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1/2/16 (三) 1:51:36 AM
核心提示:統治集團內部的人,控制著通向以暴力組織為後盾的最高權力的資訊渠道,他們是齊景公的耳目。晏子實際上幹得如何並不要緊,要緊的是資訊渠道中傳上去的是惡言還是美言,在正常情況下,他本人的命運便是由此決定的。作為資訊通道的把關人,二讒在晏子面前碰壁,願望沒有得到滿足,預期中的利益未能實現,積攢了滿腔怨恨,自然不肯傳達有利於晏子的好話,也不肯攔截詆毀晏子的壞話。如果實在聽不到什麼壞話,我想,只要有機會,他們一定也願意編造出一些謠言。更何況民間還有三邪存在,不愁聽不到壞話。
文章摘自《潛規則》作者:吳思出版:復旦大學出版社
“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淤泥”。老百姓是蝦米,靠泥土中的微生物生活。縣太爺之流的小官是小魚,靠百姓生活。權貴以及權貴左右的助手是大魚,靠勒索小官生活。蝦米的生長繁殖速度是固定的,只要吃的數量適當,別超過蝦米的生長繁殖速度,這就是合理的。
《晏子春秋·外篇第七》中記載了一段晏子改規則的故事。晏子(名嬰,卒于西元前500年)是與孔子同時代的齊國賢臣,年齡大概相當於孔子的父輩。他生活的那個時代,正是為後世建立種種基本規則的所謂軸心時代,他的故事也蘊涵了這類規則問題。
故事説,齊景公派晏子去東阿當領導,在晏子領導東阿的第三年,齊景公把他召回來訓斥了一頓。齊景公説:“我還以為你挺有本事呢,派你去治理東阿。現在你竟把東阿給我搞亂了。你回去好好反省反省吧,寡人要狠狠處理你。”晏子的態度極好,立刻表示改正,他説:“請允許我改弦更張,換一個辦法治理東阿。如果三年治理不好,我情願以死謝罪。”齊景公同意了。
第二年,在晏子上來彙報稅收工作的時候,齊景公迎上前去,祝賀道:“好極了!你治理東阿很有成績嘛!”
晏子回答説:“從前我治理東阿,後門全部關死,賄賂根本就沒有。池塘裏的魚都造福窮人了。那時候老百姓沒有挨餓的,而您反而要治我的罪。後來我治理東阿,大走後門,大行賄賂,加重老百姓的稅賦,搜刮來的財富不入國庫,都孝敬您左右的人了。池塘裏的魚,也都入于權貴之家。現在東阿的老百姓有一半在挨餓,您反而迎上來祝賀我。我這人傻,治理不了東阿。請您准許我退休,給賢能的人讓位。”説著連連磕頭,請求退職還鄉。齊景公聽了,從座位上走下來道歉説:“請你一定勉力治理東阿。東阿是你的東阿,我不再干涉了。”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