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甲) 我的講道



以上是本主日的讀經(二)



(乙) 網上資料


竭力進入天國窄門


【福音:路十三22-30】

這段經文含有二個重要的主題,首先是耶穌以象徵的語言說明通往天國的門是一個「窄門」(十三22-30),接著是祂預言自己在耶路撒冷將面臨的結局(十三31-35)。這個主日的福音就是前者關於「窄門」的教導。


耶穌的旅程和命運

福音的一開始重複路九51的內容,再次指出耶穌走在前往耶路撒冷的路途上,這樣的經文再次喚起讀者的注意力,意識到耶穌這條道路的最後目的地,以及祂在那裡將要遭遇的一切(參閱:路十三31-35)。


得救的人多嗎?

路上有人向耶穌提出問題:「主,得救的人果然不多嗎?」這個問題乍看之下似乎有些突兀,其實卻不然;因為就經文編輯的層面而言,路十三1-9所記載耶穌有關悔改的警告已預先對這個問題提供了非常好的準備(請自行參閱)。猶太信仰的傳統教導對這問題的看法相當分歧,有些作品提到「整個以色列都將有分於未來的世界」,然而也有作品強調:「至高者為了許多人創造了這個世界,但未來的世界則僅僅為了少數人。」


「窄門」

耶穌並未針對問題給予一個具體的資訊,而是提出一個呼籲,直接要求在場的聽眾採取行動的:「你們應該竭力從窄門進去!」「窄門」是一個非常生動的圖像,人都可輕易地瞭解其意義:誰想要通過這道門進入門內,必須具有極大的競爭熱忱。耶穌接著說:「將來有許多人想進去,卻不能進去」,更加強化了這個意義。


身世和血統並非進入天國的保證

接著耶穌說了一個隱喻性的比喻:一個舉辦宴會的主人在某個特定時刻將大門鎖上,一些遲到的賓客因此被隔絕於門外。雖然這些人企圖運用自己的身份以及和主人之間的特殊關係,但卻毫無作用;主人不但聲明根本不認識他們,更嚴厲地稱他們是作惡的人,將他們隔絕在大門之外。讀者由接下去的經文可以瞭解,這些人象徵那些自認為是天國選民,卻不遵從祖先和先知們的教導的猶太人,他們將被摒棄在天國之外,在那裡「只有哀號和切齒」。這句話是猶太末世思想文化中常見的表達方式(參閱:瑪八11-12,十三42),生動地顯示出那些被排除在末世性慶典之外的人所遭遇的情況,和這些自認為是選民的猶太人不同的是,從廣大外邦世界將有許多人得以進入末世性的天國。


「落後者」與「領先者」

福音作者最後用一句在復活後廣為流傳的話,讓耶穌為自己剛剛說過的隱喻做出詮釋:「落後的將成為領先的,領先的將成為落後的。」進入天國的條件並不是一個人先天的血統或出身,而在於是否真實地「竭力從窄門進去。」然而,這句話並沒有把猶太人完全地排除在天國之外,也沒有將被接納入天國的人完全看做是外邦人;每一個「落後者」只要接受耶穌的呼籲,認真地採取行動,都將成為「領先的」得以通過窄門進入天國。


【綜合反省】

這段福音經文的內容相當程度地反應了歷史中的耶穌所作過的宣講。路加記載這段經文,目的並不在於明確地指出到底有多少人將進入天國,而是呼籲每一個人善用目前的時機,立刻採取行動,竭力爭取天國。

對今日的基督徒而言,這段經文具有非常清楚的警告意義:凡是自以為認識耶穌基督的人,都應按著祂的教導生活,將眼光注意在永遠的得救上。教會歷史中相當長的時間誤解了這段經文的真正含意,因而主張只有很少的人才會得救,絕大部分的人都將喪亡。事實上,這並不是福音經文真正的意義。天主願意所有的人都得救(參閱:弟前二4),祂把救恩白白賞賜給每一個人,但是人也必須有相稱的行動,努力按著所得到的救恩生活,否則將會失去已得到的救恩,再次淪落永遠的懲罰之中。




 




常年期第二十一主日(丙年)讀經釋義




(主題:受洗入教便必然得救嗎?)



 



 























讀經一



66:18-21



答唱詠



117:1-2



讀經二



12:5-7, 11-13



福 音



13:22-30




 



 



A     讀經一:依66:18-21



 



1.     讀經一是的最後一章,先看上文,66:1-4雅威要說話,因為猶太人建造了聖殿作為上主的居所,他們因而感到十分自負,天主的回應是:「上天是我的寶座,下地是我的腳凳。」又在66:2說:「這一切都是我手造的。」意思是:宇宙的造物主在此,僅僅一座聖殿,簡值無與倫比或是自以為甚麼大不了!



