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英 澳 名 將 退 賽 英 聯 邦 運 動 會
  (星島日報報道)由於快將在印度新德里舉行英聯邦運動會,籌備工作一塌糊塗,場館塌天花、行人天橋倒塌、選手村環境惡劣,英國和澳洲等多位體壇名將宣布退出比賽及延遲出發,甚至考慮退賽。

  英聯邦運動會將在十月三日至十四日在新德里舉行,運動會耗資十五億鎊(約一百八十二億港元)。印度當局原希望藉此向全球展示國家經濟實力,但反而自暴其短,將印度骯髒、貪污和混亂的醜態盡現,當地一份報章更在頭條標題形容運動會已成國恥。

  由於運動會一塌糊塗,多位體壇名將紛紛宣布退出比賽,當中包括英國名將、奧運女子四百米金牌得主奧胡魯古(Christine Ohuruogu),以及英國三級跳世界冠軍伊多武(Ph





illips Idowu)等,伊多武更在社交網站留言,表明安全比獎牌重要。

  此外,牙買加百米飛財險特、網球明星梅利、休伊特,以及在京奧勇奪三金的澳洲女飛魚賴斯(Stephanie Rice)等,也宣布退出比賽。

  不少參賽國也紛紛延遲出師日期,紐西蘭游泳國家隊已轉往阿布扎比集訓,澳洲和加拿大代表隊仍身在新加坡,英國則在多哈紮營。英國英聯邦運動會主席福斯特(Andrew Foster)表示,未來二十四至四十八小時是關鍵時刻:「除非我們有信心,否則不會派隊參賽。」

  英聯邦運動會總會主席芬內爾(Michael Fennell)於收到多國對運動會的投訴後,周二批評運動會生環境惡劣,令到參觀的特使大感震驚,選手村仍是未竣工的地盤,流浪狗在村內橫行,房間骯髒,到處是瓦礫,積水處處,甚至有人目睹工作人員在公眾地方便溺。南非的體育部官員視察選手村後,坦言憂慮運動員感染登格熱,當地傳媒更稱選手村不適合人類居住。

  尷尬事更一宗接一宗,連接主場館尼赫魯體育場(Jawaharlal Nehru Stadium)的行人天橋,周二倒塌,釀成二十七名建築工人受傷,而舉行拳擊比賽的場館周三則發生假天花倒塌事故,幸而沒有人受傷。

2010-09-23






印度奇趣見聞          文:joe


  印度奇趣見聞 印度自助遊備忘






BACK

遊人對印度的感覺有極大差異:有人可以列舉十大不滿,不滿它的髒亂、窮困、無序、詐騙,甚至吃不消它的咖喱食品、當地人的濃烈體味,更甚者是討厭所有一切,並發誓今生不會再踏足這片土地。
而持相反態度者,理由同樣充分:喜愛它的文化、宗教、古建築、風土人情,甚至數千年的瑜伽智慧,都有其魅力所在。所以,更多人是像中了降頭般,一去再去也不滿足。







45L玩一個月
筆者相約友人,兩個女子「膽粗粗」每人一個45升背包,加一個薄身睡袋,起行去也。事前聽聞不少關於印度骯髒混亂的傳聞,到後反而沒甚厭惡感覺,因為一切早已豁了出去。


印度幅員廣闊,要一次過玩盡實在不甚可能。建議選擇自己較喜愛的景點路線:如南部屬海灘度假線,而西部城邦較多文化古蹟(如泰姬陵),北部的喀什米爾(Kishmir)則屬著名風景湖區,且四季溫差大,別具看頭。喜愛瑜伽的朋友,可選擇一些著名的瑜伽聖地Rishikesh。


國內交通
我們的目的地是西北部的拉賈斯坦邦(Rajasthan),主要貪其景點多,行程夠豐富。四個主要城市全由顏色區分,美麗非常,包括粉紅城齋浦爾(Jaipur)、黃金城齋沙默爾(Jaisalmer)、白城烏代浦爾(Udaipur)及藍城久德浦爾(Jodhpur)。旅程中的確見識到不少文明古國的獨特風貌,而令人印象難忘的,還有太多太多……


