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不識字 - 許楨
中國無人機出口伊拉克 伊朗勢成未來大買主
在奧巴馬第二任期後段,美國外交、軍事、情報力量徐徐撤出中東,以及鄰近的東非、南亞地區;一方面,直接導致中東各國的權力結構、國際關係、安全形勢的根 本改變。以此為前提,中、俄、歐,甚或日本和印度,透過深度參與中東政局,而在國際安全秩序中,有著新的角色。及至近日,普京出兵敘利亞,成為該國阿薩德 政權的守護神。
眼前長駐敘利亞的Su-25對地攻擊機,雖屬七十年代產品,用來打擊擅長游擊戰的各路反抗武裝,都算是對症下藥。Su-25首度出場,正是八十年代阿富 汗戰爭。當時,蘇軍面對的抵抗武裝,即包括拉登領導的聖戰士游擊隊;和今天敘利亞、俄羅斯聯軍面對的作戰環境,以及敵人的戰術、裝備水平,相當近似。須知 道,Su-25固然不甚先進,若論堅實程度,竟然引擎被美製刺針導彈擊中,仍可飛返基地重修再戰。
與俄國相反,中國出口中東、南亞的軍備,卻屬於和歐、美直接競爭的高檔貨、奢侈品。例如,中國的無人攻擊機,近日證實已裝備伊拉克政府軍,用以打擊伊斯 蘭國。中國發展無人機的成果,並不下於歐、美,更大逼超前俄國;除小型引擎仍有所不如,在諸如觀瞄、通訊、控制、材料、氣動外形等領域的技術掌握,已無明 顯距離可言。
事實上,除伊拉克外,中國早在去年就向強大、富裕得多的沙特,出口技術更高、規格更大的察、打一體無人機。假如說,在廿一世紀局部戰爭中,無人機是矛, 那高科技之盾,就非遠程防空系統莫屬。在更早階段,中國FD2000防空系統,連敗美、俄、歐產品,中標土耳其國防部計劃,引起西方外交干預。西方固然難 以接受,作為北約南翼支柱的土耳其,選擇中國防空系統,卻無力阻擋中國軍備向中東繼續挺進。
相比起無人機交易,近日中國出口八艘潛艇到巴基斯坦的新聞,更具戰略意涵。巴基斯坦不只是印度宿敵,在伊朗、沙特因為IS、也門戰況而勢成水火之下,巴 基斯坦卻同時和兩國保持安全聯繫。在未來,因棄核而獲撤銷制裁的伊朗,篤定成為中國軍工下一位中東大豪客。當中國成為土耳其、沙特、兩伊、巴基斯坦的主要 軍火商,與歐、美、俄共享中東大餅,世人又當如何評價奧巴馬的中東政策呢?
中國經濟史博士,香港智明研究所總監,從事城市網絡研究。
周五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