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後備方案 隨時限制沽空

(綜合報道)
(星島日報 報道)由美國 引發的金融海嘯,各地股市出現翻天覆地波動,同時為大鱷製造獵食機會,在市況未明人心虛怯,傳聞滿天飛之際,大手沽空股票圖利,歐美多國及亞洲地區,已先後宣布限制或禁止沽空活動,穩定股市。
香港亦有兩手準備,據《英文虎報》引述港府消息人士透露,當局已密切注意市況,一旦沽空活動大增,便啟動緊急措施,限制沽空活動。
雖然歐美多國,以至鄰近香港的台灣 、新加坡 ,以及南韓 等地,在經歷股市大幅下跌後,都作出不同的限制沽空或禁止沽空活動,台灣更於前日進一步收緊沽空限制,由禁止一百五十隻指數股份沽空活動,擴大至禁止所有台股的沽空活動;然而,港府仍未有限制沽空的動作。
其實,港府為應付今次金融風暴已有腹稿,並隨時可落實執行。
倘市況大變動 馬上啟動
據《英文虎報》引述政府的可靠消息人士指出,當局一直密切監視市況,並指一旦沽空的成交量大增,或市況出現重大變動,港府便會馬上啟動緊急措施,即時落實限制沽空措施。
美國是全球最早一個禁止沽空活動國家,早於「兩房」在七月中出現問題時,美國證監會 便禁止無貨沽空(即先要借貨才可沽空),而隨着金融海嘯引發的巨浪愈捲愈大,英國 率先於上月中禁止沽空金融股,期後美國證監會也跟隨,除全面禁止近八百隻金融股的沽空活動,同時又禁止無貨沽空,限期於本月十七日屆滿,華府希望透過七千億美元 的救市方案能趕及在限期前通過,當中包括把無貨沽空的限期延長至一段較長時限(詳見另文)。
由於今次的金融危機,令多家歐美大行都要倒閉收場,投資者信心盡失,一旦市場出現任何風吹草動,均即時沽貨止蝕,於是,有投機者就利用市場各種傳聞,製造恐慌,並沽空有關的股份,當不利消息出現令股價大插水時,便可藉此獲利。強如美國大行雷曼兄弟,最後亦要申請破產保護令收場,亦被指是「沽空」活動惹的禍,因為沽空活動令本已疲弱的股價進一步下跌,企業在融資時增加難度,繼而被調低評級,最終引爆財政問題。
較早前,美國證監便調查是否有人利用謠言散布金融機構不利消息,並沽空圖利。
業界認同 指有穩定作用
其實,當不斷有國家加入禁止沽空活動,以穩定股市的行列時,港府遲遲未有行動,就惹來市場人士質疑,全球各主要金融市場都禁止沽空,惟獨香港例外,故可能引來大鱷或對沖基金 「光臨」,在港進行沽空活動,但其後在證監會提出香港沽空規定較嚴,沽空市場亦暫未見異常下,本港未跟隨外圍作出限制,但同時強調,若有人濫用沽空,即會採取適當措施回應。
早前多隻優質藍籌股出現的洗倉活動,可能便是由大鱷「沽空」所引發,證券業人士認為,港府若能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