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甲) 我的講道





(乙) 網路資料


 











耶穌顯聖容

【福音:路九28b-36】

每年四旬期第二主日的福音選讀,都是記述耶穌公開生活中的一件奇特的事:在一座高山上,耶穌當著三位門徒的面,改變了祂人性的面貌,而露出天主性的光輝。三部對觀福音以同樣長的篇幅記下這一震懾人心的奧蹟,教會也特別在每年8月6日慶祝耶穌顯聖容。我們不妨注意路加描述這奧蹟時所呈現的一些特點。「說完這些話以後,過了八天,耶穌帶著伯多祿、若望和雅各伯上山去祈禱。當祂祈禱時,祂的面容改變了,衣服潔白發光。」(《四福音》,樂仁出版社。路9:28-29)顯聖容發生在山上,是耶穌向天父祈禱時發生的,就像梅瑟進入了神聖的氛圍而發出光來(出24:1)。不過,梅瑟臉上的光輝,反映著天主的光(出34:29-30;格後3:13),而耶穌顯聖容是露出祂天主性的本色。

  「忽然有兩個人同他說話,就是梅瑟和厄里亞,在光榮中顯現,談論祂的離開,即祂將要在耶路撒冷完成的事。」(30-31)梅瑟和厄里亞顯然是代表法律和先知(路16:29-31;24:27),《舊約》這二位代表性人物,前來肯定基督的確要先受苦,然後才能進入祂的光榮(路24:25-27、44-46;宗26:22-23),也正如耶穌自己不久以前剛向門徒們說過的(9:22,首次預告苦難)。「談論祂的離開」:「離開」原文是「出谷」,第一次出谷是得救的以色列離開埃及,第二次是離開巴比倫,現在第三次是「祂將要在耶路撒冷完成的事」,就是耶穌的苦難、死亡、復活、升天、遣發聖神,這是耶穌、梅瑟、厄里亞三人所談論的,要在耶路撒冷完成的事,即整個天主的救恩計畫的最後決定性的完成,逾越奧蹟的實現和延續。

  「伯多祿和他的同伴昏昏欲睡,當他們清醒過來時,便看見耶穌的光榮和祂身旁站著的兩個人。那兩個人正要離開祂時,伯多祿對耶穌說:『老師,我們在這裡真好!我們來搭三個帳棚,一個給祢,一個給梅瑟,另一個給厄里亞。』他也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32-33)耶穌在祈禱,三位門徒卻昏昏欲睡,這對立的場面在耶穌山園祈禱時,會再度出現。三位門徒醒過來時,才發現梅瑟和厄里亞的在場,而耶穌天主性的光輝使他們幸福無比,不想離去。伯多祿想把他們挽留下來。

  「他(伯多祿)還在說話的時侯,飄來一片雲彩遮蓋他們。當他們被雲彩包圍時,都震驚不已。從雲裡傳來聲音,說:『這是我的兒子,是我揀選的,你們要聽從祂!』」(34-35)伯多祿沒有搭成帳棚,倒是天主以雲為棚,包圍了三位門徒,同時從雲中傳來天父的聲音,就像耶穌受洗時一樣,不過這次多了一句「你們要聽從祂!」指的是在耶穌完成逾越奧蹟的關鍵時刻,尤其要聽取祂所說的話和祂要作的事,包括所要受的一切痛苦,直至犧牲性命。耶穌顯聖容的奧蹟,堅定了伯多祿對耶穌的宣信,肯定耶穌是基督(谷8:27-30),路加卻把顯聖容編入耶穌逾越奧蹟的預報和逐步實現中:首先是預告苦難(路9:22),然後,耶穌與梅瑟和厄里亞談論出谷的事(9:31),其後又有第二次預告苦難(9:44),說耶穌被接升天的日子快到了(9:51)。路9:51-18:14是耶穌走向耶路撒冷的旅程,其中有很多路加專有的素材。

綜合反省

路加所記載的耶穌顯容事件充滿了猶太「默示文學」、以及有關「天主顯現」報導的特徵(例如:另外一個面容、來自於天上的角色、雲彩以及天主的聲音);經文中沒有任何具體的資訊(連那座山的名字也沒有記載),門徒們也沒有聽見耶穌和梅瑟,以及厄里亞談話的內容。因此,整段敘述應該是一個「神的顯現」故事,目的在於向讀者說明「耶穌是誰」。


