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敘利亞內戰三年成為最大難民國




楊立明
2014年3月30日 第28卷 12期




敘利亞政府與反對派在瑞士的日內瓦進行和談,並無取得任何成果。內戰踏入三週年,使敘利亞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難民國家,預估今年底將達四百萬人,兒童恐成為「消失的一代」。世界宣明會等機構為難民兒童提供教育。


十歲的Shamaa來自敘利亞。八個月前,她和家人在身無分文下逃到約旦邊境,並在位於沙漠的Zaatari難民營與五萬名來自敘利亞的難民同住了 三個月。其後Shamaa一家來到約旦北部的大城市Irbid,在尋找容身之所時,一名房東向這名十歲的小女孩說:「不,妳回敘利亞。他們(軍隊)早應把 妳殺掉。」Shamaa形容這段日子,她的生活過得很艱難。


Shamaa的故事不過是冰山一角。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古特蕾斯在二月份的 聯合國大會上表示,敘利亞人成為難民的數目高達接近二百五十萬,將超越阿富汗人,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難民社群。他亦指出,敘利亞在爆發內戰前,曾是收容最多 難民的國家之一。聯合國預測,敘利亞難民數目至年底或增至四百萬人。


隨著突尼斯在二零一零年十二月爆發動亂,示威活動在其他阿拉伯國家亦此 起彼落,掀起「阿拉伯之春」的革命浪潮。二零一一年三月十五日,有人透過社交網站號召群眾以「憤怒日」名義示威。當地政府採取武力鎮壓,流血衝突更演為內 戰。內戰期間,敘利亞政府被指以生化武器向反對派發動攻擊。根據路透社提供的數據,截至二零一四年二月,已有超過十四萬人喪生,其中包括逾七千名兒童。


內戰造成大批敘利亞難民遷徙至鄰近的阿拉伯國家,以黎巴嫩(九十三萬四千八百九十五人)的數目最多,其次是土耳其(六十一萬二千八百二十六人)、約旦(五十七萬六千四百二十八人)、伊拉克(二十二萬二千五百七十四人)和埃及(十三萬四千二百五十五人)。


根據國際特赦組織提供的數據,百分之九十七的敘利亞難民聚居於以上的阿拉伯國家。其中,敘利亞的難民數目更令黎巴嫩和約旦人口分別增長百分之十九和百分之九。


由於這些國家的氣候較為極端,而難民聚集的地方多是荒蕪的市郊,所以尋找居住地方是他們面對的最大難題之一。


四 十八歲的Khalil Ibrahim來自敘利亞第二大城市阿勒頗,他曾為當地一間工廠任保安員,並於去年在工廠附近為自己一家興建房子。他說:「我花了二十年時間努力工作,為 的是給自己和家人一個容身之所。而內戰期間,一夜的砲擊將房子、工廠和我們擁有的一切化為灰燼。」他們一家只能在阿勒頗露宿街頭,然而,他卻總是無法入 睡。他表示:「我家人的安全讓我擔憂得連眼也不敢閉上。」他決定舉家離開敘利亞,並在國際移民組織的幫助下來到伊拉克北部的Basirma難民營。


日本駐伊拉克大使高岡正人於一月組團到Basirma難民營探訪。日方曾向國際移民組織在土耳其和伊拉克分別捐助總值一億三千六百萬日圓(約一百三十萬美元)的物資,包括帳篷、毛氈和睡袋等。


大批難民成為沉重負擔


歐盟主管人道主義援助事務的委員喬治艾娃向亞洲週刊表示:「大批難民湧入這些本來資源緊絀的國家,為當地政府和人口帶來沉重的負擔。(敘利亞難民)危機已擴展至地區層面。因此,全面的國際回應,包括人道救援、建設發展和微觀金融上的支持最為關鍵。」


喬治艾娃補充:「長遠來說,這次危機帶來的代價是無法計算的。敘利亞需要這些年輕人重建他們的國家。然而,這三年的危機剝奪過百萬的兒童接受基本教育的機會,並讓肆意的暴力在他們的生命留下痛苦的烙印。我擔心這些經歷會造成『消失的一代』。」


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提供的最新數據,截至二月份為止,敘利亞境內有接近四百三十萬名兒童,而在敘利亞境外則有逾一百二十五萬名兒童難民。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一場就「兒童在武裝衝突」的辯論中提出,目前已有逾二百萬名敘利亞兒童因三年的武裝衝突而失去接受教育的機會。


聯合國在一月份發表報告,指敘利亞的兒童不但因內戰而面對人身安全受到威脅,而且他們在血腥情景的耳濡目染下,成長蒙受一定心理陰影。


世界宣明會在約旦為敘利亞難民兒童提供教育。世界宣明會敘利亞危機救援區域傳訊經理Meg Sattler形容,敘利亞兒童難民在教育上面對的挑戰並非局限於當地的教育設施,當中還包括心理陰影、語言障礙和校園欺凌等。


兒童親見殺戮造成陰影


她憶述一名十歲現居於約旦的敘利亞兒童已兩年沒有接受教育,由於他曾在敘利亞的學校遭武裝分子恐嚇,並親眼目睹武裝分子的血腥殺戮,因此他對於上學存在一定的心理陰影。


即 使不少敘利亞的兒童難民願意接受教育,而約旦政府亦容許他們與當地兒童一同接受教育,Sattler表示他們仍然需要克服語言的障礙。例如在約旦及其他鄰 近敘利亞的國家,學校的教學語言除了是阿拉伯文以外,還有英文和法文。有見及此,世界宣明會在當地為敘利亞兒童提供義教。然而,她坦言救援組織面對很大的 資金限制。Sattler在二零一零年曾參與海地地震的救援工作。與敘利亞內戰相比,她認為天災較人禍容易得到世界各地的捐助。


由二零一一年五月至今,香港世界宣明會就敘利亞難民危機救援只籌得港幣三百萬元(約三十八萬美元),相比為日本海嘯和汶川地震分別籌得的港幣五千九百萬元和港幣約三億元低。


Sattler說:「公眾對敘利亞的危機認識不深。隨著敘利亞難民危機踏入三週年,不少人對事件開始淡忘,捐助更越來越少。」


聯 合國在一月就敘利亞人道主義問題於科威特舉行第二次認捐大會,獲得超過二十四億美元的捐助。有消息指美國承諾捐款數目為三億八千萬美元,歐盟和英國則分別 承諾捐款二億二千五百萬美元和一億六千五百萬美元。中國中東問題特使吳思科亦有出席認捐大會,然而,中方並沒有透露援助金額。


政治解決是唯一出路


二月聯合國大會審議敘利亞的人道局勢。據中新網的報道,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王民指出,緩解敘利亞人道局勢,取決於敘利亞問題的政治解決││這是敘利亞問題的唯一出路。


事實上,敘利亞政府與反對派曾經於二月在瑞士的日內瓦進行和談。英國廣播公司轉述聯合國調停人布拉希米認為,和談不果主要是因為敘利亞堅持先處理國內的「恐怖主義」(即反對派的勢力),否則拒絕探索成立過渡管理機制的可能。


在聯合國的協調下,敘利亞政府與反對派目前唯一達成的協議是讓百姓離開被圍困的霍姆斯,以及允許在該城市進行人道救援。


王民在聯大上承諾,中方將繼續大力支持敘利亞政治進程,為推動早日實現敘利亞問題的全面、持久、妥善解決做出積極貢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米俐 的頭像
    米俐

    米俐的部落格

    米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