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請願書發起人克羅茲堡(左)
德國五萬人連署國會請願案,要求德國政府與台灣建交,國會召開公聽會。請願書發起人克羅茲堡來自東德,警惕共產主義,但德國政府強調「一個中國」政策不變。
德國民眾發起國會請願案,要求德國政府與台灣建立正式外交關係。請願行動在四週內獲得五萬人連署,通過立案門檻。德國國會在十月九日召開公聽會,外交部亞太司司長希格蒙代表聯邦政府列席,回應請願人及二十多位各黨派國會議員的詢問。希格蒙推崇台灣的民主成就,是德國敬重的夥伴,在經貿、文化、科技、教育等多方面合作愉快,但強調德國自一九七二年起的「一個中國」政策不變。
請願書發起人是一名叫做米夏爾.克羅茲堡的海洋生態學家,來自波羅的海旁的港都羅斯托克,退休後把到期的壽險領回,自費到非洲及東南亞落後地區如加納、菲律賓、泰國等地協助改善當地兒童的健康和教育。大半輩子在共產主義之下度過的他切身體會過東德顢頇獨裁的迫害,特別珍惜得來不易的民主,對統一後的德國政府重利輕義,捨民主台灣而擁抱中國大陸的做法感到忿忿不平。
兩德曾同時參加聯合國
他告訴亞洲週刊,兩岸關係和東西德分裂的命運極為類似,不過兩德有機緣在上世紀七零年代同時加入聯合國,反觀台灣的席位則被中共取代,近年更被逼得在國際舞台上毫無立足之地,甚至連國際航空公司都被迫選邊站,非政府組織也遭排擠。他很關心中國大陸政府對西藏和新疆維吾爾人的迫害,難以忍受德國外交的虛偽。去年他第一次到台灣旅遊,親眼感受到台灣的民主及開放,對台灣的國際處境更加同情。因此,決定在天安門事件三十週年前夕,起草請願書,詰問德國政府何以寧與破壞人權的北京共舞,卻默視「民主中國」——台灣?
台灣駐德代表謝志偉表示此案是德國民眾的自發行為,他是透過電話簿才找到提案人,上月雙方才在柏林碰面認識。國會請願委員會因請願內容太敏感原本不願公開,在綠黨極力交涉下,才改變初衷。在德國請願書之後,澳洲及美國也出現類似行動,克羅茲堡很受鼓舞,他表示不認識其他請願書發起人,對他來說,這正是「德不孤,必有鄰」。
德國外長馬斯(社民黨)今年一月回應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台談話時,曾強調德國不接受武力威脅台灣,九月份馬斯接見訪德的香港學運領袖黃之鋒,一度引起北京強烈譴責。即便有零星的小動作,但中國大陸早已躍升為德國最大貿易夥伴,德國經濟對中國大陸依賴至深,德國官方為台灣冒險激怒中國大陸的機率不言而喻。
七十一歲的克羅茲堡不至天真期待請願能產生奇蹟,但透過公聽會,至少可以引起德國社會及媒體的注意,了解台灣是一個值得珍惜的自由民主燈塔。
德國主流媒體關注
果不然,德國主要媒體如第一電視台(ARD)、鏡報在線(Spiegel online)、《法蘭克福廣訊報》(FAZ)、德國之聲、nTV都出現相關報道。第一電視台的台灣專題報道長達四十分鐘,在公聽會前一晚的黃金時段播出,從旅台港人、中美南海角力、台灣總統大選、金門廈門第一線接觸等不同角度切入,深刻勾勒台灣和香港與中國大陸所出現的矛盾。公聽會當晚,綠黨黨團也以「如何支援民主台灣及香港」為題,舉辦座談會。
陪同克羅茲堡一同出席的台灣同鄉會會長傅佩芬敦促德國勇於典範轉移,重新思考過時的所謂「現狀」,她建議西方國家在台灣問題上團結起來,「多國聯合起來,中國就有所忌憚」。接下來,克羅茲堡將進軍歐盟議會請願,尋求更多國家的支持。■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