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media.h.land/prod/210616-043837-080-small.jpeg&width=40&height=40)
『今日看到《時代論壇》刊登循道衛理會發律師信控告袁陳錦美師母,才意識到這件事情的複雜。求主保守後續結果不要讓神的家蒙更大羞辱!轉載者注】
循道衞理爭議下追思袁天佑 盧龍光哽咽說袁牧生命中的痛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media.h.land/prod/20230929-075119.9297-small.jpg&width=500&height=333)
【時代論壇訊】袁天佑牧師於七月十五日因急性腦出血逝世,循道衞理聯合教會牧師部九月二日為其舉辦追思禮拜,惟家屬一直反對教會為袁天佑辦追思聚會。禮拜期間,前香港基督教循道衛理聯合教會會長盧龍光牧師指出袁天佑「生命中的痛」與其事奉有關,提及袁天佑過往曾因迫於壓力要聘請袁陳錦美師母成為堂區宣教師,而被短暫停職;而其患癌期間,沒有被家人邀請回家養病。
在追思環節中,盧龍光說,追思禮拜之所以舉行,是因袁天佑是循道衛理「大家庭」的一員,各人對其離世感到哀思懷念,而非為了「歌功頌德」,也非「行禮如儀」,「我們不會因他被當權者攻擊而割席;亦不需要因他被人稱讚,而分享他的光環。」他又指,當晚他追思的不是袁天佑的優點、貢獻,而是「生命中的痛」,而這痛是與其事奉有關。
一九九○年袁天佑爭取調派北角衛理堂(下稱北衛)擔任主任牧師。盧龍光指,原因是袁陳錦美師母於七、八十年代曾是北衛的宣教師,在任時觀察到北衛的問題,希望幫助北衛革新,於是十年後鼓勵袁天佑調派北衛。
盧龍光覺得不合適,惟袁天佑從英國打長途電話表示心願,便只好同意。然而,袁天佑在北衛事奉期間,卻「發生了許多事」,包括「年輕人以世俗手法操控堂區代表選舉、排斥年長堂區領袖」,資深領袖亦以同樣手法「重奪堂會控制權」, 令到「教會不像教會」。
盧龍光表示,當時就此情況與袁天佑商討,感受到其無奈與傷痛,及其對此無能為力。他又指,袁天佑在為了讓袁陳錦美師母正式成為堂區宣教師的壓力下,甚至冒著被紀律的風險,違反宗派的師母不可與牧師受聘於同一堂會的原則,而通過聘請。
當時為總議會書記的盧龍光與時任會長李炳光,曾力勸袁天佑以其他方式聘請,惟袁天佑「不發一言」,於是二人惟有收回袁天佑的印信、鎖匙,但告知袁天佑若改變決定,便可馬上復職。其後一天,袁天佑改變決定並即時復職。 「(袁天佑)明知故犯,受到教會短暫的紀律,你可以想像他有多痛呢?夾在教會的辦事程序原則,和師母要以自己的方式事奉之間,他的困擾是何等的大?」
二○一二年袁天佑當選為循道衛理聯合教會會長。盧龍光指,當時袁陳錦美「堅定反對」,但「天佑確認這是上帝的揀選和教會的託負,因此不時離家出走,表示決心。」他又指,袁天佑擔任會長兩年後就「被要求辭職」,但仍然堅持。「在三年的會長任期,他所受的壓力和痛,實難以為外人道」,盧龍光哽咽地說。會長任期結束後,袁天佑亦嘗試申請延期退休,惟被「要求立刻退休」,於是只好收回申請。
盧龍光繼續哽咽說,袁天佑患癌期間,沒有被家人邀請回家養病,交到酒店的緊急聯絡人資料是循道衛理聯會教會的總幹事、其針藥亦是儲藏在總議會辦公室的冰箱。「我們可否體會到他一生是以教會為家的事實?而又體會到他的痛......其實過往這二三十年,不少知情的弟兄姐妹為天佑的痛而傷痛,但沒辦法表達,一直被壓抑。」
(鄭樂天攝)
翁偉業:相信袁天佑希望大家和睦
前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總幹事翁偉業透過錄影分享,提及最近發現石廠陳諏建築公司負責人陳希和及禮賢會的陳希陸(睦)牧師原來是兩兄弟,都是陳諏的兒子。他慨嘆或許陳諏一生周旋於牧者死後立碑的問題,「見盡基督徒死後家屬那些(爭鬥)事」,於是才將兩位兒子改名為「希和」、「希陸(睦)」,「希望兩個仔和睦」。他認為,袁天佑在其著作中所說的合一,與陳諏的想法一致,「天佑,我希望你也是希望我們和睦。」
