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甲) 容神父的講道





(乙) 網路資料


 


教會:新的天主子民











【福音:瑪二八16-20】

16十一個門徒就往加里肋亞,到耶穌給他們所指定的山上去了。 17他們一看見他,就朝拜了他,雖然有人還心中疑惑。 18耶穌便上前對他們說:「天上地下的一切權柄都交給了我, 19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成為門徒,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給他們授洗, 20教訓他們遵守我所吩咐你們的一切。看!我同你們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終結。」

節日的來源

「天主聖三節」所紀念與慶祝的核心,並不是一個耶穌在世上生活的事件,而是教會有關天主內在本質所肯定的一個信仰教導。這個節日產生的歷史背景是有關「基督論」和「天主論」的神學爭議,第四世紀中著名的亞略異端(Arianism) 過度強調嚴格的一神主義,主張天主子不能被視為和天主一樣。教會面對這個挑戰,則根據聖經的整體啟示,肯定天主父、子和聖神是三個不同位格,但卻是同一個 天主,並運用希臘哲學的概念,將這個信仰內涵用「三位一體」的信理來綜合表達。於是,許多不同的地方教會便開始慶祝這個慶節,但直到主曆1334年才由當時居住在亞威農(Avignon)的教宗若望二十二世訂為普世教會共同慶祝的節日。

慶節的日期與福音選讀

教 會在聖神降臨節後的主日慶祝天主聖三節,具有雙重目的:一方面邀請普世基督徒,懷著感恩的心一起回顧在歷史中已完成的救援奧蹟,也就是天主聖父、藉著天主 聖子、在聖神的共融中施予人類的救援工程;另一方面鼓勵信友在聖神的帶領下,把這個救恩喜訊傳給普世萬民。這兩個幅度都完全反應在今日的福音中:一方面 「天主聖三」之名同時出現在經文中,另一方面福音清楚地呈現出普世性的福傳使命。

這個主日的福音選自瑪竇福音的結束詞(瑪二八16-20),內容敘述復活的主在加里肋亞的一座山上,顯現給十一位門徒,給予他們最後的教導。這個最後的教導含有「一個肯定」:耶穌掌握一切權柄;「一個派遣」:要門徒們往訓萬民;以及「一個許諾」:耶穌將永遠與門徒同在。

復活顯現

按瑪二八10的記載,復活的主顯現給幾位婦女,並要她們轉告門徒們,祂將在加里肋亞顯現給他們。猶達斯以外的十一位門徒聽從了指示,而在加里肋亞看見了復活的主,藉著這個方式,福音一方面回到耶穌公開生活的起始點(參閱:瑪四14-17),另一方面也同時展望耶穌以後的時代,向普世萬民開放。

在 舊約中,「山」表達天主臨在之處,是人和天主相遇往來的地方。復活的耶穌在山上顯現給門徒,這是祂整個生命過程的高峰,顯示祂所做的一切完全被天主認可和 接納,祂具有天主的權能。所以,當門徒看見祂時便跪地朝拜祂。福音經文提到「有些人心中還是疑惑」,其實幾乎所有關於復活的敘述都含有懷疑的主題,這情形 反映初期基督徒面對信仰時,態度相當務實,絕不造假。

復活的主擁有權柄

復活的主宣稱:「天上地下一切的權柄都交給了我」;意思是指天父把一切都交給了祂(瑪十一27)。這是聖經中常見的被動表達方式,目的是避免直接稱呼天主的名號。這句經文和瑪二四30以及二六64一樣,間接引用達七14有關末世性的人子的經文:天主把統治權、尊榮和國度都賜給了人子。瑪竇福音的作者透過「天上地下一切的」這樣的語句,使達尼爾先知書中原本針對「猶太民族」的預言,獲得了一個新的「普世性」觀點。

派遣門徒往訓萬民、建立教會

耶穌給門徒的派遣,更加強化了普世性的幅度:他們不只是被派遣走向猶太人,而是走向一切的人。耶穌在世時對門徒的派遣原是針對以色列的(瑪十5-6),復活的基督把這個派遣擴展為對普世萬民的福傳使命。福傳的目標則是使萬民都成為基督徒,方法則是以天主聖三之名施洗,並教訓眾人遵守耶穌所教導的一切。這段經文反映出瑪竇寫作時的教會生活實踐,所謂「基督的門徒」在瑪竇福音的整體脈絡中,指的就是「教會」(參閱:瑪五1,十,十八1)。

