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山小欖的菊花餐


中山市小欖鎮,是有名的菊鄉,那裡有60年一度的菊花盛會(解放後改為10年一度),已有200多年歷史。種植菊花的歷史更為悠久,菊藝精湛,以菊花烹製的各種食品。


傳說裡,小欖的先民是宋朝時從南雄珠璣巷遷來的。宋度宗為追捕潛逃的宮妃,派兵大肆搜查,珠璣巷移民為避禍,再度南逃。至香山海邊,見黃花遍地;水足肥田,便留下定居,開墾種植;生息繁衍。這便是後來的小欖村。


人們為了保留當初看見一片黃菊的美好印象,世代種菊蒔菊,培養出許多菊花精品,並用菊花製作菜餚,如菊花燴蛇羹、菊花肉、菊花魚球、菊花魚片粥、菊花火鍋、菊花酒和菊花餅等,統稱菊花餐。


小欖人進菊花餐時,餐桌周圍擺滿各種盤菊,一邊欣賞,一邊談論菊藝,一邊進餐。並不是所有菊花都適宜做餐的,要瓣似蓮花和闊大肉厚質嫩方可入餐,其中以「黃海秋月」、「玉立西施」兩種最佳。


在一碗滾熱的粥羹中,加入鮮菊瓣,即有菊香騰起,且鮮嫩可口。至於那些菊肉,更是金黃剔透,甘香不膩,人人愛吃。


食菊好處真不少

  菊花是高潔品格的象徵,歷代文人墨客詠菊詩篇眾多,屈原留下了“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名句,菊花尤其為那些不趨世俗、節操高尚的志士仁人、遷客騷人所鍾愛。人們將它譽為“花中君子”,與梅、竹、蘭並稱“歲寒四友”,形成了獨特的菊文化。其實菊花入菜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唐元結在《菊譜記》中記載:“在藥品是良藥,在蔬菜是佳蔬”。《禦香縹緲錄》中記載:慈禧愛吃白菊花。從中醫的角度看,菊花味甘苦,性微寒,具有清風散熱、平肝明目等功效,可以用來治療風熱感冒、頭痛眩暈、眼睛紅腫、高血壓等病症。說了那麼多,菊花的好處還真不少,就讓我們來嘗一嘗菊花做成的佳餚吧。
  小欖菊花炸鯪球 選用的是中山所產鯪魚,比較肥美。菊花也從小欖購入,師傅介紹說選取的標準是要苦澀味少一點,而顏色鮮豔一點的,以黃、白兩種顏色的菊花為主。


菊花炸鯪球是用祖傳的制法烹製的,一斤鯪魚淨肉,要配入生粉100克,水200克,臘肉粒(或肥肉粒)50克,另外還要加入菊花、蒜茸、陳皮、鹽、糖、味精、胡椒粉、花生油等適量。首先把洗淨的鯪魚肉,用毛巾裹著抓幹,然後用刀跺碎,放入適量鹽,攪拌至起膠。接著再放入生粉、開水,再攪拌,放入配料,順著同一個方向,由慢到快地攪拌均勻。最後擠成球狀,下油鍋炸至金黃色即可上碟。做好的鯪魚球色澤金黃,咬上去鹹鹹的,帶著點點菊花的味道,肉質爽口彈牙。




菊花魚茸羹 選用的材料是中山寶平鯇魚。先將鯇魚蒸熟,然後把肉拆出來,再加入勝瓜絲、雲耳絲、菊花瓣,煮成羹。菊花瓣是生的,事先用鹽水浸過備用。舀一勺菊花魚茸羹,菊花尚未入口,淡淡的香味已沁入你的心脾。



七彩菊花桂魚柳 這道菜選用了金華火腿、蔥、彩椒、桂花魚、黃、白兩種菊花、青瓜等,看上去色彩繽紛,層次感強,煞是可愛。師傅介紹說桂花魚比較大眾化,他們選用這種魚是突出粗料精做的理念,把桂花魚的肉切成丁,分成兩種做法:一半拉油,口感滑;一半油炸,口感香。而它們的菊花是專門從杭州空運過來的,叫做“蟹爪菊”的優良品種。吃的時候把各種配料和魚肉撈勻,廣州人把這叫做“撈起”,“撈起撈起,風生水起”,非常“好意頭”(好兆頭),寓意富貴。



下清酒話梅菊花浸蟹 選用的是菊花、海蟹、肇慶新興的甜話梅、日本白鶴清酒、礦泉水等。清酒能帶出蟹肉的鮮味,因為蟹是寒的,放酒也可以去掉一些寒氣。加入話梅能去掉蟹的泥味。這道菜的特點是鮮、甜、香。



 菊花奶卷 是用菊花、牛奶、糖等材料做的馅,在锅里推成糊状,冷却后再用面包皮卷好放到油里炸。咬一口表皮比较松脆,馅甜而不腻。



更重要的是紀念先人,寄寓鄉情的深意,所以菊花餐長盛不衰。


 


資料來源:


珠璣巷傳說質掌故(花城出版社)


http://news2.jrj.com.cn/news/20051114/000000048150.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米俐 的頭像
    米俐

    淮鹽荔枝米俐

    米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