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我的講道
四旬期第五主日(丙年)讀經釋義
(主題:謙卑自己,接受耶穌的救恩)
讀經一: | 依43:16-21 |
答唱詠: | 詠126:1-2, 2-3, 4-5, 6 |
讀經二: | 斐3:8-14 |
福 音: | 若8:1-11 |
A 讀經一:依43:16-21
1. 先看讀經一的上文,依43:1-7談論出谷,天主拯救了以色列,故應讚美上主,做個「猶太人」,意即「讚美天主的人」。依43:8-13中,天主告訴以民祂是唯一的真神,只有祂能施行那麼大的出谷聖蹟,依43:13說:「且由永遠就是;沒有人能從我手中救出誰來;我要做的,誰能扭轉?」面對一個那麼偉大無比的神,人絕不該朝拜別的神。依43:14-15談天主的計劃,祂要打敗巴比倫。
2. 讀經一中的依43:16-17重提了出谷,即依43:1-7的內容。到依43:18,天主叫人忘懷過去,祂要做「一件新事」。依43:18很重要:「不必追念古代的事,也不必回憶過去的事」,「過去的事」指猶太人的逾越晚餐(出12),活在新約時代的我們卻有我們的逾越晚餐「感恩聖祭」,伯後2:22嚴厲批評那些「回憶過去的事」的人:「狗嘔吐的,牠又回來再吃。」為甚麼一些堂區堅持要「回來再吃」嘔吐了的,甚至「強迫」候洗者吃呢?
3. 回到依43:18,天主所要做的「一件新事」就是「在荒野中開闢道路」(依43:19),即「新的出谷」,但要渡過的不是紅海,而是「沙漠」,途中見到「走獸、豺狼和鴕鳥」(依43:20),牠們都要讚美上主。依43:20說「曠野中使水湧出」,這些「水」與梅瑟帶領出谷時的水不同,紅海只能奪去埃及人的性命,新出谷的「水」是為「賜給我揀選的百姓喝」,好能維持他們的生命。
4. 「走獸、豺狼和鴕鳥」讚美天主,人也讚美祂,依43:21說他們「講述我的榮耀」,意即讚美天主,這是新出谷的目的,是一個新的創造,上主要人讚美祂。記得人曾幾何時與野獸一起讚美天主呢?是在伊甸園時(創1:29-31),現在天主要召叫人回到樂園,耶穌基督的逾越就是要帶領人逾越到樂園,我們的回應就是:「阿肋路亞,讚美天主。」四旬期一至四主日均以不同的角度叫人悔改,氣氛較為悲觀,到本主日變得樂觀了,因為正邁向「新的出谷」、新的創造、新的樂園。
B 答唱詠:詠126:1-2a, 2b-3, 4-5, 6
1. 詠126:1談回國,時為公元前538年,波斯王釋放了被充軍的以色列子民回國,回到耶路撒冷。詠126:1講述人的感受:「上主帶領俘虜回到熙雍,我們覺得仿佛是在夢中。」這是鐵一般的事實,只是不敢相信,因此,詠126:2說人人都很開心,他們「喜氣盈盈」地唱歌。依45說是波斯王居魯士釋放了以民,但詠126:1卻說是「上主帶領俘虜回到熙雍」,不是居魯士,因此,以色列要讚美的是上主,這便配合了依43:21,說人們都「講述我的榮耀。」
2. 詠126:2也說「外邦異民讚歎不已。」他們讚歎上主多麼偉大,連外邦人都「滿心歡喜」,開始反思誰才是真的神。原來依43:20的「走獸、豺狼和鴕鳥」象徵着答唱詠所說的「外邦異民」,他們都讚美天主。詠126:4的「乃革布」位於以埃間的沙漠地帶,十分乾旱,但詠126:4說有「流水的澆淋」,讀經一也談及水,依43:20說「曠野中使水湧出,在沙漠裏使河流成渠。」詠126:5說那些「含淚播種的人」,回國後的遺民,土地 / 房舍 / 聖殿都沒有,一切都要由頭做起,但希望在明天,他們終會「含笑獲享收成。」
an>
3. 讀經一是預言,沙漠將會有「水」,這表示有希望,那裏,野獸和人都會讚美天主。答唱詠也認同,但那水是悲傷的水(「淚水」),眼見囊空如洗及朝不謀夕,但結局必定會改善,終會「含笑獲享收成。」值得我們反省,基督徒受迫害是必然的,耶穌也曾說過:「人要把你們解送到公議會,你們在會堂裏要受鞭打,並且也要為我的緣故,站在總督和君王面前,對他們作證。」(谷13:9)答唱詠不但認同讀經一的話,且給與更深入的意義。
C 讀經二:斐3:8-14
1. 四旬期第二主日已談過,斐1:1-11是感恩的祈禱,斐1:12-26裡保祿談其境況,他雖身受牢獄(軟禁)之苦,卻仍很喜樂;斐1:27-31中又勸人要堅持信德,無需害怕。路9:22也有同樣的思維:「人子必須受許多苦,被長老、司祭長和經師們棄絕,並且要被殺;但第三天必要復活。」
2. 斐2:1-11鼓勵斐理伯的人要團結,因為面對困境時,團體容易分裂,保祿引述耶穌作為典範,祂雖是天主子,卻「貶抑自己,聽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斐2:8),藉此教誨人類要虛懷若谷。斐人所面對的挑戰是來自耶路撒冷皈依了的猶太人,他們不停地堅持外邦信友必須遵守取潔禮、宣讀聖言、割損、安息日等,這等皆屬「基督十字架的敵人。」(斐3:18)