天主與教會同在的許諾

復 活的主最後許諾要和門徒(教會)天天在一起,這個許諾和福音一開始時的耶穌的名號「厄瑪奴耳」前後呼應。瑪竇福音以耶穌的族譜開始,說明天主自始就一直和 祂的猶太子民同在,這個盟約在歷史中的耶穌身上更為鮮明,如今透過復活的主的許諾,更得到一個超越時空的幅度。藉著領受洗禮和遵守耶穌的一切教導,一個全 新的天主子民的團體,就是「基督的教會」因而誕生。這個團體充滿信心與安慰,在主基督的帶領下走向未來,直到今世的終結。

【綜合反省】

瑪 竇福音雖然沒有敘述耶穌升天的故事,卻透過復活的主親自教導門徒們,如何繼續在歷史中生活。復活的基督親自派遣門徒們到世界各地,去繼續執行耶穌在世時的 使命,使普世萬民都成為門徒。雖然門徒們再也無法繼續用肉眼看見耶穌,卻仍然滿懷信心,因為他們確信,主已經復活,擁有上天下地的一切權柄,並且時時刻刻 與他們同在。

復 活的主給予門徒的最後教導,要求門徒把眼光集中在現世,派遣他們去擴展門徒團體,建立基督的教會。今日教會團體的每一個成員,也必須遵守耶穌的教導,努力 吸引萬民成為門徒。在具體的福傳工作中,基督徒必能經驗耶穌的權能,確信天主與我們同在,更深地體驗身為基督徒的意義和所擁有的恩寵。






聖三主日(乙年)讀經釋義(2012-6-3


(主題:天主憑愛造了人,人應把這份愛廣傳普世)


 


讀經一:申4:32-34, 39-40


答唱詠:詠33:4-6, 9, 18-19, 20, 22


讀經二:羅8:14-17


 音:瑪28:16-20


 


A 讀經一:申4:32-34, 39-40


 


1.   4一開始便見梅瑟提醒以民要遵守天主的誡命(4:2),這是因為較早前他們曾犯了大罪,拜過巴耳邪神。申3:29記載了一個名叫「貝特培敖爾(Beth-Peor)」的地方,即摩阿布近約但河的小村,以色列的男子們與摩阿布女子行了淫,且敬拜她們的神,並吃了不潔的食物(戶25:1-3),因此而受到雅威的嚴懲。這事件的詳盡背景到常年期22主日(今年九月二日)再談。


2.   每當探討天主聖三的道理時,便會出現各式各樣的問題:


     (a)   一體怎能有三位?三位不是三個神嗎?


     (b)   三位代表著三個權威或三種概念呢?


     (c)   為甚麼只是三位,不是四位、五位或多位呢?


     (d)   萬一祂們三位意見出現分歧時,會由天主聖父作最後決定嗎?


   (e)   為何聖父和聖神不降生成人呢?


3.   究竟聖經內有沒有「天主聖三」或「三位一體」的名稱呢?是沒有的,同樣,聖經內也沒有如「教宗」、「煉獄」、「天主教」等名稱。然而,所有基督的宗教都一致地相信天主聖三的道理,所以,任何人士都不應指控天主教「創造」了聖經內沒有的「教宗」、「煉獄」、「天主教」。


4.   讓我們仔細看看讀經一,申4:32提及「這樣的大事」,是指天主在西乃山顯現來頒布誡命前的情況,出19:16這樣地形容當時的情境:「雷電交作,濃雲密布,角聲齊鳴」,民眾在山腳聽見這大事的巨聲,申4:33卻說他們「還仍然活著」(見出33:20)。申4:39說:「天上地下,只有上主是天主,再沒有別的神」,所以以民所應朝拜的雅威是唯一的神,只要他們「遵守他的法令和誡命,就是我今日所訓示與你的,好使你和你的後代子孫得享幸福,在上主你的天主永久賜給你的土地內、能以久住。」


 


B   答唱詠:詠33:4-5, 6 & 9, 18-19, 20 & 22


1.   33是一首讚美詩,氣氛十分喜悅,結構如下:


           33             


(a)     1-5                     言;


(b)         6-9                天主以聖言創世;


(c)    10-12         天主照顧了人類;


(d)         13-19        天主安排了人類的歷史;


(e)     20-22          論。


 


2. 領經的第一段是詠33:4-5,說天主的話是「正直」和「忠實」的,為的是要表示「創造」,之後,天主以「正義」、「公理」、「慈愛」來統治大地。第二段是6節和9節,談的是天主第二位,「一句話」和「一發言」就有若1:1-3的意思:「1在起初已有聖言,聖言與天主同在,聖言就是天主。2聖言在起初就與天主同在。3萬物是藉著他而造成的;凡受造的,沒有一樣不是由他而造成的。」


3.   領經的第三段是詠33:18-19,「雙目」表示「保護」,要保護「靠祂仁慈的人」,20節和22節表達喜悅和期待,到了新約時代,人要依賴天主的羔羊來保護。答句是12b節,當中暗示了「創造 + 照顧 + 揀選」,這均是舊約的全部啟示。