基督教協進會前總幹事蒲錦昌牧師透過錄影分享,形容袁天佑沉實、沒架子、願意聆聽、情緒穩定、做事不會好高騖遠,有合一精神,不只關心教會的事,亦關心社會的事。二○一一至一五年袁天佑擔任協進會主席,蒲錦昌憶述那時香港社會及教會都充斥很多爭議,而袁天佑會與同工商量如何解決,不會因為身為主席,便要人接受其立場。
二○一四年社運期間袁天佑開放香港堂,令部份會友出現怨言。循道衛理聯會教會信徒領袖吳曾婉梨義務教士指出,當時不少年輕人陷入困境,袁天佑會去安慰並提供協助,不少家庭對此其實心存感謝;而對袁天佑產生負面情緒的教友,其情緒在袁天佑退休後亦已止息,「因上帝的愛讓我們復和。」
林津:為主走窄路波折更多
在信息環節,現任循道衛理聯合教會會長林津牧師引用創廿八13-15,指雖然雅各得到上帝必定保佑的應許,但其往後人生仍有很多波折;而信徒的道路同樣亦不只有順境,甚至因著「為主走上窄路」而遇上的困難,會比未信者的更多。然而,上帝應許了會與信徒同在,讓信徒在困難之中可以忍受得著,過程中亦讓信徒學習謙卑依靠,從而經驗到上帝的奇妙大愛。他指,在袁天佑生命上,能實實在在看見上帝的眷佑,亦看見其靠著上帝面對困難挑戰,從沒聽過他灰心失望、怨天尤人,值得每人好好學習。
他引用創廿八20-22,指雅各所重視的並非世上的財寶或個人成就,而是平安回到父家,為此願意獻上所有,盡力建立上帝的殿。他指,袁天佑過往的事奉也是毫無保留,亦可能因此而令身體出現毛病,但即使如此也沒有選擇過較輕鬆的生活,甚至患癌期間仍願出席一些會議和典禮,繼續講道寫作、關心同工和會友,亦與同工會友分享其病況。
他又提到,袁天佑在社運期間開放香港堂,讓有需要人士休息,充份活出上帝無私分享的精神。雖此舉曾引起誤會,以為是出於政治立場,但袁天佑其實十分謙和,從不會強迫人接受其政治立場,故開放堂會的舉動確實出於對人的憐愛。他勉勵指,當盡力實踐上帝心意時縱使被誤解、反對,但都要清楚自己在做甚麼,並靠主堅持。
參與者:追思權利並非只屬某些人
參與當晚追思禮拜的鄧先生表示,禮拜完結後的心情是感恩,因可以在當中表達到對袁天佑的懷念,「我珍惜同袁牧師嘅關係」;大會是次的安排亦恰當。他又指,對於和袁天佑的關係,每個人有自己的體會,追思的權利亦並非「只屬某啲人」。
追思禮拜於九月二日晚上八時,在循道衛理聯合教會國際禮拜堂正堂現場舉行,現場不設會眾及公眾席。據本報記者現場門外觀察,除了循道衞理的牧師外,出席者包括本地宗派領袖、基督教協進會代表、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代表、神學老師及關心社會的教牧等。
整個追思禮拜會直播到循道衛理聯合教會香港堂、九龍堂、安素堂及觀塘堂。在香港堂的直播站,約有一百二十人出席。據悉,九龍堂的直播則有約八十人出席。
受邀出席者於國際禮拜堂散會情況(陳盈恩攝)
只有受邀參加者才可進到現場參與聚會,出席者須向現場工作人員展示邀請信件(陳盈恩攝)
家屬對教會堅持辦追思禮感無奈
聚會前一天,袁天佑二子袁健恩在FB發文,寫出七月四日父親向他交代的遺願,包括:只通知家人親戚、簡單祈禱後做火化、後通知教會和不用辦公開聚會;保護母親、「睇住」哥哥;還有是關於另一牧師,袁天佑請兒子如有需要就替其做證。袁健恩表示,袁天佑的想法是不希望某些人在其安息禮拜上發言,又不想交代,便不如不辦公開聚會,免卻紛爭。有關最後一個遺願,袁健恩透露是有關教會低調處理了一位牧師的錯,因此袁天佑不希望那人在其安息禮拜上說話。袁健恩說袁天佑給他第三個任務就是如果涉事者再犯,袁健恩可代袁天佑為一件舊事作證。他對教會堅持辦追思禮拜感到無奈,並向袁天佑道歉,指不能完成其託付。
