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早上(3月17日)崇基神學院院牧事工主辦「教會智囊教牧論壇」,邀請了近日被打為「宗教右派」的明光社總幹事蔡志森、以及神學立場相對「左派」的崇基神學院龔立人教授就「『宗教右派』:迷思抑現實」的題目展開交流。

主持人崇基神學院李耀全牧師表示近日家暴條例的爭論演變對一些宗教團體人士「宗教霸權」的指控,今天的討論不是去分誰是不是要去分誰是左或右,而是希望促進大家的交流,在客觀對話中彼此更認識,並找中解決問題的良方。

在宗教立場上「左傾」的龔立人博士首先發言。他認為「宗教右派」是否存在或怎樣稱呼並不最重要,重要的是當不同人士如此稱呼時背後的隱意。他表示對傳媒來說「宗教右派」等同非理性、宗教信念凌駕人權和公義等,而「反右」的基督徒則認為所謂「基督教右派」對社會改變產生不安,因而藉與政治結合鞏固社會現狀,或指他們將一些議題如家庭議題核心化,其他基督價值如公義、愛與恩典邊緣化。

他又提出為什麼一些基督教群體被標籤為「基督教右派」,而其他如同樣反對同性戀的團體如天主教則沒有,他認為是因為當天主教討論「家庭」時,充份地從不同層面探討,如最低工資的討論上,天主教提出「家庭工資」概念,爭取居港權時亦提出「家庭團聚」的價值;但基督教論及家庭時,往往將之化約為「一男一女」,欠缺其他討論,成為被標籤的缺口。他又引家暴條例作例子,對基督教參與社會時是否忽略了「他者」提出質疑。

龔又引Georgo Lakoff的話,將保守派和自由派分別比喻為傳統核心家庭的父親,以及培養式家長,兩者都是講道德,只是基於道德願景不同,以致對政府和社會政策的想法上有差異。在社會上兩者並存的情況下他提出「社會政策如何做到兼顧兩者,達到平衡,不出現單一模式」的問題。

不滿被嚴重打為「宗教右派」的蔡志森列舉多項例子反駁近日有關「宗教霸權」的指控。他說明香港的宗教力量在社會政策上的影響力實質十分有限,甚至在一些政策上被政府刻意抑制,如在校本條例上收回教會的辦學權,此外教會在表達社會訴求例如賭波合化法上往往難以成



,動員力亦不大,說宗教勢日大甚至影響社會政策是不實的說法。

他又指多年來他不斷被冠以「道德佬」,「道德法西斯主義者」、「道德阿盖達」、「道德塔利班」等名稱,他批評此等做法是製造「標籤效應」,意味「此人是極權的,不用聽他說話」,令人容易在未深思下已對被標籤的對象產生反感。他表示「宗教右派」亦是同樣的手法。有與會者問蔡志森「基督教右派」有什麼不好,為何要抗拒此名稱時,蔡明確表明如龔立人所說宗教右派已被賦以太多負面含義,因此不想造成標籤效應。

他又表示明光社對不同意見的朋友我們是以禮相待,以事論事。有時雖受到不禮貌的對待,但他們以「不以惡報惡」為原則行事。他對被指為對同性戀者「不寬容」不能認同,他強調大家都是「是推銷員」,雙方都是提出不同的訴求。他表示,不同意同性行為不表示我們對他們怎樣;對家庭婚姻有一套立場亦不代表對他們不寬容,他反對對方將明光社的言論「無限放大」的做法。

「教會智囊教牧論壇」在華人基督教聯會教牧中心舉行,吸引了不少教牧及信徒參加。


 


引用自:http://www.facebook.com/ext/share.php?sid=57275974577&h=7DUGM&u=Qj6pX&ref=nf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米俐 的頭像
    米俐

    米俐的部落格

    米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