老鼠稱王
在小鎮Bikaner內有個著名的老鼠廟,名為「Karni Mata Temple」。要進廟參觀,事先需作好極大心理準備。第一,老鼠是廟內聖物,地位崇高,在廟內可四處走動,且為數不少,更有一盤盤牛奶侍奉,聖壇內亦有專人餵飼,蔚為奇觀。第二,印度大部分廟宇都要求進內者脫鞋,這座廟也不例外。所以,你要預備雙腳在走動時,隨時會撞上正在閒逛的「鼠輩」!怎樣?決定去還是不去?
















無「廁」生活
在印度旅遊,很有大開眼界之感。印度是個貧富懸殊極嚴重的國家,窮人可以家中只得一個灶,幾件衣服,然後全家席地而睡。每天清晨走在街上,經常可見好多人蹲在牆邊街角,旁若無人地隨意便溺,在他們而言,這是每天的例行公事,絶對的天經地義,「廁所」只是個陌生而無意義的名詞。


鬥智角力
印度的鐵路網覆蓋甚廣,設備完善,本來值得考慮。只是排隊買票非常不易,且經常誤點,所以我們還是選擇租車(當然連司機一併租用),大概二千多元包二人15天行程,算是化算。如果說到中國旅行需十分留心,因為騙子無處不在,那去印度便要百分百留心,因為騙人技倆更是出神入化。好像在租車時早已問了汽車公司車內有否冷氣提供,他們連聲肯定一切裝備齊全,但到開車後,司機卻表示不可開冷氣,因為租車費沒包括冷氣費,想「歎冷氣」便要額外多付每日一百元。我們當然不會甘願受騙,結果全程都在悶熱和風沙塵埃中度過,死也不肯多付一分一毫。


苦行僧侶
印度人大多信奉印度教,而修道者稱為Saddhu(苦行僧)。真正的苦行僧身無長物,全部財產只得一個鐵水杯,在深山隱居,一日三餐由身邊的追隨者提供。不過,由於苦行僧地位崇高,又有善信主動供養,不少游手好閒者都會假扮僧人,令乞丐與苦行僧只是一線之差。最特別一點是,苦行僧都會修習一種特殊技能,能以下體垂吊七八斤的石頭。據說原意是抵抗深山潛修時的「非非之想」,其後卻似乎演變成苦行僧的入門功夫。想追尋苦行僧的足跡,可到聖城Varanasi。









兩性態度
印度雖是文明古國,但對性的態度,卻一點不古老。對於膚 色較白晢或者合眼緣的外來女士,他們大都不會「錯過」,輕則死盯不放,或出言搭訕,更甚者是出手撫摸。他們會公然向你明示:「我有太太,但我不抗拒一夜情。」非常大膽露骨。建議自遊人切勿穿得暴露或衣服太貼身,以免惹來不必要的苦。


辣和很辣
除了在大城市的西餐廳外,身處落後的小城鎮時,免不了要吃他們的咖喱食物。由於大部份印度教徒均茹素,食材內容不離搞爛的瓜菜、番茄,有時再加入乳酪,主食則是種類繁多但無從區分的烤餅。對於怕辣或「燥底」的朋友,這可是個大考驗,因為即使你千叮萬囑食物要「no hot/no spicy」,結果奉上來的都是一盤辛辣之物,再加一個新鮮烘起的烤餅,吃後保證喉嚨如被火燒。









Caption:
1. 神壇內有專人供奉廟內的鼠王。
2. 老鼠們「排排坐」享用廟宇供奉的鮮奶。
3. 印度貧民以沙泥建屋。
4. 老者在河邊脫衣洗澡,旁若無人。
5. 難辨真偽的苦行僧。
6. 印度的道地全辣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米俐 的頭像
    米俐

    米俐的部落格

    米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