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http://www.wordpedia.com 每週二發報|2009.07.21 取消訂閱 





研發學習科技‧創新知識價值


















【第307期】阿波羅計畫(Apollo program)

















許慧如導演屢獲國際大獎的紀錄片「黑晝記+雜菜記」,讓您一次擁有!






新片推薦《超級美麗世界》:每一幅鮮豔畫作背後,都有勇敢生活的心靈!









【文建會電子報】
  臺灣地蜥
(古氏草蜥)

 





古氏草蜥是體長可達6公分,最大全長可達25公分的蜥蜴。舌頭有著明顯的分叉,具有三對或三對以上鼠蹊孔的古氏草蜥,體背面以褐色為主,背部中央的暗色鱗片常形成兩列縱線,腹面則為白色。體側面顏色稍淺,且有深色縱帶由吻端經眼睛、體側延伸到尾基部。細長的吻端,則是另一項可作為區分古氏草蜥與其他草蜥的特徵。(摘自:台灣大百科全書大眾版) ......more

































7月20日是人類登陸月球滿40週年的日子。阿波羅計畫是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在1960年代~70年代完成的登月計畫,1969年「阿波羅11號」第一次在月球著陸,阿姆斯壯(Neil Armstrong)成為第一個踏上月球的太空人,實現人類登月的夢想。此計畫於1972年12月第 6次登月成功後結束。



















【東方 vs. 西方】





【東方觀點】


“阿波羅”工程
Apollo project

【摘  自】中國大百科全書
【漢語拼音】aboluo gongcheng
【中文詞條】“阿波羅”工程
【外文詞條】Apollo project
【作  者】朱毅麟 范劍峰


知識分類:分類檢索/航空航天/航空航天/〔航空航天史〕/世界航天史/“阿波羅”工程






人類首次登上月球(1969年7月21日)

美國於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初組織實施的載人登月工程,或稱“阿波羅”計畫。這一工程的目的是實現載人登月飛行和人對月球的實地考察,為載人行星飛行和探測進行技術準備。它是世界航天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項成就。工程開始於1961年5月,至1972年12月第6次登月成功結束,歷時約11年,耗資255億美元。在工程高峰時期,參加工程的有2萬家企業、200多所大學和80多個科研機構,總人數超過30萬人。整個“阿波羅”工程包括:(1)確定登月方案;(2)為登月飛行作準備的4項輔助計畫;(3)研製“土星”號運載火箭;(4)進行試驗飛行;(5)研製“阿波羅”號飛船;(6)實現載人登月飛行。


登月方案 包括論證飛船登月飛行軌道和確定載人飛船總體布局。從“阿波羅”號飛船的3種飛行方案中選定月球軌道交會方案,相應地確定由指揮艙、服務艙和登月艙組成飛船的總體布局方案。 ......看全文






【西方觀點】


阿波羅計畫
Apollo program


【摘  自】大英百科全書
【中文詞條】阿波羅計畫
【外文詞條】Apollo program


知識分類:工程技術>太空科技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在1960年代~70年代完成的登月計畫。阿波羅計畫採用月球軌道交會法(lunarorbit rendezvous),用強大的「土星V號」運載火箭,把50噸重的太空船送入月球軌道。太空船本身裝有較小的火箭引擎,當它接近月球時,能使太空船減速進入繞月軌道。而且,太空船的一部分──裝有火箭引擎的登月小艇(Lunar Module)能脫離太空船,載著太空人登上月球,並返回繞月軌道與阿波羅太空船結合。


第一次載人阿波羅飛行,由於發生了悲慘的事故而延遲,因為在一次發射演習時,太空船突然著火,3名太空人死亡。在幾次不載人的地球軌道飛行之後,於1968年10月11日「阿波羅7號」載著3名太空人繞地球飛行了163圈。「阿波羅8號」邁出了載人月球探測的第一步,它從繞地球軌道進入繞月球軌道,在完成繞月飛行後安全返回地球。「阿波羅9號」在繞地球軌道上進行了長時間的飛行,對登月小艇進行檢驗。「阿波羅10號」則飛入繞月球軌道,然後登月小艇下降到離月面15公里以內,以檢驗其性能。1969年7月「阿波羅11號」在月球著陸,使逐步推進的阿波羅登月計畫達到高潮,阿姆斯壯(Neil Armstrong)成為人類第一次踏上月球的太空人。