3. 上文的主題談「救恩」,斐3:1-2叫人「要提防狗」,那些狗是指皈依了基督的猶太人。保祿在斐3:4-6表示自己優勝過其同胞,因為他較他們更遵守梅瑟法律,然而,斐3:7說「如今為了基督,都看作是損失」,因為遵守梅瑟法律不能帶來救恩,救恩乃在於斐3:8的「只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其它的只應「當廢物。」
4. 斐3:7和3:8兩度使用「損失(loss)」,這詞彙的希臘語意指「糞便」,很可能是保祿想表達的意思,因為為了基督,他「自願損失一切,拿一切當廢物」(3:8),相比他歸化前,斐3:5-6描繪他歸化前的境況:「5我生後第八天受了割損,出於以色列民族,屬於本雅明支派,是由希伯來人所生的希伯來人;就法律說,我是法利塞人;6就熱忱說,我曾迫害過教會;就法律的正義說,是無瑕可指的。」但當他看清楚救恩完全來自基督後,才了解法律不能令人成義,於是他便在斐3:8高呼:「我只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為了他,我自願損失一切,拿一切當廢物,為賺得基督。」
5. 保祿現在明白了「主(耶穌基督)就是那神」(格後3:17),懷着這樣的信德,信眾便有斐3:10的精神:「我只願認識基督和他復活的德能,參與他的苦難,相似他的死」,而目的早在斐3:9已表明了:「為結合於他,並非藉我因守法律獲得的正義,而是藉由於信仰基督獲得的正義」,一個信友能邁向正義而生活,便能充滿希望,「希望也得到由死者中的復活。」(斐3:11)
6. 走向正義絕非是單一的事件所能達至(如受洗),所以保祿在斐3:13說要「向在我前面的奔馳」,像賽跑的運動員在比賽時會「忘盡我背後的」路程,把焦點完全放在「達到目標」上,心想着「爭奪的獎品」,等待自己的名字被宣佈時,便能喜悅地踏上頒獎台上,為一個基督徒來說,這是「天主在基督耶穌內召我向上(upward calling)」(斐3:14),賜給他永生。
7. 反省:四旬期過了四週後,突然間,保祿說一切善工、祈禱、拜苦路、克己都「當廢物」,那麼上述各熱心善行是為了甚麼的呢?我們必須明白,救恩是耶穌白白的餽贈,無人能靠自己的行為而賺取得來,人的善行只是對信仰的回應,不是贏取救恩的方法。斐3:12與答唱詠相關:「這並不是說:我已經達到這目標,或已成為成全的人;我只顧向前跑,看看是否我也能夠奪得,因為基督耶穌已奪得了我。」讀經一說已進入了福地,雖然可以讚美天主,但保祿在讀經二說仍要「向前跑」,因為永恆的福地尚未抵達。多少基督教的基要派別強調自己得到了救恩,保祿卻指出這樣思維的不堪。答唱詠的詠126:5說在沙漠「含淚播種」,保祿卻強調仍需繼續努力。
8. 保祿在斐3:13說連自己都不敢自誇得到了救恩,他只顧「向在我前面的奔馳」,好能獲得「基督耶穌內召我向上爭奪的獎品」,即永生。至於我們的靈修生活如參與彌撒、修和聖事、誦唸玫瑰經、禁食等,也只是為準備我們迎接永生,不是贏取救恩的手段。
D 福 音:若8:1-11
1. 經師和法利塞人把一個被捉姦在床的婦人押解到耶穌前,目的不是要主持正義,而是若8:6所說「是要試探耶穌,好能控告他。」耶穌卻只「在地上畫字。」很多人不斷揣測祂究竟在地上寫甚麼,勿忘記事件發生在聖殿內,列上6:16說聖殿「從地板到天花板都概上香柏木板」,列上6:22又說「整個殿宇都貼上金,貼滿了整個殿宇。」由此可見,地上是無法寫出見得到的字,所以寫甚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若8:7:「你們中間誰沒有罪,先向她投石罷!」一語破的 - 人皆有罪。
2. 勿以為耶穌放縱罪人,祂在若8:11向婦人說:「我也不定你的罪;去罷!從今以後,不要再犯罪了!」這故事的焦點不是赦罪,而是要指出人人皆有罪,唯一可以成為義人者就是要「從今以後,不要再犯罪了!」聽從與否由人抉擇。
3. 四旬期的過去四週等於渡過沙漠,包括避靜、禁食和拜苦路,但必須要明認自己是罪人,不可孤芳自賞。天主會帶領我們去到「流水的澆淋」,祂要保護我們的生命。當我們參與聖週的禮儀時,要懷着希望,救主耶穌會給我們開啟救恩之道,我們要謙卑地明認自己是個罪人,祂對我們說:「從今以後,不要再犯罪了!」
4. 四篇讀經如何串聯起來呢?讀經一是預言天主帶給人的希望,因此連野獸和人都會讚美天主,答唱詠也認同,且給與更深入的意義。若8:7與保祿的話相關,保祿在斐3:12說:「我只顧向前跑,看看是否我也能夠奪得」,斐3:13又說:「忘盡我背後的,只向在我前面的奔馳。」宗徒指出了人人皆罪人,沒有可自誇之處,福音就是要提醒我們切勿妄自尊大,因為永生是耶穌白白的恩賜,不是我們贏取的。
(丙)王保誠神父的資料
【若望福音8:12-20分享】