袁陳錦美師母亦在追思禮拜後在FB發文,指某人「厚顏無恥」,還上台為袁天佑說話。他說袁天佑人生一件大錯就是無即時陪伴受害者報警,又指這並非《明報》記錄的事。(編按:《明報》五年前揭露盧龍光曾在教會內被投訴性騷擾成立。有關裁決後來被推翻。)她又在FB留言回應,袁天佑所說的是另一事件。「有膽識性騷人,怎會沒有這個膽色繼續上台自辯吹噓?」她說,會出席聚會的人「已經願意坐定定聽乜都照單全收喇」,又指「清潔的心 自知者明」。
(編按:報道刊出後,翁偉業聯絡本報,指禮賢會陳希陸牧師的爸爸原本希望稱他為希睦,但登記名字的官員錯寫為陸,於是只好將錯就錯。)
#教會紀律#性騷擾#追思禮拜#袁天佑#律師信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media.h.land/prod/210616-043837-080-small.jpeg)
循道衛理發牧函述袁天佑追思禮拜安排 林津:望各人卸下重擔 彼此和睦
【時代論壇訊】袁天佑牧師的追思禮拜安排早前引發爭議,循道衛理聯合教會上週向袁陳錦美師母及《門徒媒體》發律師信,指他們言論失實。循道衛理聯合教會在九月廿一日在該會網站刊出會長牧函,會長林津在信內指發律師信是不得不這樣做,指對方除非有實質證據,否則應收回言論並道歉。他在信末祝願此事就此平息。
林津指,袁陳錦美的網上言論愈來愈失實和具惡意,尤其是誣蔑該會盧龍光牧師在十一年前曾發生性侵事件,及詆毀該會隱瞞事件。由此,林津指該會不得不向袁陳錦美及協助散播不實言論的媒體發律師信,要求對方除非有實質證據,否則應收回言論及公開道歉。林津表示,早在八月二日,袁陳錦美已向該會發出首封律師信,要求取消追思禮拜。
林津指過去一段日子該會承受極大壓力,也要堅持作出合乎上帝心意的決定和行動。他在文末祝願此事就此平息,「各人卸下重擔,彼此和睦」。
有網民於袁陳錦美FB留言,指對牧函不解,袁陳錦美回覆該留言指,最同意網民建議:循道衛理應將盧龍光十一年前的不法行為,連同二〇一八年的事情向執法機構報案,一併調查,還盧龍光公道。
指追思禮拜不是喪事,袁陳錦美中途改變主意
另一方面,林津亦於牧函內闡述安排追思禮拜的經過。林津指,在七月十四日袁天佑牧師被送入東區醫院至該會於七月十九日公佈各項悼念安排期間,他與袁陳錦美一直溝通,氣氛良好。
而在袁天佑牧師離世兩天後,即七月十七日,袁陳錦美表示家人初步決定不舉行任何公開儀式。林津隨即表示教會或會另外舉辦追思禮拜,因袁天佑與該會關係密切,想對他深表敬意和感謝,也為了安慰和牧養因袁天佑離世而感哀傷的眾弟兄姊妹。林津指,按常理及對袁天佑的了解,都難以接納袁天佑有一個跟該會「過去做法完全不同的『遺願』,並選擇透過師母轉達而不直接跟本會的任何一位同工表達」。
林津又指,袁天佑的喪事在家屬安排下於八月二十日完成,而追思禮拜不是喪事,非由家人負責,也毋須家人同意,殯儀專家和律師意見也是如此。他於七月十九日告知袁陳錦美上述安排,得其回覆:各有各辦事,家人不出席追思禮拜,也不需要教會任何人士協助或出席火葬禮。在該會公佈此方案後,林津指袁陳錦美改變主意,要求該會取消所有悼念活動,並指「由社會去評核」。林津指,其後雙方對話暫停,但袁陳錦美繼續在網上媒體指控教會。
而在九月二日該會舉辦袁天佑追思禮拜的前一天,袁天佑的兒子在面書發帖道出袁天佑遺願的細節。林津則對此感到奇怪:「若此屬實,為何不一早說出,若早跟我們說,我們或有不同處理方式」。此後,他指袁陳錦美的言論愈來愈失實及具惡意,最終向她發律師信。
盧龍光上週亦向本報投稿,分享當日於袁天佑追思感恩禮拜中發表的言論。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media.h.land/prod/210616-043837-080-small.jpeg)
循道衛理指處理性騷擾事件涉程序不公 盧龍光:報告還部份清白 不要求全面調查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media.h.land/prod/20230929-081023.9298-small.png&width=500&height=333)