1970年4月發射的「阿波羅13號」,因氧氣瓶爆炸發生事故,但仍然安全地回到了地球。其餘的阿波羅飛行對月面進行了廣泛的考察,搜集了大量的月球岩石標本,並把許多儀器安裝在月球上進行科學研究,如太陽風實驗和月震測量等。阿波羅計畫的最後一次飛行──「阿波羅17號」是在1972年12月進行的。

         
























雙子星號
Gemini


【摘  自】大英百科全書
【中文詞條】雙子星號
【外文詞條】Gemini


知識分類:工程技術>太空科技


亦譯「雙子座號」飛船。


美國在1964~1967年射入繞地球軌道運行的雙人太空船系列,共12艘。其主要目的是試驗太空人手控操縱太空船機動飛行的能力。在它之前是「水星號」單人太空船系列,在它之後是「阿波羅號」3人太空船計畫。由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領導的「雙子星號」計畫有助於發展與軌道上某一目標太空船會合和對接的技術,對下一步「阿波羅號」登月計畫是十分重要的。在「雙子星4號」(1965年6月3日發射)飛行中,太空人懷特(Edward H. White)試驗在太空船艙外活動20分鐘。「雙子星5號」(1965年8月21日發射)完成一次8天的飛行,在當時是時間最長的太空飛行。1966年11月11日發射的「雙子星12號」,第一次完成自動控制再入地球大氣層。



TOP









柯林斯
Collins, Michael


【摘  自】大英百科全書
【中文詞條】柯林斯
【外文詞條】Collins, Michael


知識分類:工程技術>太空科技
     工程技術>人物小傳






柯林斯,攝於1966年。
By courtesy of the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1930.10.31,義大利 羅馬~ )


亦譯科林斯。


美國太空人,「雙子星10號」的副駕駛員,「阿波羅11號」首次載人登月飛行的指揮艙駕駛員。西點軍校畢業後調往空軍。曾任空軍試飛員,1963年參加太空計畫。


他和楊(John W. Young)乘「雙子星10號」於1966年7月18日發射。在與目標火箭「愛琴娜」(Agena)會合後,利用「愛琴娜」的引擎繼續推向764公里(475哩)創紀錄的高度,然後柯林斯離開太空船,準備把測試微隕星的儀器安裝在「愛琴娜」上,但是失敗了,只是從「愛琴娜」取回了一件儀器。由於「雙子星」太空船的燃料不足,他縮短了艙外活動的時間,於21日返回地球。他還同阿姆斯壯(Neil A. Armstrong)、奧爾德林(Edwin E. Aldrin)參加了「阿波羅11號」飛行。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壯和奧爾德林在月球上著陸,柯林斯留在指揮艙,在97~121公里(60~75哩)的高度上繞月飛行。7月21日阿姆斯壯和奧爾德林的登月小艇同他的指揮艙重新連接。次日他們離開月球軌道,於7月24日降落在太平洋上(他敘述這次降落的著作《傳播火種》〔Carrying the Fire〕於1974年出版)。「阿波羅11號」是他最後一次太空飛行。1969年任助理國務卿。1971年加入斯密生學會。












取消訂閱本電子報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貼節錄

智慧藏學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100 台北市中正區南昌路 2 段 81 號 8 樓
電話:(02)2393-6968  傳真:(02)2393-6877
如有任何意見請E-mail至:service@wordpedia.com
©2009 Wordpedia.com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議最佳瀏覽解析度:IE6.0以上版本 800x60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米俐 的頭像
    米俐

    米俐的部落格

    米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