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現代人讀《孟子》--以意逆志,是為得之
【原文】
故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①志,是為得之。 如以辭而已矣,《雲漢》之詩曰:“周余黎民,靡有子遺②。”信斯 也,是周無遺民也。
【注釋】
①逆:揣測。②靡有:沒有。不遺;二字同義,都是“餘”的意思。
【譯文】
所以解說詩的人,不要拘於文字而誤解詞句,也不要拘於詞 句而誤解詩人的本意。要通過自己讀作品的感受去推測詩人的本意,這樣才能真正讀懂詩。如果拘於詞句,那《雲漢》這首詩說; “周朝剩餘的百姓,沒有一個留存。”相信這句話,那就會認為周 朝真是一個人也沒有了。
【讀解】
孟子是在和學生咸丘蒙討論有關大舜的事蹟時順便說到讀詩 的方法問題的。但他的這段話,尤其是關於“以意逆志”的命題, 卻為了中國古代文學批評中的名言,直到今天,仍然受到現代 文學批評專家、學者們的重視。
所謂“詩言志”,語言只是載體、媒介。因此,讀詩貴在與詩 人交流思想感情。
劉勰《文心雕龍·知音》)說:“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 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
“情動而辭發”是“詩言志”;“披文以入情”是“以意逆志”。 為勰發揮的,正是孟子的讀詩法。
至於現代批評所說的“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強
http://bbs.ljxy.com/viewthread.php?tid=53242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