在黑暗中行走的人會感到孤單、迷茫,缺乏自我價值。跟隨耶穌就尋到生命的光,明白自己被造的意義,因此人生有了方向和目標,不再迷失,享受真正的喜樂,一 心一意順服天主的安排。感謝常主與我們同在,並在四旬期中不斷啟發我們思考,檢視和天主的關係,使成為見證天父的好兒女。
【Reflection on Jn 8:12-20】
Jesus bases his judgment not on human knowledge and perception but on God's knowledge and revelation. Jesus is both just and merciful as none other can be. The light which Jesus gives enables us to walk freely and confidently without stumbling in the darkness of sin and disbelief. His light warms our heart to the truth of God's love and it opens our vision to the reality of God's kingdom.
【我是世界的光】
那時候,耶穌向法利塞人講說:「我是世界的光;跟隨我的,決不在黑暗中行走,必有生命的光。」法利塞人於是對他說:「你為你自己作證,你的證據,是不可憑 信的。」耶穌回答說:「我即使為我自己作證,我的證據,是可憑信的。因為我知道:我從那裏來,往那裏去;你們卻不知道,我從那裏來,或往那裏去。你們只憑 肉眼判斷,我卻不判斷任何人。即使我判斷,我的判斷,仍是真實的,因為我不是獨自一個,而是有我,還有派遣我來的父。在你們的法律上也記載著:兩個人的作 證,是可憑信的。今後我為我自己作證,也有派遣我的父,為我作證。」他們便問他說:「你的父在那裏?」耶穌答覆說:「你們不認識我,也不認識我的父;若是 你們認識了我,也就認識我的父了。」這些話是耶穌於聖殿施教時,在銀庫院裏所講的。誰也沒有捉拿他,因為他的時辰還沒有到。
若望福音8:12-20
【I Am The Light To The World】
Jesus spoke to them again, saying, “I am the light of the world. Whoever follows me will not walk in darkness, but will have the light of life.” So the Pharisees said to him, “You testify on your own be-half so your testimony cannot be verified.”Jesus answered and said to them, “Even if I do testify on my own behalf, my testimony can be verified, because I know where I came from and where I am going. But you do not know where I come from or where I am going. You judge by appearances, but I do not judge anyone. And even if I should judge, my judgment is valid, because I am not alone, but it is I and the Father who sent me. Even in your law it is written that the testimony of two men can be verified. I testify on my behalf and so does the Father who sent me.”So they said to him, “Where is your father?”Jesus answered, “You know neither me nor my Father. I f you knew me, you would know my Father also.”He spoke these words while teaching in the treasury in the temple area. But no one arrested him, because his hour had not yet come.
Jn 8: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