路加以生動的筆法報導一個「具體事件」(參閱:伯後一16-18),目的在於告訴他的讀者耶穌真正的身份。根據這個顯現的故事,有些門徒直接從天主的啟示,經驗到耶穌是誰(參閱:瑪十六18;迦一16);雖然他們當時並未完全明白,但卻在耶穌的復活事件之後領悟了其中的意義,並且大力宣揚他們的信仰。雖然耶穌遭受極度的貶抑,受苦至死,但祂的確是天主的特選者、天主子,祂的苦難完全符合天主在舊約中所顯示的旨意,因此人們必須聽從祂,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隨祂,走向救援的道路。



四旬期第二主日(丙年)讀經釋義




(主題:跟隨耶穌逾越到永福


 























讀經一:



15:5-12, 17-18



答唱詠:



27:1, 7-8a, 8b-9, 13-14



讀經二:



3:17-21, 4:1



福 音:



9:28-36




 


A      讀經一:15:5-12, 17-18


 


1.     讀經一沒有使用15:13-16,因為與本主日的主題不配合,本主日的福音談論基督的光榮。15:13說:「寄居在異邦,受人奴役虐待四百年之久。」氣氛並不開心,但15:14說上主會親自帶領百姓還鄉。看看讀經一的上文,15:1說「這些事以後」,意即14所發生了的事,說亞巴郎拯救了其姪兒羅特亞巴郎共三兄弟,其餘二人是納曷爾哈郎羅特哈郎之子),途經耶路撒冷時遇見了「默基瑟德」,14:18說他是「撒冷」,是個外邦人。我們從中可以見到,早在亞巴郎時代,連外邦人已明認他是個義人,因而可以見到天主多麼偉大。


 


2.     15立即顯示天主如何偉大,15:2亞巴郎一直沒有兒子承繼他(舊約時代認為人沒有兒子等於沒有永生),15:4說天主便賜給他一個「親生的」的「承繼人」,記得亞巴郎當時已99歲(17:1),他的妻子也90歲了(17:17),「還能生子!


 


3.     讀經一開始時,15:5說上主向亞巴郎說:「請你仰觀蒼天數點星辰」重點是「仰觀」,上主要他經常「望天求助」。這話真值得作為基督徒的我們反省:生命歷程中所需的保障不是來自豪宅、股票、六合彩、健康等,而是要「仰觀蒼天」,上主要亞巴郎逐漸改變他人生的價值觀。雖然上主叫他「仰觀蒼天數點星辰」,但亞巴郎有沒有「數點星辰」呢?是沒有的,因為當時是日間,看不見星辰,要到15:17日落天黑」時才可看見。即使如此,亞巴郎15:6沒有看見而「相信了上主」,於是「上主就以此算為他的正義。」上主便在15:7賜給他一塊土地,作為他後裔的故鄉,那塊地不但指巴力斯坦地,而是15:18所指的「埃及河直到幼發拉的河」不過,亞巴郎至此仍沒有見到任何後裔的跡象。


 


4.     上主在15:9亞巴郎拿來幾頭牛羊和鳥準備作祭獻,15:10說他把牛羊「從中剖開,將一半與另一半相對排列」,這有點相似今天黑社會的入會儀式。15:17說象徵天主的「冒煙的火爐和燃著的火炬由那些肉塊間經過,天主要向人類表示祂是言出必行的。本來亞巴郎可以親眼目睹這天地訂立盟約的過程,可惜15:12說他「昏沉地睡去」,甚麼都沒有看見,他信只能憑「相信了上主」這歷史的一刻極其重要,沒有它,也不會有今天的教會。


5.     讀經一的訊息是天主與亞巴郎一直同在,助他打仗和賜他土地,但他要求的是永生,天主於是應許了他,這許諾的應驗只能憑「相信」本主日的福音是耶穌顯聖容,等於15:17的「冒煙的火爐和燃著的火炬」,但門徒們也看不見,因為9:32說他們「都昏昏欲睡」讀經一和福音談的都是未來,亞巴郎只見過依市瑪耳依撒格兩個後裔,而門徒們尚要到耶穌復活後,才能見到祂的光榮。


 


B      答唱詠:27:1, 7-8a, 8b-9, 13-14


 


1.     答句是「上主是我的光明,我的救援。」這話尤其適合我們遇到了困難時向上主祈求,我們要信賴祂,27:14也兩度強調要「期望上主。


 


