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位企業家談及他的生死觀。 他說,他曾生過大病,住過加護病房, 在生死一線間被拉回人間。 從此思索著: 「我還有什麼事還沒做,要及時做?」 他說: 「現在我的每一天,都過得很感恩的生活。 以前怕死,之後不怕了。 像前些時候常摔飛機,我卻照樣搭飛機來去國內外。 事業上越來越放下,志業越來越提起。」 他從死亡邊緣回來後, 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回饋社會。 他說: 「真正的歡喜,是親身投入。」 Michael Landon曾說過一段深具寓意的話: 「在我們一出生時,就應該有人告訴我們: 你已朝向死亡前進。 那麼我們就會全心全意好好的生活, 善用每一天和每一分鐘。」 時間,由無數個「當下」串在一起。 每一瞬間、每一個當下,都帶有有恆的種子。 抓住每一個當下,人生了無缺憾。 許多人一心想活得長壽些, 我不知到你怎麼想, 但我認為,與其活得長,倒不如活得好。 重要的不是你活了多久,而是你活得「好」; 重視生命的「亮度」而非長度。 套一句Bernad Jensen的話: 活得夠長,不一定活得夠好; 但是活得夠好,就是夠長了。 有些時間專家建議你, 假裝自己只剩下七天生命, 那麼你將如何安排?和誰共度? 多半的回答是: 「如果我只剩七天, 我會告訴XX我對他的愛。」 「如果我只能活七天, 我要坐在海邊,欣賞夕陽…」 大多數人都希望能做些使生命更完整的事, 而且也都意識到這件事的迫切。 那麼,還等什麼呢? 為什麼要等到只剩下「最後」的七天, 才願意去做這些事? 為什麼不現在就做呢? |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