 



2.     即使如此,天主仍願意眷顧人,尤其66:2與本主日的福音相關:「貧苦者、懺悔者和敬畏我言語的人。」在天主眼中,他們才是「活的聖殿」,就如編下24:1-14給人作的反省:「建造聖殿」比較「成為天主聖殿」會容易些。66:3指出天主為甚麼不悅納祭獻,祭獻包括有「宰殺牛犢的 祭殺羔羊的 奉獻禮品的 焚香頂禮的」,可惜獻祭同時,獻祭者「又擊死了人 又絞死了狗 又獻了豬血 又祝福了偶像」,他們陽奉陰違,違背了天主在6:6所表述的精神:「我喜歡仁愛勝過祭獻。 /span>」在日常的生活上,我們最慣常違反「仁愛」的是我們的舌頭,小小的舌頭,3:5把之比作「小小的火,能燃著廣大的樹林!」又在3:8淋漓盡致的描述:「至於舌頭,卻沒有人能夠馴服,且是個不止息的惡物,滿含致死的毒汁



 



3.     最得天主歡心的,66:5說是「敬畏上主言語的人」,66:10續說:「凡愛慕耶路撒冷 凡為她而憂傷的」,天主都會慰勞他們。對於假仁假義者,66:17說:「凡聖化又潔淨了自己的(指受了洗的人),一個跟著一個到園子裏去,吃豬肉、爬蟲和鼠肉的人,他們的行為和他們的思念都要被消滅(指天主沒有認同他們)。   66:8顯示了天主的仁慈,本來,「一個國家豈能在一天之內產生嗎?一個民族豈能在一時之間誕生嗎?」無人敢奢望轉眼間便能成就大事,但藉着上主的仁慈,「熙雍剛一覺痛就產生了她的兒子」,祂把不可能的事變成可能。教會信眾的人數急增,66:14說是因為「上主的手將顯示於他的僕人」,天主展示了祂的憐憫和公義,真可喜可賀。



 



4.     進入讀經一,66:18是天主的旨意:「我要來聚集萬民及各種語言的民族,他們都要來觀看我的榮耀」意指外邦人的「萬民」要前往耶路撒冷朝聖,他們要「觀看我(天主)的榮耀」這話回應了66:5時「那惱恨你們(「敬畏上主言語的人」)的」人的詛咒。至於「萬民」怎樣來到耶路撒冷呢?66:19說他們來自五湖四海,66:20提供了交通工具:「馬、車、轎子、騾子、獨峰駝」反省:回想當初我們接受信仰是誰推動的呢?是好友、老師、一冊書、一份關心或患重病所驅使的嗎?那一切都是天主的工具。66:19-20彷彿是新的出谷,包括了外邦人的參與。



 



5.     基督親自建立的教會不但歡迎任何人士加入,66:21更談司祭職務,說「司祭和肋未」要負責祭獻的工作和聖言的服務。信友值得反覆思量的是66:24:「他們要出去看那背叛我的人的屍體;他們的蟲決不會死,他們的火總不會滅;他們為一切有血肉的人將是可憎之物」訊息滿是啟示:不是所有「來我(天主)面前跪拜」都必然得救!



 



 



B     答唱詠:谷16:15117:1-2



 



1.     答唱詠的答句是:「你們應往普天下去宣講福音。」這話立即與讀經一連接起來,等同66:20的話:「你們的弟兄送到我的聖山耶路撒冷」,是一項使命。於是,答句中的「你們」成了工具,成為66:20的「馬、車、轎子、騾子、獨峰駝」這項使命的對象是117:1的「列國萬民」和「一切民族」,包括不同種族、宗教或沒有信仰者,福傳的人要呼籲萬民前來「讚美上主 歌頌上主」,「列國萬民」就是66:19所指各地:「塔爾史士西班牙)、普特(非洲)、路得(非洲)、默舍客洛士突巴耳(近黑海)、雅汪,遼遠的海島上



 



2.     為甚麼連外邦人都應讚美天主呢?117:2說:「因為衪的仁愛厚加於我們。」天主為甚麼要救贖世人呢?這源於祂的本性,就是「仁愛」和「忠誠」,且是「永遠常存」,「列國萬民」要看見天主如何愛護自己的百姓而受到感動。



 



3.     讀經一和答唱詠有何關係呢?讀經一是天主要「來聚集萬民及各種語言的民族,他們都要來(耶路撒冷觀看我的榮耀。」答唱詠除了附和外,也指出天主由於甚麼而救贖人:「衪的仁愛厚加於我們,上主的忠誠必要永遠常存



