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緬甸舊國旗


下:國民黨旗




緬甸軍人寡頭政權大肆宣傳「邁向民主重要一步」,二十年來首次多黨制選舉即將於 十一月七日 舉行,也許對統治至今四十八年「嫌不過癮」,為關起門來當皇帝,一再重申選舉為「自家事務」,除禁止外國媒體入境採訪,也謝絕國際觀察員前來監督大選。非但如此,軍政府也毫無預示地更改國名國旗與國徽。自一九七四年以來沿用了快要三十五年的那面外觀酷似中華民國國旗的「青天白稻滿地紅」國旗,從 十月二十一日 起作廢,換上黃、綠、紅相間橫條紋的三色旗。生活在舊首都仰光一些居民認為又是軍政權大老丹瑞奉了占星師指示而極盡能事。更荒謬的是,當局規定降旗人必須星期二出生的人,星期三出生的人才有資格主持升新旗禮。至於以 十一月七日 為大選的黃道吉日,也是御用占星師替丹瑞作主安排。

如今緬甸國名已從原來的「緬甸聯邦」改為「緬甸聯邦共和國」。新國旗被一些網站猛轟,指似乎抄襲全國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撣邦的三色旗圖案,僅將旗中央的那輪「白太陽」換成「白星」而已。當天下午在仰光市政廳前的升降旗儀式,吸引無數路人「觀奇」。有市民批評當局一切換湯不換藥,新瓶裝舊酒,他說:「標籤倒是換了,惟真正需要更換的是酒。」

改名易幟的原因,軍政府迄今無解釋。然而,由緬甸各族人民以生命鮮血譜寫成的那首《世界不滅》、自一九五四年以來就一直是緬甸國歌,逃過「浩劫」,暫時原封不動。駐仰光的歐盟外交官向亞洲週刊表示:軍政府根據二零零八年五月公決通過的新憲法而修改一些國家標誌,惟因在大選舉行之前兩星期鋪張揚厲,因此引起民眾驚訝。但比新憲法走快幾步,便是迷信風水的軍人統治集團早已於二零零五年十一月從仰光遷都至內比都,儘管屢次通知所有設於仰光的外國使節搬遷至如今仍在大興土木的山城內比都,但各國使館對此無動於衷,堅持繼續以經濟最發達都市仰光作為外交及經貿投資的據點。

已經走入歷史的舊版國旗,是已故獨裁者尼溫 一九七四年一月三日 開始採用的一面大紅地旗幟,左上角有一深藍色的小長方形,裏面繪有象徵七省七邦行政單位團結一致的十四顆白色五角星,環繞著象徵新興工業的十四齒的齒輪,齒輪中空,內有象徵以農立國的一株穀穗。如今「報廢」的「青天白稻滿地紅」版緬甸國旗的式樣,與中華民國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有許多相似之處,但真正堪稱中華民國國旗的翻版,便是一九四八年獨立那年至一九七四年的緬甸國旗。兩地國旗有雷同之處,也許因為孫中山先生為緬甸人民所敬重的中國革命之父,他更與緬甸民族獨立運動先驅吳歐德瑪有過一段密切交往的佳話,還與二戰時期國民黨軍隊在緬作戰原因有關。

當年,蔣介石為組建中國遠征軍,以支援英軍在緬甸對抗日軍。戰後中國躋身世界四強之林,緬甸能脫離英國而獨立,多少歸功於國民政府背後支持。緬甸獨立後就以代表自由、平等、博愛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作為設計國旗的參考。無獨有偶,太平洋南部島國薩摩亞的國旗也與中華民國國旗相似,只不過左上方的藍色長方形中由四顆大、一顆小的白色五角星組成。外人常對兩旗的認知混淆不清,成了國際笑話。

因為彼此「長得夠像」,在日本的沖繩電車站今年五月在一次介紹台灣風情時居然大擺烏龍,將緬甸國旗錯當中華民國國旗,令看傻了眼的台灣遊客大喊吃不消,鬧得滿城風雨。兩年前,北京奧運棒球賽中華隊對古巴之戰,由於「一中政策」所逼,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幟吃了閉門羹。為幫中華隊加油,一些球迷居然拿了緬甸國旗當替代品,進場揮舞,即使「魚目混珠」也能聊表心意。此外,參加北京奧運的緬甸選手進場時,曾讓一些台灣人感到振奮,因為遠看的緬甸國旗就像青天白日滿地紅飄揚北京。


舊旗感動中華民國

不單如此,美國影星史泰龍自導自演的好萊塢陽剛片《第一滴血》第四集,片中的緬甸軍艦上所掛旗子,不少台灣影迷竟然誤認是中華民國國旗而自我欣慰。有網友說﹕「緬甸、中華民國傻傻分不清楚,在不能青天白日滿地紅的時候,就當作美麗的誤會吧!」實際上,現屆緬甸軍政府也對已經淘汰的國旗有意見,意識北京多少「看不順眼」之感受,惟顧及已告一甲子的「胞波」情誼,只好心照不宣。儘管外交長期為零,但台緬經貿關係堪稱穩
穩打,雙方最近簽約投資二百七十萬元新台幣(約合)的合同,由台灣提供技術、材料與人才培訓,緬甸第一家生產太陽能板工廠將於年內完成安裝工程。

流亡泰北清邁的緬甸異議組織的「伊洛瓦底新聞網」不久前大膽爆料,稱儘管緬甸軍政府堅持「一中政策」與北京關係非常密切,但私下卻在近二十年來默許台灣特務在緬甸境內活動。報道中更強調了上世紀九十年初,緬甸當局曾破獲了潛伏境內的一個台諜網,當場逮捕數十人,但軍方隨即悉數釋放,並指示緬甸官員不得張揚,但交換條件是那些台諜必須為緬方蒐集中共方面情報,並指台諜活動範圍分布於華人密集的仰光、曼德勒、密支那、臘戌及部分邊界城鎮。台灣國防部發言人對以上報道不予置評,但駐曼谷的台灣官員則向亞洲週刊表示這「全是破壞台灣形象的謠傳」。當年國民黨政府遷台後,卻有逃離中國大陸的大量國民黨支持者轉往緬甸落腳。上世紀五十年代末,緬甸對境內的國軍殘部發動攻勢,後來幾次排華暴動,導致大批旅緬華人逃往台灣或港澳定居。澳門繁華鬧區三盞燈、台北縣中和市華新街等地就是海外知名的「小仰光」,那裏不僅是緬甸美食大總匯,更是逃過當年排華浩劫而移民過來的緬華聚居區。

緬甸觀察家史原表示,這次緬甸大選可以肯定現任總理吳登盛為首的聯邦鞏固與發展黨因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加上仍遭軟禁的民運領袖昂山素姬曾領導「民盟」被迫解體,屆時將輕易擊敗角逐選場的其他三十六政黨,仍是軍人上台而領導所謂「有紀律的民主體制」的國家。

至於大選後對華關係,如何應變「後胡錦濤」的習近平時代可能出現一些變數,實際上緬方早也心裏明白。去年八月緬甸漢人聚集的果敢軍事衝突,導致中緬關係低潮。習近平在果敢事件四個月後的去年十二月訪緬,他除了簽一系列合作協議簽署,也曾傳去一些要求緬方「自善其身」的微妙訊息。上:緬甸舊國旗■


http://www.yzzk.com/cfm/Content_Archive.cfm?Channel=aw&Path=2212930682/44aw1a.cfm


 


 


 


兩者真的容易混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米俐 的頭像
    米俐

    淮鹽荔枝米俐

    米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