2.     亞巴郎沒有看見「蒼天」上的「星辰」,也未能見到「多得不可勝數」的後裔(16:10),只能憑信德相信了上主會滿全祂的許諾。我們也沒有見過天主或耶穌,但我們相信。讀經二向我們提出了警告,指出我們沒有見過信德的證據,因此別人會挑戰我們,甚至煩擾我們,但我們必須堅持信德。


 


C      福  音:9:28-36


 


1.     耶穌顯聖容之前,先預言了自己會受苦受難,9:22記載說:「人子必須受許多苦,被長老、司祭長和經師們棄絕,並且要被殺;但第三天必要復活耶穌9:23便叫門徒們背着十字架跟隨祂。


 


2.     9:30說「梅瑟厄里亞」顯現與耶穌談話」,很多人以為他們二人的顯現是要象徵法律和先知,只要參閱18:17-18,便知道梅瑟才是先知中最大的,而不是厄里亞。其實,梅瑟是舊約中第一人領導以民出谷,厄里亞是第二人,即新約中的洗者若翰11:13-14指出若翰乃「那位要來的厄里亞9:31梅瑟厄里亞談論耶穌去世」,「去世」的希臘語就是「exodos」,即出谷;「衪在耶路撒冷必要完成的事」就是耶穌的「exodos」,即祂的聖死、復活和升天,然後才賜下聖神。


 


3.     顯聖容與耶穌的復活息息相關,24說婦女們來到耶穌的墳墓時,24:4說她們看見「兩個人,穿著耀目的衣服」,這兩人彷彿就是9:30的「梅瑟厄里亞」,一直地至今「同衪談話耶穌耶路撒冷必要完成的事」快將大功告成,路加又在1:10記載耶穌升天時「有兩個穿白衣的人」,他們向門徒們說:「這位離開你們,被接到天上去的耶穌,你們看見他怎樣升了天,也要怎樣降來。


 


D      讀經二:3:17-21, 4:1


 


1.     也被稱為「喜樂的信」,因為保祿不停的叫人要喜樂,但跟着便要責備人,他在3:18說:「我曾多次對你們說過」,意即責備屢教不改。「喜樂」是否表示免於痛苦呢?1:1-11是感恩的祈禱,1:12-26保祿談其境況,他雖身受牢獄(軟禁)之苦,卻仍很喜樂;1:27-31中又勸人要堅持信德,無需害怕。9:22也有同樣的思維:「人子必須受許多苦,被長老、司祭長和經師們棄絕,並且要被殺;但第三天必要復活


 


2.     2:1-11鼓勵斐理伯的人要團結,因為面對困境時,團體容易分裂,保祿引述耶穌作為典範,祂雖是天主子,卻「貶抑自己,聽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2:8),藉此教誨人類要虛懷若谷。人所面對的挑戰是來自耶路撒冷皈依了的猶太人,不停地堅持外邦信友必須遵守取潔禮、宣讀聖言、割損、安息日等猶太人習俗,這等皆屬「基督十字架的敵人。3:18


 


3.     保祿3:1叫人「要提防狗」,為他來說,「喜樂」是源於遵守天主的誡命,是靈性上所得到的喜樂,可以享受天主子的自由。保祿很明白那樣的感受,因為他在1:15現身說法,他自己是個法利塞人,遵守過很多法律,曾深受此苦。保祿說我們無需依賴猶太人的規定,而強調3:21的話:「衪必要按衪能使一切屈服於自己的大能,改變我們卑賤的身體,相似衪光榮的身體。」「改變」即顯聖容(metamorphosis),會「改變我們卑賤的身體」,彷彿叫我們參與顯聖容。


 


4.     讀經二又可從地中海文化來剖析:「榮」與「辱」,有些傳教到斐理伯的傳教士教訓當地的信眾必須遵守猶太人的潔與不潔的規定和割損禮,但保祿認為不必,尤其得悉保祿在首位外邦人皈依基督的經歷上,10:12記載伯多祿在神視中見到象徵「各種四足獸、地上的爬蟲和天空的飛」,天上有聲音叫他吃牠們,但伯多祿認為不潔而拒絕,重點是10:15:「天主稱為潔淨的,你不可稱為污穢」有鑒於此,保祿便認為食物根本沒有分辨為潔與不潔。所以保祿3:19指出,如果信眾仍堅持那被誤導的概念,那麼,「他們的天主是肚腹」,在希臘語裡,「肚腹」意指屬性、腦海、心底和整個人,總括上即人的「自尊」,在他們看來,保祿3:19的話等於說:「他們的天主是他們的自尊』。