4.   答唱詠如何與讀經一相連呢?讀經一說雅威透過出谷使以民成為祂的百姓,他們需「遵守他的法令和誡命」。人在詠33便祈求天主的「正義、公理、慈愛。」


 


C   讀經二:羅8:14-17


1.   8:14強調聖神會「引導」人去受洗,好成為天主的「義子」(15節),受洗後便要去作見證,並有聖神「親自和我們的心神一同作證」(16節),這樣,天主會恩賜我們成為「天主的承繼者」和「基督的同承繼者」,意思是:「與基督一同受苦」和「與祂一同受光榮」。羅8:14提及「天主聖神」、「阿爸,父呀」(羅8:15)和「基督」(羅8:17),已逐漸把天主的聖三啟示出來了。


2.   讀經一已說過,天主藉著出谷而使以色列子民成為祂的百姓,讀經二更進一步把信友的身份提昇成為祂的「義子」,加入祂的聖家。


 


D     音:瑪28:16-20


1.   福音最重要的一句是瑪28:19:「你們要去使萬民成為門徒,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給他們授洗」,這是信徒對信德的回應,藉著「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天主聖三)給人施洗,使人也成為天主的子女,「你們要去」一句是一份派遣。


2.   28:20說要「教訓他們遵守我所吩咐你們的一切」,「教訓」意謂今天慕道班的服務,「我所吩咐你們的一切」亦即申4:40所說:「遵守他的法令和誡命。」讀者對瑪28:20可能有點疑團,為甚麼信友先在19節受洗才到20節時參加慕道呢?是的,初期教會的道理多是領洗後才學習的,包括聖體聖事,其實至今,嬰兒領洗後也要到長大些才學堅振聖事的道理。初期教會的任何人士有意受洗加入教會,一般會在聖週五整天由主教親自教授道理,僅一天後便受洗,領洗後會繼續深入認識教會的其它信條。


3.   聖三主日與我們何關呢?顯而易見,遵守天主的誡命、成為祂的百姓、成為祂的義子,人類歷史裏有天主創世、聖子贖世、聖神保護,這等都息息相關,天主聖三不只是一端道理,也關乎人類的救恩,我們可以以詠33:22來回應:「上主,求你向我們廣施慈愛,有如我們對你所存的期待。」四旬期的終向是洗禮,亦即本主日福音所指的「成為門徒」,「直到今世的終結」,期間有厄瑪奴耳(「我同你們天天在一起」)。


4.        四篇讀經如何串聯起來呢?詠33:6描述全能天主的偉大:「因天主的一句話,諸天造成;因上主的一口氣,萬象生成。」而天主創造的高峰就是申4:32所說:「天主在地上造了人」,祂不但賜給人類生命,且要提昇人成為祂的「義子」,得到「天主聖神引導」,好能堪當稱祂為「阿爸,父呀!」(羅8:15)作為天主的兒女,我們必須「遵守他的法令和誡命」(申4:40),也要把救恩的喜訊傳遍普世:「要去使萬民成為門徒,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給他們授洗


(丙) 王神父資料


【瑪竇福音28:16-20分享】
這主日是天主聖三節。耶穌升天後,怎樣才能與我們「天天在一起」呢?在感恩祭中,耶穌在聖體內,也在其聖言,他與我們同在。我們既因天主聖三之名受洗,成為天主的義子,義子的名分是「救贖的奧蹟」,耶穌與我們天天在一起,直到永恆。感謝主的恩寵,使我們分享他神聖的生命,求主使我們能共融合一地宣認同一的信仰,並履行福傳的使命,使萬民同享這救恩。

【Reflection on Mt 28:16-20】
God never abandons us, His presence which is beyond space and time is our ultimate assurance. People may disappoint or abandon us completely but we are never depressed because we can always connect with God who is always present.


【我同你們天天在一起】
那時候,十一個門徒就往加里肋亞,到耶穌給他們所指定的山上。他們一看見耶穌,就朝拜了他,雖然有人還心中疑惑。
耶穌於是上前對他們說:「天上地下的一切權柄,都交給了我,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成為門徒,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給他們授洗,教訓他們遵守我所吩咐你們的一切。
「看!我同你們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終結。」
瑪竇福音28:16-20

【I Am With You Always】
The eleven disciples went to Galilee, to the mountain to which Jesus had ordered them. When they saw him, they worshiped, but they doubted. Then Jesus approached and said to them, “All power in heaven and on earth has been given to me. Go, therefore, and make disciples of all nations, baptizing them in the name of the Father, and of the Son, and of the Holy Spirit, teaching them to observe all that I have commanded you. And behold, I am with you always, until the end of the age.”
Mt 28:16-2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米俐 的頭像
    米俐

    米俐的部落格

    米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