 



 



C     福  音:路13:22-30



 



1.     這段福音的標題是「得救之門」,13:24說:將來有許多人 想進去」天國,那些人曾在家主「面前吃過喝過」,也「曾在我們的街市上施教過」「吃過喝過參與感恩聖祭,「施教過善工和福傳服務,但家主卻說:「我不認識你們是那裡的」,故此,那些人無緣進入家主那裏;不但如此,13:28更說那些人會「被拋棄在外,那裏要有哀號和切齒。66:24已表述了這意思:「他們要出去看那背叛我的人的屍體;他們的蟲決不會死,他們的火總不會滅;他們為一切有血肉的人將是可憎之物



 



2.     那些「吃過喝過」和「曾在我們的街市上施教過」的人,從上下文看,是指13:14的「會堂長」(即今天的堂區議會會長),他們的做人態度好像66:3的人:「宰殺牛犢的又擊死了人祭殺羔羊的又絞死了狗奉獻禮品的又獻了豬血焚香頂禮的又祝福了偶像:這些人既都揀選了自己的路,他們的心靈都喜悅他們可憎的事。13:10-17所載在「安息日治好傴僂病婦」的聖蹟中,會堂長「氣惱耶穌在安息日治病」,相反的是在場的一切民眾,他們卻「因他所行的種種輝煌事蹟,莫不歡喜。



 



3.     13:29說:「從東從西,從南從北而來的人,在天主的國裏坐席。」亦即117:1的「列國萬民」或66:19的「塔爾史士普特路得默舍客洛士突巴耳雅汪,遼遠的海島上」人究竟要做甚麼來贏取救恩呢?人是無力贏取救恩的,他們唯一可做的是把自己的生活向天主開放,讓祂在他們身上工作。即使如此,人仍要時常醒寤,以免13:25所說家主起來把門關上」的情況出現時,自己仍懵於不知。



 



4.     福音的訊息是甚麼呢?受了洗加入教會的人並非必然會得救的,我們受洗後,天主聖神住在我們內,我們便有機會得救,藉着基督的恩寵,我們便能活出基督的精神,使我有機會獲救,耶穌就是救世主。



 



 



D     讀經二:12:5-7, 11-13



 



1.     12:5-6引自3:11-12,用現代的術語,就是「打者愛也」,不過,現代較富裕的地方都禁止體罰。盡管如此,12:11指出體罰兒子的好處:「結出義德的和平果實」,相應的行為就是12:13所說者:「履行正直的路,叫瘸子不要偏離正道。



 



2.     讀經二的訊息是:受洗後,我們很想度一個基督徒的生活,但萬一受到挫折,如失業、婚姻發生困難及被人誤會,便容易抱怨天主。天主會使用一些方法來鍛煉我們,也許會令我們受些苦,但我們要相信祂的行動是出於愛、公義與和平,是我們所能依賴的。



 



3.     四篇讀經如何串聯呢?讀經一說天主喜歡「聚集萬民及各種語言的民族,他們都要來觀看我的榮耀」,祂會使用「馬、車、轎子、騾子、獨峰駝」等各種工具來達到這目的;答唱詠附和了天主的計劃,列國萬民」和「一切民族都應該讚美祂的仁愛和忠誠;福音警告我們信友不能自以為是,即使登上了聖山,也不必然得到救恩,因為天國是「由窄門而入」的,但上主明白人的有限,祂會協助我們和鍛煉我們,使我們終能進入祂的國度。




(丙) 王保誠神父的資料


**由於王神父於8月21日沒有相關的主日資料,故唯有在他的fb抓了8月22及23日的資料作參考,敬請各位留意。


【瑪竇福音23:23-26分享】
善行著重的是皈依的善心,不著重外表的行為。耶穌的教導如當頭棒喝,提醒我們公義、仁慈與信義都是基督徒所強調的,知行合一,我們的信仰才能彰顯。耶穌嚴 厲指責法利塞人的背後,正反映出天主從未放棄執迷不悔的人。願我們向耶穌學習,勇於是其是非其非,耐心地在最黑暗地方點燃基督真光。


 







另一段










【Reflection on Jn 1:45-51】
No guile, honest, sincere, upright, godly and virtuous character are qualities that describe Nathanael. He had his prejudices and also expressed it openly. Yet he was not a hypocrite. He was a man of integrity and this was noticed by Jesus. The world will recognize us for what we are. We cannot live double lives. We are either truthful, sincere and virtuous or we are otherwise. How do we come across as a follower of Chris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米俐 的頭像
    米俐

    米俐的部落格

    米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