【時代論壇訊】循道衛理聯合教會總議會就一八年該會前會長盧龍光牧師被投訴涉嫌性騷擾一事,近日發表相關小組工作進度報告。在事件檢討方面,該報告指,事件不能視為穩妥的「裁決」,涉及程序不公,對被投訴者不公平;而且,原本保密的事件被外泄亦令投訴者感受傷。該會在未來會為相關投訴設立專責小組,亦將草擬該會〈防治性騷擾政策〉,及為會友舉辦公開聚會講解。涉事的盧龍光牧師亦發表文章,指報告還他部份清白,不會要求再作全面調查;事件令他深切反省牧養態度,但仍會堅持以信任及愛心說誠實話作牧養原則。
報告撮要版由該會會長林崇智牧師在三月卅一日發出,上載於該會網站。報告就事件的檢討小組、政策草擬小組及宣傳及培訓小組工作進度作分享。檢討小組的報告指出,泄密事件令投訴者感受傷失望,最終接受該會處理:被投訴者沒承認所有指控、不同意小組裁決,但對自己令對方不快而表示歉意,主動辭去該會屬校校監職務,這是完成調解的重要原因。該會指,處理過程中未有包庇被投訴者,而被投訴者亦要求對事件及就泄密行為進行檢討。
不過,報告認為,處理事件的調查小組,其權責未有清晰界定並存在矛盾,因此也不能視為穩妥的裁決;而小組未有跟從法庭的調查程序,卻作出如法庭的判決,並在不預期泄密情況下被報章報道,引起誤會,對被投訴者並不公平。小組又指,泄密令人高度懷疑泄密者在牧者群當中,指會長須再三訓示同工及信徒領袖,並譴責泄密行為。該會會長、副會長等個別會見了十位曾接觸有關調查記錄的牧者,他們均在聲明書上簽名表示自己沒有泄密,故報告指泄密事件可能要在懸疑中放下。
該會亦隨即訂立措施,列明處理性騷擾投訴的流程及專責小組的權責,並加入「陽光測試」原則。報告又指,他們的政策草擬小組已完成訂定該會防治性騷擾政策及該政策的簡單版本,並隨即開始草擬處理性騷擾手冊供同工遵從。
另一邊廂,事件主角之一、該會前會長盧龍光牧師亦於剛過去的主日,在該會週刊以〈反思、感恩、仰望〉為題發表文章分享心路歷程。他指出泄密事件破壞會眾對教會的信任,亦對投訴者、被投訴者及其家人造成傷害。對今次教會的報告,他認為是還了他部份清白。他強調當日了解教會成立的相關小組,是要進行如家庭內部的調解,並非進行深入調查和裁決,他接受調解協議的前提是不想令投訴者不快。他指基於這初衷,決定不會要求重新作出全面及公正的調查,認為報告的發表是這事件的結束。
他亦分享自己的感受,指曾經歷詫異、反思、感恩、委屈等心路歷程,又求主醫治因事件受傷的人。可是他也感恩,因他「警覺上帝的鬧鐘已響」,指他一二年已經退休,早應放下該會的工作,開展人生下半場事奉。
盧龍光亦分享,事件使他就四十多年的牧養態度作深切反省,在今後將提高警覺,更敏感於他人感受,尤其是不經意間可能使人感到傷害;但他仍會堅持以親切態度以信任、愛心說誠實話。他亦期望因這次經歷使自己可以牧養教會和社會中因遇到不公而需協助的人。他亦引用哥林多後書的經文指,回顧過去,保羅的話是他的指引:「我被你們、或任何人評斷,都認為是一件小事;我自己並不評斷自己。我覺得自己良心清白,但不能因此證明我沒有罪。惟有主才是審斷我的。」(林前四3-4,《現代中文譯本》);「感謝上帝,因他有說不盡的恩賜!」(林後九15)
去年二月中,《明報》刊登報道指原為循道衛理屬校校監的盧龍光被投訴一八年底涉嫌性騷擾一名屬校女職員,循道衛理的相關小組裁定指控成立,停止其在學校教育部職務。其後,時為基督教協進會總幹事的盧龍光亦辭去該會總幹事一職,該會性別公義事工近年致力推動教內提高對性騷擾的關注和意識。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lychee832.blog/wp-content/uploads/2024/06/pro-niYUskO7-632x1024.jpeg&width=632&height=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