、福建音樂的曲調,也跟其十分相似,當然,緬甸音樂也受到中國音樂影響:緬甸箜篌又稱「德由倉」,「德由」緬語意為中國,「德由倉」的意思就是中國豎琴。中國胡琴傳到緬甸稱作「德由德躍」,意即中國提琴。緬甸樂器的鑼、鈸、鼓、笛、笙、吶等也與中國相同。
丙.宋代:中國與蒲甘。
公元10至11世紀對於中緬兩國來說,都是重要的轉折期。在中國,宋王朝的建立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割據的局面,統一了中原和東南沿海地區,而政治中心亦南移。北方的陸路交通因為受到遼、金、西夏所阻擋,對外聯繫只好改以海路進行。與此同時,宋王朝也採取從西南途徑抵達緬甸。
中國史書記載的蒲甘第一次正式遣使入宋,是阿奴律陀之子江喜佗時期(公元1084年-1112年),即宋徽宗崇寧五年(公元1106年)。當時的蒲甘王朝已經完成了全國的統一,國力日益強盛,國際地位隨之提高,所以宋王朝在接待蒲甘來使時,應該採用甚麼規格,尚書省是進行了認真的研究的。最終,朝廷同意以大國之禮接待蒲甘使節。從《宋史•蒲甘傳》的相關記載中可知,宋朝廷對當時緬甸的情況是相當了解的,而且十分重視雙方的關係。學者認為蒲甘使節是取海路入宋的。
蒲甘使節第二次入宋是公元1136年緬王阿隆悉都時代。由於北方陸路受阻,故宋朝缺乏戰馬,緬甸跟大理的地方政權保持著密切的關係,與宋交往也常通過大理進行的。根據《諸蕃志•蒲甘條》載:「其國馬多,不鞍而騎。」緬甸的馬最早是從大理傳入的。除了馬匹之外,宗教哲理、醫學等在中緬兩國之間互相傳播。
丁.元代:中國與緬國。
整個元代,緬甸至少有13次遣使入元,而元朝也曾派人6次出使緬甸。政治上聯繫加強,很自然地促進兩國的經濟文化交流。中國的曆法、習俗等都傳入緬甸,並對緬甸農業產生很大的影響,今天緬甸的節氣跟中國相似,同時也有閏月,緬語稱「瓦塔聶」。同樣,緬甸新年的潑水節也盛行於中國雲南西雙版納和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一帶。
公元1285年,元朝大軍壓境,緬王派遣高僧信第達巴茂克為使節,前往大都(今北京)與元議和。由於信第達巴茂克是德高望重的佛教領袖,又有外交才能,終於用佛教教義說服了元朝忽必烈中止對緬甸用兵,取得外交上的勝利。
戊.清代:中國與緬甸。
清朝前期曾多次派兵出征緬甸。1769年,清政府派大學士傅恒督師入緬,緬甸國王孟駁懼而求和。雙方議和之後,緬甸派使節朝貢清王朝,表示臣服中國。1790年,清廷派遣使節前往緬甸封孟雲為緬甸國王。根據史稿記載,乾隆52年(公元1787年)緬王孟雲占遣大頭目從役百多人來華,並送出貢品有:寶石、金箔、檀香、象牙、漆盒等寶物,而乾隆皇帝也回贈緬王孟雲佛像、文綺(有花紋的絲織品)。乾隆六十(公元1795年)年、嘉慶元年(公元1796年、)嘉慶五年(公元1800年)緬王又多次派一名精通漢語,名叫孟干的學者來華。孟干曾把《康熙字典》、《淵鑒類函》、《朱子全書》和李時珍《本草綱目》等大批古籍帶回緬甸,為中緬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公元1824年,第一次英緬戰爭爆發,緬戰戰敗,割地賠款。此後,緬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到了1885年,則完全被英國吞併。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在緬甸還未完全喪失主權的情況下,兩國的朝貢關係仍然沒有中斷。公元1834年、1844年和1853年,緬甸仍然三次遣使入京。緬甸最後一次來貢是光緒元年(公元1875年),這次緬甸半壁江山已經被英國人佔領。
其他資料正在整理,日後或許補上。
鳴謝:《中國文化交流史》,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出版,馬樹德編著
緬甸男女 有名無姓
緬甸人不論男女,都是有名無姓,他們通常在自己的名字前冠上一個稱呼,以便表示性別、長幼、社會地位和官職的區別。緬甸女人的通稱是“瑪”,意思是姐妹。不論已婚或未婚,年齡較大或受人尊敬的婦女都可稱“杜”,意思是姑姑或阿姨。成年、幼年或少年男子的名字前,往 往加“貌”,意思即自謙為“弟弟”。對長官或長輩的男子,其名前往往加“吳”,意思即敬稱對方為“叔叔”、“伯伯”。對平輩或年輕的男子,名前往往加 “郭”,意思即稱對方為“兄”。
緬甸女子結婚後,仍然用自己的名字。雖然緬甸婦女在名字上比西方婦女有地位,但她們在實際生活中付出的汗水卻遠比男人多。特別在緬甸廣大農村地區,男人在家是典型的“三等”公民:等天亮、等吃飯、等睡覺。他們除了喝茶、聊天,或在家照看孩子,平日很少去幹農活。非但如此,一天的勞作結束後,洗澡卻是男人優 先,女人在後。就算出家,緬甸男女也是不平等的。因為男人出家當和尚可以還俗,還俗後可以酒照喝,肉照吃,媳婦照娶,而女人一旦出家當了尼姑,則終生不能還俗,必須伺候佛祖一輩子。
其他資料正在整理,日後或許補上。
以下緬式食物由緬甸歸僑炮製,歡迎各位享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