 


5.     當時斐理伯的信眾被政治所迫害而感到徬徨,一如今天的世界一樣,順從當權者所帶來的利益立竿見影,那麼,為甚麼要信從基督而捨「榮」取「辱」,甚至傷害「他們的自尊」呢?對此,保祿3:20的話談「公民權」,談「天上的公民權」,他說:「我們的家鄉原是在天上,我們等待主耶穌基督我們的救主從那裡降來。」聖宗徒這番話就是針對斐理伯人對皇帝的崇拜,誤以為藉此而保存「他們的自尊保祿也強調「割損」不能帶給人「榮耀」,而是靠天主,故在3:21說:「他(天主)必要按他能使一切屈服於自己的大能,改變我們卑賤的身體,相似他光榮的身體。


 


6.     敵對保祿的傳教士堅持遵守猶太人的潔與不潔的規定和割損禮,就是本末倒置,保祿3:18說:「他們行事為人,是基督十字架的敵人」,他們的所作所為令宗徒「再含淚」,他勸勉他們要「屹立在主內」,保祿希望自己作為斐理伯信眾的導師能影響他們悔悟,靜待末日,屆時他們會清楚見到基督才是真天主,而不是羅馬皇帝。


 


7.     讀經一談舊約時天主多麼的偉大,福音說這預言應驗了,讀經二教人如何活出來,亞巴郎看不見未來,門徒也看不見未來,我們也如此,容易被政治和相關利益所妖言惑眾保祿於是提醒人,勿誤以為憑守人的法可贏取救恩。現實生活上,很多人活得不開心,對信德也很冷淡,宗徒教人一方面要勸諭人,也要關心人,最重要的是9:35雲中的話:「這是我的兒子,我所揀選的,你們要聽從他!」勿把焦點放在流傳的謬種。


 


E      四篇讀經的重要章節


 


1.     15:17:「當日落天黑的時候,看,有冒煙的火爐和燃著的火炬,由那些肉塊間經過。


2.     27:1:「上主是我的光明,我的救援。


3.     9:35:「這是我的兒子,我所揀選的,你們要聽從衪。


4.     3:21:「衪必要按衪能使一切屈服於自己的大能,改變我們卑賤的身體,相似衪光榮的身體。



 (丙) 王保誠神父的資料


【瑪竇福音16:13-19分享】
伯多祿是直接由耶穌手中接受管理教會的首位牧者。伯多祿的回答,得到天主的祝福,因為伯多祿接受了天主的啟示。2月22日是建立聖伯多祿宗座慶日,願我們 以伯多祿為榜樣,當別人問耶穌是誰時,能堂堂正正向他們說:耶穌是默西亞,永生天主的兒子。他來是為拯救人類於人自己的罪惡中(瑪1:21)


【你們說我是誰?】
那時候,耶穌來到了斐理伯的凱撒勒雅境內,就問門徒說:「人們說人子是誰?」他們說:「有人說是洗者若翰;有人說是厄里亞;也有人說是耶肋米亞,或先知中 的一位。」耶穌對他們說:「你們說我是誰?」西滿伯多祿回答說:「你是默西亞,永生天主之子。」耶穌回答他說:「約納的兒子西滿,你是有福的,因為不是肉 和血啟示了你,而是我在天之父。我再給你說:你是伯多祿(磐石):在這磐石上,我要建立我的教會:陰間的門決不能戰勝她。我要將天國的鑰匙交給你:凡你在 地上所束縛的,在天上也要被束縛;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被釋放。」
瑪竇福音16:13-19



【Who Do You Say That I Am?】
When Jesus went into the region of Caesarea Philippi he asked his disciples, “Who do people say that the Son of Man is?” They replied, “Some say John the Baptist, others Elijah, still others Jeremiah or one of the prophets.” He said to them, “But who do you say that I am?” Simon Peter said in reply, “You are the Christ, the Son of the living God.” Jesus said to him in reply, “Blessed are you, Simon son of Jonah. For flesh and blood has not revealed this to you, but my heavenly Father. And so I say to you, you are Peter, and upon this rock I will build my Church, and the gates of the netherworld shall not prevail against it. I will give you the keys to the Kingdom of heaven. Whatever you bind on earth shall be bound in heaven; and whatever you loose on earth shall be loosed in heaven.”
Mt 16:13-1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米俐 的頭像
    米俐

    淮鹽荔枝米俐

    米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